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里的故事1100字

2024-06-17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爷爷很喜欢摄影,年代长了,累积了一摞影集,我发现有一本影集爷爷最爱看,便缠着爷爷追问原因,爷爷缠不住,就给我讲起了相片里的故事——

六七十年代“黑白”

爷爷翻开影集,用长了茧子的手指着一、二页说:“这是我六七十年代摄的家乡高坪的一些人物和景点”。从爷爷的谈吐里,从一张张相片中,我眼前浮现出家乡六七十年代的情形。

低矮破旧的房屋,泥泞不堪的小路,几块石板路成了所谓的“官道”,所谓的街道仅两米多宽,两边是高低不同,歪歪斜斜的木板房,这便是当初家乡人心目中的街道。每年玩龙灯,舞狮子便成了人们心目中的“春节晚会”。有亲戚在“街上”的很有几分自豪感。喝杯茶,砸口酒,满足的到处看看,炫耀自己和“街”交情不浅,在许多人羡慕的目光中飘飘然。那时人们的穿着也基本上没啥特色,以中山服为主,男同志的衣服上不允许有一些“花”“艳”的影子,最为时髦的便是“四个兜” 的衣服,如果插上支笔,就平添了几分神气。我正看得入神,爷爷喝了口了口茶,开始总结了“唉,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就如这相片,色彩全无,一片黑白,太单调了!”

八九十年代,萌动与发展

爷爷翻到新的一页,眼前的相片几乎全是彩色的了,其中有一张小电视的相片引起了我的好奇,爷爷说:“这是我看到的家乡第一台电视机,几英寸黑白电视机,现在看来它是那么不起眼,可当时还引起了一场轰动呢!”在爷爷的叙述里,看着一张张相片,我眼前又浮现出这样一些情形,八十年代的家乡,有了电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清一色的“国防绿”着装理念也遭到了挑战,有些小青年穿上了“喇叭裤”“火箭皮鞋”,衬衣上也有了“小花点”,街道也迁址了,除了几个单位,也偶尔有一两家农户的房子成了平方,随着爷爷对相片的一一讲解,我的思绪又跨进了九十年代:家乡发展更快了,许多人办起了商店,建起了厂房,外出打工人数剧增,导致经济迅速发展,一幢撞小洋楼拔地而起,摩托数量陡增,偶尔还有几辆私家车。可以说:八十年代是萌动时期,九十年代的家乡可谓发展喜人!

新世纪:“高速”与憧憬

爷爷激动的掀开了新的一页,语调明显激昂:“瞧,这是隧洞,这是铁路,这是高速路,这是桥梁… …”看着爷爷兴奋的表情,我有同感,是啊,怎么能不兴奋呢?时光步入新世纪,修建两路的机遇赋予了家乡人和千万建设者契机,他们奋力拼搏,打造了一个全新的高坪:铁路即将铺轨,高速现已通行,楼房鳞次栉比,厂房机器轰鸣,商家生意兴隆,“农家乐”前车水马龙,彩票站里争献爱心,就连田间也是“铁牛”横行。如今的家乡人哟,羡煞城里人!爷爷翻完了相册,对我说:“孩子,以后的相片还要靠你来补充”。我坚定的点了点头,这相片里的故事可真不少,它既是家乡变化的见证,也是祖国发展的缩影!

相信以后的相片故事会更精彩,更让人憧憬。我会把爷爷的话记在心里,以后,把更多的相片的故事告诉给更多的人。因为这里面包含着我对家乡高坪的热爱,也饱含着对祖国变化的深情关注!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