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考场上的“硝烟”却并未散去。我认为高考作文有三“难”:构思难、扣题难、修辞难。今天就讲一讲这第一难,也是写作文的第一步:构思问题。
今年的作文题我刚刚拿到一个草稿,这些题目来源于全国及各省市的二十份试卷。其中的部分题目已经激起了网络上的热议,比如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浙江卷的“绿叶对根的情意”、江西卷的“兽首拍卖”和天津卷的“我说九?后”,或者跟流行文化有关,或者跟社会热点有关。不过,媒体和普通网友的眼光通常只钉在这些充满新意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上。而我们分析这些考题,却要始终保持一个应试者的身份,一种沉着、冷静的态度,首先就要屏除猎奇的心态。
今年这二十道考题类型多样,覆盖了我要讲的所有构思模式,我们将结合今年和往年的考题对这些构思模式一一进行分析,来谈一谈高考作文应当如何巧妙构思,如何迅速确定写作思路。
一、插空构思法
这里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这三者中,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出题形式?大家可能会说是话题作文,因为这种形式从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到今天已经流行了十一年了,堪称经久不衰,但很可惜,这不是答案;也有人会说是命题作文,因为近几年话题作文日益衰微,命题作文又重新回到高考作文中来,所占比例也并不小,但很可惜,这也不是答案。我认为,很大一部分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本质其实就是半命题,而这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它们身上插入一条横线,也就是我在这里所要说的“插空”。所谓“插空构思法”,就是在题目中找地方插入横线,把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变成一个半命题作文,这样就会把思路打开。
这种题目的特点是:插入一个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或中心语,就可以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词组。比如今年山东卷作文题是“见证”,这个题目就可以运用“插空法”来完成构思。这里说了“见证”,却没有说见证什么。很多人都看过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台湾魔术师刘谦一举成名,每当他要让观众大吃一惊的时候,就总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那么好,我们就可以把“见证”这个题目变成“见证奇迹”。加入这么一个宾语之后,题目其实就已经由“见证”转入“奇迹”了。由此我们就可以想到很多关于奇迹的材料。与此类似,我们还可以写“见证理想”、“见证公平”、“见证真相”、“见证友谊”、“见证失败”、“见证成功”、“见证未来”、“见证心与心的距离”……
插空之后,A题目就转变为B题目,我们本来要写的是“见证”,但其实构思的时候一直在想的是“奇迹”、“理想”、“公平”、“真相”、“友谊”、“失败”、“成功”、“未来”、“心与心的距离”,这一思维过程就叫做“由此及彼”。
但是,大家千万要注意,这只是构思的方法,在写作文的时候还要想到扣题,那就一定还要做到“自彼返此”。如果你写作文的时候光想着“奇迹”俩字儿了,那必然要跑题,因为我们要写的不是“奇迹”,而是“见证奇迹”。也就是说,你写的奇迹一定得是可以“见证”的。那你就不能写古人的奇迹,因为你在现实中无法亲眼见证,除非你采用“时空穿梭”的模式让自己回到古代,仿佛能和古人当面交流,或者是说自己是用心见证的,用不着当面看到。扣题的时候不仅要扣住“奇迹”,更要把“见证”二字放在显眼的位置上。
今年还有很多题目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构思,比如:
四川卷“熟悉”,可以写成“熟悉你的对手”;
湖南卷“踮起脚尖”,可以写成“踮起脚尖,看到希望”或“踮起心中的脚尖”;
江苏卷“品味时尚”,可以写成“品味生活的时尚”、“在生活中品味时尚”、“品味时尚,就是品味生活”;
安徽卷“生活给我智慧”,可以写成“生活给我与人相处的智慧”;
广东卷“常识”,可以写成“常识指导人生”、“常识就是对的吗”、“常识的缺失”;
天津卷“我说九?后”,可以写成“我说成熟的九?后”。
往年也有很多高分作文采用了这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