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我高三是怎么过来的,我会准备好“A.竞;B.拼;C.混;D.以上皆是”作为备选答案。如果是大人问,我会选A;如果是学弟问,我会选B;如果是学哥问,我会选C;如果是我同学问,我就只能选D了;如果是盼盼问的话,我就会为她特制一个E选项,即Missyou,然后再夸张地扮个鬼脸。
盼盼是我最好的异性朋友,她在外地上学,比我晚一届。其实我是一个很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的孩子,不太喜欢或者说不太擅长与女生相处,认识的女生也屈指可数。我会时常莫名地自卑,在胡思乱想之后,在给盼盼的信上胡言乱语。我会直截了当地问她,我帅吗?然后再得到她拐歪抹角的回答,帅呀,简直帅呆了,如果与赵传大哥相比的话。盼盼在信上的幽默逐渐改变了我沉默的状态。也许是被她同化的缘故,我的幽默细胞也不断分裂增多。其实只有我自己明白,我玩幽默只是为了掩盖我内心的寂寞。朋友说我像个女孩子,太过多愁善感,矫情得可以。我自己也觉得这样很不好,既恶心别人又恶心自己。杞人忧天不是不好,但可怕的是我天天如此。我每天都整得跟明天是世界末日一样无精打采,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游荡,手脚无力,唉声叹气。同学开玩笑说,如果我扮演“非典”病人,绝对没人怀疑是盗版。
高中三年就这样荡过来了。高考并没有发生奇迹,是我预料之中的成绩。中等分数。像我这样的中等生,生活就像吞温开水,老师既不会像对待优生一样天天提问特别对待,也不会像对待差生一样没事找事,有事时更找事。我把自己当成中间人,守着不算好也不算坏的成绩,总觉得这生活没有什么意义。我告诉盼盼我没有学习的动力,然后就得到了她的科学分析。她说我有青春期忧郁综合正倾向,应认真端正态度、积极树立信心,实在不行就把自己当成爱因斯坦。临近高考的那段日子,看着高考倒计时牌不断刷新,那种紧张的气氛的确使人焦躁不安。大多数人都内分泌失调拉肚子,弄得厕所一到下课就满座,不过倒是导致学校里的商店手纸销售火暴。大家晚上失眠的失眠,白天打瞌睡的打瞌睡,却仍然坚持早起晚睡。那时我就想,高考过后我一定睡他24小时。可如今有了昏天暗地睡觉的日子,我却特怀念老师上课的催眠曲。高考过后的日子很乏味,除了昏天暗地地睡觉,就是暗无天日地在网吧上网。睡觉和上网是我每日的必修。必修之后是选修,看书、看电视,出去瞎逛。日子突然由紧张变得松弛,就像压缩的弹簧没有了压力也失去了张力。我还真有点担心就这样“死于安逸”了。
我上网时在QQ上遇到了盼盼,她说她已经完成了期末考试。我问她结果如何,她说明年考浙大应该没问题。我笑,然后她又问我高考怎样。我说我连本科线都没过,是不是很失败?!她说,最多算是一种失误!盼盼如此的安慰并没有让我感到多少欣慰,因为现实就是现实。现实告诉我,以我现在的分数只能上最差的本科或中等的专科,所以浙大、苏大都令我感到遥不可及。我告诉盼盼,这样的结果并没有让我失望多少,倒是感觉很令父母失望,尽管他们很坦然地说我考得不错,如果不满意就再去复读。我想我是不想再复读了。
高一、高二时读韩寒,高三时又来读郭敬明。两年的叛逆,一年的忧郁。再来一年,会不会是叛逆加忧郁了?盼盼说,你到大学可能会变得阳光些,因为大学里院子大、面积广,更能充分吸收阳光。如果你想得到更强烈的阳光照射,最好往南去。我说那好,我去南极洲。接着盼盼让我去浙江看她,我说假如我考上了浙大,你不请我都去。但假如毕竟是假如,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得到的可能还是假如之前的结果,因为我毕竟已经努力过。付出之后的遗憾是不可以怨天尤人的,我必须坦然面对。说完这些话,不由得在心里叫好不已、佩服自己。可盼盼却批评道,你这叫事后认真,来浙江与上浙大根本没有必然联系。我说,有的,如果我考上浙大就可以直接去看你了,因为我现在连路费都付不起。记得以前盼盼曾说过,她相信我会是最棒的。也不知道当时她的“相对论”又拿我与谁作比较了。
