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日本同龄人31600字

2024-06-02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而我们呢,就拿我所在的北京地区许多中学来说,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而且体育课上真正在运动的时间很少,大部分时间在闲聊,打闹,或是干脆回班学习。课外的运动时间几乎接近零。这就造成了中国孩子的体质不断落后于日本孩子。

爬黑姬山时,起初是日本孩子在队首。尽管人家大都比我们小好几岁,却把我们远远甩在后边。为了防止中国队员掉队,日方领队刻意把中国学生全都调到了队首。这样一来,由于我们爬山的速度较慢(不排除当天下雨和中国队员装备不精良的因素),致使整个登山队伍晚了两个多小时才返回营地。

我的好多同学在学校里都和日本的学生打过球赛,据他们说:我们的体力根本无法和日本学生比,冲撞起来也不是他们的对手。我还有一位在日本上过4年学的同学说:日本学校里的体育训练似铁人集训,但真的练就了一副好体格。我的研究报告也说明了这一点:运动时间两小时以上对比:日本为21。3%,中国仅为6。3%;3小时以上对比:日本为21。3%,中国仅为1。3%。

体育锻炼时间少,学习负担过重是一个主要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有问题,似乎是学习好了胜过一切,体育成绩无所谓。这样下去,民族的未来堪忧啊!

民宿在日本人家,中国学生总开空调,日本人总关空调,宁可用扇子也不开空调,这是两国人在环保意识方面的差别。

近些年来,中国人尤其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大为增强,如节水,节电,垃圾分类,过绿色生活等等。可是,到了日本一看,还是小巫见大巫的感觉。日本孩子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

记得这样一件事:我和扶美子从夏令营乘新干线回东京,在车上吃完盒饭后,我和扶美子把废物放到垃圾袋子里。本来,我准备将垃圾袋丢进垃圾桶,可谁知,扶美子竟把垃圾袋装进自己的提兜里。我吃惊地问她干什么,她解释说:如果大家都把垃圾扔到车站,那车站岂不是变成垃圾站了吗她真的原封不动地把它带回了家!虽然我还是不理解把垃圾扔在家里和扔在车站有什么区别,但她这种爱护环境的意识很让我佩服。

当我们爬黑姬山到山顶时,日方领队下令解散吃午饭,在大家体力已快到极限的时候,这位名叫森洋人的大学二年级男生仍不忘提醒大家不要乱扔垃圾。甚至,在极为艰险的下山路上,我还看到他不时地捡起路人留下的垃圾。

在日本人家民宿过的中国学生好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酷热难耐的时候,家中虽有好几部空调,却很少开,宁愿用扇子也不愿使用现代驱暑电器。中国学生原以为是日本人吝啬,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如果家家户户都开空调就会造成热岛现象,到时候整个日本都会发生致命的危机。如此普及而强烈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动已经构成了中日两国文明的差异。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向日本人学习。

我曾以为自己很懂礼貌,可与日本学生在一起,我时常感到自己是个没有章法的人。

与日本孩子在一起,最深的印象之一,恐怕就是文明礼貌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可是,目前的情形好似日本才是礼仪之邦,因为日本学生自小就接受良好的礼仪教育,所以,如今的日本年轻人在礼仪方面相当规范。在中日青少年交往中,我们就有些相形见绌了。

我本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很懂礼貌的人了,没想到在日本,我竟成了一个举止粗鲁,没有章法的人。一次我向扶美子借了东西,因为我和她已经很熟了,没打招呼就把东西还给了她。没想到,几天后,她不仅责怪我不讲礼貌,还讲得挺激动,而我却有些莫名其妙。不过细想一下觉得她也是对的,中国留下的古训相敬如宾讲的正是这个道理。又一次在博物馆里看展览,我想更清楚地看展品,不自觉地趴在了玻璃上。这时,扶美子马上提醒我不要违反博物馆的规定。我一脸茫然,问怎么了啦她有些不能容忍地说:这是常识,你难道不知道吗一句话让我站在那里尴尬万分。说真的,我在国内还真的没留意这样的规定。

日本人的礼貌还表现在很多小的事情上。比方说,你请他吃饭,第二次见面时他一定会再次感谢你。再比方说,日本人见面时一般都互赠礼品,就算他事先没准备,日后也一定会补上,真正做到礼尚往来。

一天,我和扶美子外出很晚才回家,在公共汽车上我看到眼前一排很矮的座位上空着,就想也没想地坐了上去。扶美子吓了一跳,赶忙叫我起来,几乎是用责怪的语气说:这是老弱病残专座,你怎么坐了啊可是现在没人啊。我不解地问。那也不能坐啊。扶美子倔强地说。真没想到,日本公共汽车上的秩序会这么好,要是在中国,别说这种情况,我看就是有老人也不一定会有人让座呢。

日本的高楼大厦比中国还多,所以,人们常常要乘坐各式各样的电梯。我对日本人乘滚梯的方式也感慨颇多。在中国乘滚梯,同一方向常常两人并排,甚至挤得满满的。如果被夹在人群中的人有急事也出不来。可是,日本人乘滚梯全部偏左站,把右边让给急着赶路的人。像这样处处替别人着想,处处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做法,差不多已成了许多日本人的习惯,青少年还能例外吗

中日青少年素质状况自然不止这些,但是,这10个方面的对比已经基本说明了问题,即中日两国青少年素质各有优劣长短。中国青少年在努力学习,团结互助,活泼开朗,做家务劳动等方面较强,日本青少年则在独立性,责任心,节俭,环保,体育锻炼,文明礼貌等方面较强。显而易见,两国青少年应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而两国的教育更应当如此。两国青少年素质的差异,实质上正是教育的差异。中日两国都深藏着许多教育问题,而中国尤甚。

我最想说的是:中国的教育应当尽快改变!中国的青少年一定要争气!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