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分数到底重不重要?100字

2024-06-2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最近我一直喜欢的一个作家写了一篇长篇小说,第一节的题目便是“疯狂年代”.文章所指的疯狂年代是从67年到69年那段文革初期,知识分子被视作魔鬼,相对论被视作反动学说.那个年代的疯狂是无庸置疑的,漫长的十年文革一直持续到76年毛主席去世,那是充满动荡的十年,但如果到现在,恐怕再也无法掀起像文革那样的大风波了.人们似乎缺少了一种疯狂与激情.   两年前我看了一篇文章,《生命之歌》,当时看完了哭得稀里哗啦的,但最近再拿起来看的时候,竟然没有丝毫的感觉,也许是因为看的是第二次的缘故.但是,另一个因素便是我缺少那种情感了.其实现在想起来,当时的那份感情是多么的难能可贵.而我却把它遗失了.遗失的干干净净的.  
  不仅是我,许多人都在随着时代的进步丢掉这些最美的东西.  
  其实文革时期更透着一种明净的稚气,或许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才真正是一个疯狂年代.  
  王小波有一篇最著名的小说,《黄金时代》.叙述了主人公王二的知青生涯,多多少少有一些荒诞的成分在里面,可多少经历过下乡的人在那篇小说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那是全中国多少人的黄金时代.心里怀着要建设祖国的满腔热血,被强迫或者心甘情愿的来到乡下当一名知青.这样的年轻人在现在,还有多少呢?王小波自己很喜欢披头士乐队,原因是这个乐队的歌让他想起七十年代的年轻人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那种充满热情与干劲的年轻人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动力与热切.  
  天真与认真,这两个词有太多的相同之处.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文革时期仿佛一去不复返,当然那种精神也不知道被时间埋葬到了哪里.那似乎永远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回忆,在历史中重新回归为一个永恒的奇点.而如今的时代,也有自己的特点,只是缺少了一种每个时代都应当具备的激情与希望.  
  这是多么疯狂的年代.  
   
附后记:有人说现在喜欢王小波的成年人,小时候必定喜欢郑渊洁.这两个人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特点,然而这两个时代有着同样的激情.只是现在鲁迅早已不在,王小波也是一样.不过父辈的人有最幸运的一点,他们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过程.  
  我之所以会说看见某些文章就有想删的冲动,是因为我看了胃疼.  
  我的这篇文章也许多少透着一种自我崇拜的东西在里面,但也不足为道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如此疯狂的年代.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