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文明的距离1600字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距离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短,这完全取决于心灵的贴近或远离。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文明”一词有着清晰而明确的诠释: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又代表着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和 具有较高文化的(如文明国家)。

在我的心中,“文明”不仅代表着社会的发展,还代表着人们的行为与习惯。为了理解文明、感受文明,我们小作家班的同学们进 行了一次有趣的让人久久难忘的“丈量文明距离”的调查活动。 “2′47″” 10月21日的那一天早上,天气阴沉沉的,一股冷风呼呼地穿梭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在这阴冷的早晨,我们小作家班的同学们来到巨人学校门前的丁字路口。 

“准备计时,开始!”赵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纷纷拿起从妈妈那借来的手机或自己带的手表,记录下从路口的西侧步行穿过人行天桥来到路口东侧的时间。一路 上,我们欢蹦乱跳,队伍因着按捺不住的激动显得有些散乱,虽然冷风嗖嗖直往脖子里钻,但同学们火热的心始终兴奋着。 “2分47秒!”一到对面路口,有些同学就情不自禁地惊叫起来,“哇,才需要这么一点儿时间!”看来走过街天桥比横穿马路费不了多少时间,但要安全得多! “51%” “一个,二个,三个……”

现在,同学们已经分成两组,开始聚精会神地数起了10分钟内横穿马路的行人与走过街天桥的行人,生怕落下一个。 之间,过街天桥上悬挂着“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横幅,尤其是“文明”这两个字显得格外耀眼,可一些不文明的行人为了节省时间、图方便,竟用自己的 生命做赌注。你看,就在我们监测时,一个小孩跟着爸爸走到马路的中间,一辆辆庞大的巴士飞驰而过,那声音震耳欲聋。小男孩睁着一双不知情的大眼睛,被那巴 士的疾驰声吓得不知所措,心中充满着恐惧。

站在他们身旁的,是一位年岁已高的老人,拄着拐杖,迈着沉重的脚步,颤颤巍巍的,晃动在车流中,一会儿往前走 走,一会儿往后退退。正当我为他捏了一把汗时,一辆自行车从我身旁“飞驰”而过,原来是一位背着大书包的中学生,飞快地踏着脚蹬子向茫茫的“车海”穿梭而 去,突然,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驶来,他脚一蹬,手一转,腿一滑,躲过了一场悲剧。“哇!好险哪!” 最后经我们的统计,在短短的10分钟内横穿马路的行人竟占到了51%。51%不是一个小比例,它说明人们的行为离文明还有距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49%” 51%虽然不是一个小比例,但还有49%的文明市民们值得我们去关注,值得我们去采访,我们应该让文明的行为发扬光大,使文明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10分钟虽然不长,但小作家班的同学们用短暂的10分钟采访了无数的文明市民。

我首先采访的是一位中年男子,他穿着潇洒,昂首挺胸、迈着阔步向前走着,一看就是位文明使者。“请问您是出于什么原因走过街天桥的?”因为紧张我的声音不 是很高,但叔叔还是停下了脚步,看了看我,脸上露出了亲切的笑容。“因为这样既方便又安全,而且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叔叔用洪亮的嗓音答道。“谢谢 您!再见!”我立即做了笔记。第一个采访没想到这么顺利,使我非常兴奋,同时让我采访的兴趣倍增。 被采访的文明市民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回答干脆利落:“方便!安全!”有的回答带有浓浓的交通意识:“这样不会给车辆造成麻烦。”有的回答充满了对祖国 的热爱:“这样可以让外国人看看北京人的文明风貌。”……就连从遥远国度来的老外也遵守北京的交通规则,我想这些文明的行为一定会让那些横穿马路的人感到 羞愧不堪的。“1:1” 我们不仅应该让文明的行为发扬光大,同时还应该去纠正那些不文明的恶习,这样才能缩短我们与文明的距离。

但纠正人们的不文明行为可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容易,它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刚开始,看着横穿马路的人们,同学们有些胆怯,不敢走上前去,最后在一位同学的带领下,大家纷纷行动起来。我的成绩并不理想,刚开始就碰了一鼻子灰。一位 身穿皮夹克的叔叔,脚上蹬着一双黑亮黑亮的皮鞋,推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外表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当我热心地告诉他:“叔叔,横穿马路危险,请走人行天 桥。”可他一脸的不耐烦,并找理由:“我并没有横穿马路,只是等绿灯时再过去。”听到这儿,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心想:“虽然路口有红绿灯,但这个方向并 没画人行横道呀。”

叔叔没有接受劝阻,我也没有灰心,接着寻找下一个目标。 这次老天爷赋予了我好运。一位瘦瘦的面带笑容的老奶奶,正要穿马路,大家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危险呀!我鼓起勇气走上前,轻声地告诉她:“奶奶,请走那边的过 街人行天桥,安全!”奶奶边笑边说;“知道了!知道了!”老奶奶送给我一个感激的微笑后,转身向人行天桥走去。望着老奶奶的背影,一股喜悦涌上我的心头, 因为我纠正了一个错误,避免了一个危险的发生,也许还减少了一次生命的悲剧。

虽然在10分钟内,我仅仅纠正了两位横穿马路的不文明行为,成功与失败的比例 仅为1:1,但我还是感到无比地高兴。 “集合了!”伴着集合的喊声与兴奋的心情,同学们圆满结束了这次“丈量文明距离”的调查活动。 通过这次“丈量文明距离”的调查活动,使我感受到,我们与文明的距离说遥远,又并不遥远,说近,其实也不近,那距离就是短短的2分47秒,就是那不文明的 51%,就是那过街天桥上轻盈的十几步。“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只要我们的心灵纯洁文明,这距离就能缩短,缩短,再缩短。有一天,你将体验到,走在过街 天桥上,头顶蓝天白云,阳光明媚,一股股清风拂过脸颊,那清风中少了许多污浊的尾气,少了许多震耳欲聋的车辆轰鸣声,却似乎有淡淡的清香袭来,那就是“文 明”的味道。 就在我们进行调查活动后的下一个周末,还是在这个路口,一位母亲带着女儿骑车横穿马路,发生了交通事故,女儿被送进了医院。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