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知识600字

2024-06-2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跳绳比赛结束后,班主任殷老师走上讲台,说:“今天的跳绳比赛,我们班参赛的同学都表现得不错。但是你们知道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别的班还有高手呢。四(1)班的高峰同学一分钟跳了200多下。

”“哇!”我们惊讶极了,因为我们班跳得最多的袁宇新一分钟也只不过跳了170下。殷老师接着说:“高峰同学再跳得多一点,就是‘二百五’了。”“二百五”,不是骂人笨的俗语吗?殷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就哄堂大笑起来,笑声持续了很久。等同学们都平静下来的时候,殷老师继续发话:“看!如果生活中有些事情不加单位,就很可能会引起笑话。”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殷老师是在借这件事提醒我们,数学课上学的单位在生活中是大有用处的,必须加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过了一会儿,殷老师看着袁宇新,说:“你今天的表现也很突出,但是因为绳子长了一点,影响了速度,要不然,你还可以跳得多一点。”我们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呀?”见我们疑惑不解,殷老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两个人,两人手里各拿着一根跳绳,却是一根长、一根短。我似乎有点明白了,但还是似懂非懂。殷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图画说:“这就关系到上学期学的周长问题了。跳一下,绳子转一圈,形成一个周长。长绳子转一圈的距离比短绳子长,用的时间也要长一些,这样,长绳子在单位时间内转的圈数就相对较少,跟短绳子相比,就要少跳一点。

”我一琢磨,还真是这个理。原来,生活中很多问题都与数学知识有关,只要你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就一定能发现。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