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老师是否注意,每回教授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的课文时,我们总是被文中主人公的品质或情感深深地感染、打动,学生处在心潮澎湃、情生意发的高潮,老师总会适时地加以启发,习惯到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想以次作为突破点,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达到情感、精神共鸣,课堂教育升华的佳境。
[案例一]
《她是我的朋友》(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1:我一定会和阮恒一样,把血输给自己的朋友。因为只要一点点血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并且她是我的朋友,所以我一定会勇敢地献出自己的血。(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生1像英雄般坐下。)
生2:我也想像阮恒一样,用自己的鲜血救朋友。可是,老师,我很害怕打针。抽血的针比打针的针头粗得多。我怕痛而且还晕血,所以我不想献血了,应该还会有其他人的血型符合吧!
……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如果你是阮恒,一定会非常想救自己的朋友。但是由于怕粗粗的针头、晕血或别的什么,你或许会犹豫、或许会退缩,这都可以理解。
生:老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师:如果是我,尽管我也害怕粗粗的针头,甚至还会晕血,但是我知道抽取200ml~400ml的鲜血对身体棒棒、体重正好45Kg的我来说没有生命危险,所以,为了自己的朋友我会在害怕中勇敢的卷起自己的衣袖!
[案例二]
《中彩那天》(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学片段——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1:我会把奔驰牌汽车还回去,因为我们要做个诚实的人。
生2:奔驰牌汽车是我梦寐以求的,库伯先生家里很有钱,完全有能力去买一辆汽车,所以我会和库伯商量一下,把汽车留下。
生3:彩票上K字记号除了我,没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不用打电话给库伯了吧!
师:选择留下奔驰牌汽车的同学请举手。(几个男同学犹豫不决,慢吞吞地举起了手)
师:同学们,没有关系的。我们要诚实。请选择留下汽车的同学大胆的举手!(学生受到鼓励,东张西望一番,又有几个举起了手。)
师:(一本正经)同学们,你们必须把汽车还回去!除了还回去,你们别无选择!因为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举手的同学纷纷红了脸,有个别女生的脸红得如同熟透的苹果)
[反思]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是一个让人左右为难的问题。这让学生该如何回答啊?说自己会像阮恒那般勇敢地献出自己的鲜血,可是的确又怕粗粗的针头,还怕晕血,没这胆量;说自己不敢抽吧,不是把胆小、自私的缺点,或许可以说是自己的另一种本性暴露出来,哪会让老师、同学瞧不起啊!
面对那辆梦寐以求的奔驰牌汽车的还与留,更是有点强人所难的意味。还,不舍得,别说是小孩连大人也未必会舍得,文中父亲不就承认遇到“道德的难题”了吗?留,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多不好意思啊!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孩子说了真话,无疑是成了文中主人公完美形象、高尚德行的参照物,只能将自己的渺小、卑劣显现于大庭广众之下。年龄尚小的孩子,能承受吗?
教学中类似情境屡见不鲜,老师则习以为常,且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起初,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角色介入,情境再现,有助于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产生共鸣。可是,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懂得一个道理。文本显性的道德观念、思想境界往往显而易见,学生读上几遍就能懂,更多时候是一读即懂:必须献出自己的血(因为“她是我的朋友”)??与朋友患难与共、无私奉献;必须把车还回去(因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诚信是为人之本。但当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遭遇道德实践的考验时,能否与之协调一致,方才是真正的难啊!
当学生反其道而行之,问我:“老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我们该如何作答呢?我真的不敢保证每次自己都会“献”、会“留”。那么是道貌黯然地做个虚伪的圣人,还是无愧于心地承认自己的平凡?的确让老师们左右为难。或许我们可以皱着眉头作深思状暂不表态?但这已然不是等同于内心发出了不和谐之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