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元的自杀掀起了巨澜,让人唏嘘不已的同时,又引发了人们多少沉重的思考。石述思老师强调这个极端的个案是社会问题,是杨所在的大学温情欠缺的问题。我认为这只是其一,真正导致一个人走向毁灭的更应该是内因的问题。
可以说,杨元元从2002年参加工作,在此期间,一次次不懈的考研反应了她对目标的执著追求,更反映了她的坚强。但在这坚强的外表下实际隐含着某种脆弱与无助。隐含着不愿与人沟通,不愿将自身苦难说与人听的脆弱。这种脆弱我个人私底下认为是一种自尊下的自卑;一种自卑下的羞怯。
也许如杨妈妈感受的:女儿是外向的,是坚强的。她曾经是武汉大学的团支部书记,是在学校就入了党的党员。但这些只不过是一种表象,一种貌似的坚强,一种把脆弱层层包裹了的不堪一击的坚强。我不明白,既然家境贫寒,已经大学毕业的她为何就不能先就业,先在经济上自我武装。可以说,杨元元是个孝女,不论何时,都和母亲不分离,时刻照顾母亲。但是既然母亲无所安身,那她为什么不能放下考研的梦想,先做一个经济上羽翼丰满者,一边养活母亲和自己呢?难道在她眼里只有考研才是生存之道吗?诚然,她的观点是:知识改变命运。
但是这也要和自己的现状结合起来。大学生也可以闯出一片天地的。在这里,不想对逝者有何评断,说什么也都是对逝者的不敬。但是内心里真的有着为她的太多的可惜。人们都说,适者生存。什么是适者?就是能适应社会环境的人。社会这个大环境不是一个人几个人可以改变的,也不是几年就可以扭转的,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样的环境面前,你需要的是学会生存,学会适应。就如大长今,要学会勇对困难的同时,还应该灵活的寻求能给自己解决困难的人。
向别人示弱不是丢脸的事,每个人都有坎坷磨难,面对这些,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想法怎么度过去,怎么更好的活下去。说到活下去,我觉得这里再次体现的是杨元元的不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没有想到她的离去是把亲人,特别是她的母亲抛入了痛苦的深渊,是母亲后半生都生活在无尽思念的无期牢窟。这样的做法,怎能称其为孝?这是欠缺极大地思考的莽撞。
她的死是对世人的警示:做傻事前要多为高堂考虑考虑。湘潭大学的研究生杨怀保能够做到一边读书一边做多份兼职养活父母和弟弟,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坚强,一种不言放弃的、在荆棘丛中走出生路的精彩坚强。生活是充满磨难的,我们卑微,我们弱小,我们可能遭受很多冷眼,我们可能遭遇很多变事,我们的心可能阴霾遍布,我们的情感可能脆弱到一碰就碎,这时,我们多想想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的幸福,我们多搜寻一点令我们感动的人和事,也许我们会感觉好一点。
曾见过一期电视节目:一个八岁的小女孩,父亲受伤卧床不起,母亲舍他们而去,在这个阴冷的出租屋里,小女孩天天为父亲做饭,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自己独自背着书包上学。这是一种不饰雕琢的坚强。这种坚强令人感动。想对所有的人说:应该敬畏生命,不要轻言放弃。当我们的“后天”还不够精彩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让我们的“大后天”变得精彩起来!风雨过后见彩虹!多么美丽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