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历史巨变,世事沧桑,历史的画卷上有这么闪光的名字,于是也就有了很多条不同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志高行廉的屈原寻路,择路,最后投身汨罗江,葬身鱼腹,我不禁惊奇,难道屈原“上下而求索”的路就是如此吗?屈原应算是历代知识分子消极择路的第一人。“既余心之所向善,虽九死其犹未悔”既然这样,既然已经选择了一条超出尘世人的生活道路,就应顺应自己的选择,继续走完这条路,又何至如此善待自己,仅为后世留下一部辉煌的《离骚》。
忍辱负重,力志鸿图,我一直感动于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勇气与精神,望着窗外立足于岩隙之间的青松,他突然想起自己所受的奇耻大辱,司马迁面前有两条路,一条路自甘堕落,将自己埋在消沉与郁闷中,而另一条则是背负起自己的理想,将泪水与辛酸吞进肚里,完成心中宏伟的目标,这种选择就在一刹那,这种选择就这样如成为千秋佳话,司马迁走出了文人的自尊自强之路,这条路引领了无数不得志之士走向成功,司马迁能在如此重负下完成《史记》,世间还有什么痛苦和委屈无法忍受呢?“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摩诘选择的这条路在历代文人中并不罕见。但王维并非不得已而为之,他也并非激流勇退。人各有志,王维志在诗,志在画,志在山水田园,于是他选择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而非大明宫中的浮华与绚丽;于是他选择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而非红粉胭脂,妩媚娇好;于是他选择了与友人一起饮酒吟诗,而非斡旋于官场中勾心斗角,正因如此,今天我们看到了诗人王维,文人王维,而非埋名于唐代中官吏史中的王维。纵观历史,古今中外,我们惊奇的发现,文人雅士们的命运竟如此相似——他们或选择逃避,或选择放弃,或选择坚持,或选择抗争,事过境迁,当我们也面临脚下的分叉口时,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前人留下的路,这些都是他们的选择,那么我们选择的路也会像他们一样名垂青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