我说盼盼这次我真的令你失望了。她却整出一句“有时失望再所难免,希望历史不再重演。”最后她又搬出了她那句常对我说的话,“努力未必成功,但想成功就必须努力”,让我以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满口答应,却感觉有些应接不暇。她说得如此轻松,搞得我心情煞是沉重。我特消极地说,人生不过一百年,大学玩他四年是四年。盼盼立马批判地说我这是歪理邪说,然后又列举了一大串人生观、价值观。我怕她会把我与****功联系在一起,就笑说我这是非典型性的话,简称“非典”。没想到她的话真会戛然而止,我不禁感叹“非典”的确厉害。
我清楚地记得防“非典”那会儿,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我们住宿生都如同圈养的动物。有人笑言,此时的学校是个大监狱,家人来看望我们叫探监。第一次听到这话时感觉特搞笑,于是大家都笑得一塌糊涂,就像里面的主人翁并非我们自己一样。其实,我们是在笑自己。那时我们就急切地盼望着高考尽快结束,我们好出狱。却不知现在在家闲得无聊,日子仍如同坐牢。细细想来,高三的日子并非痛苦,最多算是辛苦,还有大家在一起快乐或者不快乐着的幸福。这种幸福来自大家真诚地相处。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读郭敬明的《左手倒影,右手年华》。从他唯美而又忧伤的文字中可以读到他忧郁的性情。他说他比任何人都喜欢回忆。他一直在回忆高中的生活,明亮的,悲伤的。逝去的快乐只留下了伤感。随着他的回忆我也在回忆。他在里面时常提到摇滚乐,看着他说出一个又一个我从未听说过的歌名,真是自愧不如,见识浅薄。当时我就有个可笑的想法,我怀疑他家是开音像店的。想想这小子高中生活过得挺滋润的,却动不动就泪流满面,玩伤感。感出了许多不明不白莫名其妙的东西,真有点无病呻吟的感觉,我只是说有点。他那样的高中生活还要悲伤难过,用他《梦里花落知多少》中的句子说,他真该拖出去毙了。像我,连随身听都没买过,也没惆怅到那样啊。不过,我还是挺喜欢他的文字的。在《幻城》中,那种意象像是空中楼阁,虚幻的存在似乎触手可及却又难以抓到;在《左》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却又令他无可奈何。他的理想是上复旦中文系,而现实是他在上大影院就读。于是我就突然想到自己也有个理想,就是上浙大。理由是盼盼要我去。
可这个问题也被现实所覆盖,因为高考已经结束。“在路上,把握现在,期待结果。”这是我在高中毕业留言簿上用得最多的一句话。不算经典,但我读起来很有感觉,因为它很难做到。一直都有个疑问,就是过程和结果到底哪个重要。有人说过程重要,因为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也有人说结果重要,因为我们期待的是一种结果,而过程只是一种经历。如果合二为一的话就是,在经历过程中过程最重要,在期待结果时结果最重要。
我经历了高中这个过程,迎来了高考结果。尽管有些遗憾,但我想高考是个大分水岭,却不是唯一的分水岭,人得学会翻山越岭。我把高中阶段作为自己的青春过渡来看待,而初中时是一种初尝,大学时是一种回味。过渡的东西是简单中孕育着复杂。化学中的过渡元素就性质多重,不够稳定。那么,高中时的我就是性格多重,心情多变,在迷茫中逐渐变得成熟。我想没有什么好伤感的,开学我就是大学生了,一时不能代表永远,没准以后我还要考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