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在地发春华。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1881年9月25日,被誉为近代中国文化界最前列的一面旗帜,被毛主席称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一代伟人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1936年10月19日,这位最有勇气与理性的战士,一颗具有光辉人性的巨星被旧中国的黑暗吞没了,享年56岁。他短暂的一生,所言所行,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视死如归的他比谁都知道生命的可贵,不屈不挠的他比谁都清楚斗争的艰难,手无寸铁的他更是一声呐喊,丢掉彷徨去“我以我血荐轩辕”。
提笔来写这位伟人,是他的思想召唤我去思索和探寻。漫漫人生的路,这其中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什么是人生的责任,该怎样度过一生,先生的行为一点一滴地诠释着这庄严的一切。
求学时代的他,省吃俭用,拼命读书,爱书若宝。有一次因为成绩优异,获得一枚金牌。他卖掉金牌,用所得的钱买了好多书之外,剩余的一点买了些小吃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尽管那时他连条棉裤都没有,还要在寒冬时节一个人常常读书到深夜。少年清贫,勤学不怠,嗜书如命,求学时代的他便知奋发有为。
抱着学医救人的梦想去日本留学。看了中国人被杀,而围观的中国同胞竟然麻木一呼,拍手称快;凭自己的努力,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却收到日本学生“你改悔吧!”的信,他是多么的屈辱、悲痛、愤怒和震惊!他想到自己学医医不好人的精神,下定决心弃而从文,以尝改变国人精神,振兴国家于苦难中。在从文的当初,他办的刊物被停,稿子有寄必退,并被编辑告之:这样的稿子再不要寄了。可他为民心切,愈挫愈奋。埋在心底的是对同胞命运的深深牵挂和国家前途的担忧。在整个黑暗中,他发自内心地写自己并非是一个挥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而面对他的又是民不聊生的国家,墨样黑的路。没有办法,他只有做一棵小草,让地下的烈火烧掉他,只为为后人开辟一点通向自由与幸福的道路。
母亲给了他八元钱的学费让他去谋生求学,他感激涕零,毫无怨言。母亲给了他无才无貌,又丑,年龄又大的朱安。他觉得自己革命,不知什么时候死,不能在母亲身旁尽孝,想着有个人能替他照顾母亲,对他是最大的安慰,然后默然答应。许多年自己一直过着单身的生活,为了抑制性欲,冬天里还穿着单裤。最后为朱安养老送终。晚年与许广平走在一起之后,对骨肉海婴疼爱有加,与许广平的生死情谊更是感人肺腑。鲁迅十周年祭日,许广平在《十周年祭》的文章中写道:“呜呼先生……十载恩情,毕生知遇,提携体贴,抚盲督注。有如兹母,或肖严父,师长丈夫,融而为一。呜呼先生,谁谓荼苦,或甘或饴,惟我寸心,先生遮知。”夫妻恩爱,可想而知。对待昏庸无能的大弟周作人,鲁迅竭力相助,处处容忍,哪知他只听日本妻子的挑拨离间,霸占了鲁迅的房子,干了好些糊涂事,气得鲁迅大病一场。
失和之后,鲁迅仍念旧情,日日不忘。对二弟周建人的成长和工作更是倾注了心血。有了收入和工作后,每每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母亲,渴望新思想的知识青年,捐资助学,筹划出刊,大事小事一人承担,亦得巨细无遗。尽管花掉了大量的金钱与精力,耽搁了自己的许多工作,可他看着一个又一个青年的觉悟和成长,想到中国星火燎原的新生力量,欣慰不已,最高兴的莫过于他。作为老师,他研修不倦,备课认真扎实。在课堂上,他以生动的语言讲授知识,说别人从来没说过的,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不与其他老师一样,他更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思索,去批判社会现实。每到大学讲课,听者云集,就连外系的学生,校外的记者都挤进来听课。
在学生眼里,他不但是博学多识的智者,更是知心的朋友,引领他们走向光明的灯塔。于朋友,他诚心可鉴。逝世之前病重之际,悉闷叶紫病重,写一封信与五十银元一同捎去。与瞿秋自的生死之交让人明白了“人生得一知己,死而足矣”的含义。不顾个人安危、爽快地答应朋友的邀请,加入各种与黑暗势力对峙的组织,成为重点通辑犯,恐吓暗杀更是儿戏。所有的一切事实,让人们看到的是一个至孝的儿子,一位体贴爱妻的丈夫,一位认真严厉而又博学多识的老师,一个珍惜友谊、肝胆相照的朋友,一个充满责任心的哥哥,一个有着无限爱心的父亲和陌生人。说他是陌生人,并且有爱心,全因两个拉车的脚夫。他给一个掏钱吃饭,给另一个单跪着医治玻璃刺伤的脚。那块玻璃不但刺进了脚夫的脚,更深深地刺伤了他的心……
先生的人品和才学没有使先生过上幸福的日子,全缘于先生更具有良知和人性。他留给了我们丰富而又宝贵的精神财富。令人震撼的是:他以一介书生之柔弱身躯,面对血盆大口,张牙舞爪的黑势力,以一条性命,拿着匕首直刺敌人的心窝,以一豆之灯面对整个黑暗。其斗争的艰难和危险让人深思,他完全可以名利双收地度过宝贵的一生,为什么要硬往石头上撞,硬要往黑森森的枪口上撞呢?
读着先生的传记,肃然起敬,泪水不禁流下来。答案是那么简单:先生心里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同胞,他目睹苦难,于心不忍。记着所有的人,惟独没有自己。爱着他人,惟独不爱自己。伟大的心灵极席地痛恨那些阻碍人们奔向幸福的黑暗势力,只要与人民为故,他毫不放过,不但痛打落水狗,而且极端地蔑视他们,一脸的倔强和刚强让任何敌人胆寒:拼命地冲杀让敌人无不倒在血泊之中,持铁块子的狗特务在他眼里不值一提……
再没有深夜的工作和劳累了,先生身上盖着“民族魂”三个大字安睡时,悲痛和眼泪弥漫了这个世间。郭沫若说道:鲁迅的一贯精神是不屈不挠的与旧社会势力奋斗到底,他的精神是不死的。丁玲说:鲁迅是这世界上一颗陨落了的巨星。的确,先生的早逝,不但是那时无数的在苦难中的人们的一个最大的损失,也是中国的一大损失,更是世界学术界与文坛的一大损失!爱国华侨怀念着他,深情地追忆:他不止是一个口头发表理论的人。前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和前国家副主席宋庆龄为鲁迅先生作了安葬演说,多达数万的民众悲泣不已。
宋庆龄指出纪念鲁迅的最好办法,就是“把他的那种为中国民族解放而斗争的精神,扩大宣传到全世界去而帮助完成他未完成的事迹和伟业!”
先生静静地去了,他是那么舍不得他苦难的同胞。在那个灾难的时代,他表示中国人民应抽忍而起,让敌人“以血偿血”。还提出为了对帝国主义进行韧性的战斗。青年学生不应当单靠一种所谓的“气”,而要“偏重于勇气和理性”,“进行着手于较为坚实的工作”,“同时设法增长国民的实力,还要永远这样地干下去”。
先生的这些话好漂亮,好勇猛!对于我而言,除了敬佩先生在世时干得漂亮外。最顶要的是听先生的话,做先生那样的人。不是想出名,也不是想挨刀,而是我也爱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的祖国。
先生是上帝不忍心看着人们受苦受难而派到人间的使者,当他去掉头上的光环时,成了忍受更多苦难的人。先生,现在在天国,您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