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上的桥700字

2024-11-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大渡河纵贯我的家乡沪定县,长达100多公里。解放前,只有一座沪定铁索桥,就是当年红军飞夺的那一座,除此以外,再无别的桥了。听说上下千里的大渡河上,也只有这么一座桥。 那时候,离铁索桥远的人要过大渡河,只好用竹蔑拧成索子作桥,人挂在木制的溜壳上,L悬吊在空中溜过去。脚下是急流险滩,咆哮的河水震耳欲聋,惊心动魄,胆子小的人根本不敢过索子。索子常年日晒雨淋,难免要断折,木溜壳也会破裂,人便有掉进那汹涌的激流里的危险。枯水季节,平滩上还有过河的渡船,遇到夏秋涨水,再高明的船翁也不敢开船。有急事要过河就只好冒险。

1947年夏天,在油光石渡口翻了一条船,就有30多人葬身鱼腹。 解放前,反动政府哪管人民的死活! 沪定铁索桥那两根重1800斤的大铁柱上铸着一行字: “康熙四十四年汉中府金火匠马文常铸”。原来铁索桥是清朝康熙时修的。我问了历史老师,那是1706年,到解放已经过了240多年。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封建官僚、军阀和国民党竟没有修过一座桥,还不如康熙皇帝。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山区人民,首先在铁索桥两里外的“船头”架起大渡河上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渡河桥”。我们的朱德委员长还亲笔为大渡河桥题了词: 万里长征扰如沪关险, 三军运戍严防帝国侵。

紧接着又修了“吉星石桥”“猫子坪桥”,“冷债大桥”, “河口桥”,最大的一座是“沪定大新桥”。在这座现代化大桥上,两辆大卡车并排通过还绰绰有余。此外还有“德威大桥”,文化大革命前就动工修建了,可是被十年动乱耽搁了,直到除“四害”后才复工修建。 现在从沪定县城乘车出发,沿依山傍水的沪石公路到石棉,一共新修了9座桥,平均15华里就有一座,都凌空飞架在大渡河上。两岸人民往来再也不用溜那令人提心吊胆的索子;再也不坐那在惊涛骇浪中的木船……藏、汉、彝各族人民的车辆、马帮、行人,络绎不绝地从大桥上通过。偏僻的河西岸的孩子,有了桥不用走多少路就可以念中学了。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