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我们是真正的老师2200字

2024-11-17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 想 说 , 我 们 是 真 正 的 老 师  
  做教师这个职业已经十几年了,前后变换了五次工作岗位和单位,学生也由原来的乖巧型逐渐向社会型和个性化不断变化。除了学生的变化,学生背后的家庭、家长也在不断地变化——这大概是社会变化造成的必然结果。但有一点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殷切期盼。在这变与不变的共同作用下,家长向老师表达对孩子关切的方式和对老师的期待就显得耐人寻味了。  
  记得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家长是不太好意思见老师的,除了特别约请,家长一般不会和老师主动接触。有的家长稍稍开放一些,会到办公室和老师说几句很客气的话,然后叮嘱一句:孩子不懂事,老师您多费心!  
  后来,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可能觉得孩子也越来越难管理了,需要老师参与家庭管理的层面越来越宽,需要交流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于是交流的方式就不像以前那么单纯了,约一个饭局,所有的老师坐下来,共同分析孩子各方面的动态,讨论最有效的管理措施。  
  再后来,人们的温暖问题已经彻底解决,或者说中国人正在逐步摆脱“口腔期”的心理和行为,吃饭就显得非常麻烦和小儿科了。于是许多家长又改变和老师的交往方式,在某些特定的节日,给老师发个祝福的短信,送一些应景的小礼物,虽不贵重,但表达了对老师的在意。  
  现在就更不一样了。孩子少考一分,可能给家长带来的是多少万元的经济负担,可能决定孩子进入什么类型的大学和专业,这必然促使家长加大对孩子的前期投资,因而家长向老师表示“尊重”的方式也因之加重,比较贵重的礼品、各种各样的有值卡就经常出入教师的办公室——从高中到小学甚至幼儿园,几乎无处不在。特别是对感情与实惠还分辨不清的孩子,甚至还出现了攀比之风。  
  说这些,我无意指责教师,因为尽管社会惊呼“教育腐败”,其实就我所知,和社会其它行业比较起来,教育界仍然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里依然是一方净土!我更无意于批评家长,甚至也不否认很多家长确实是出于对老师的感激心理,其情可悯。有一次一个亲戚打电话来征求我的意见,说孩子马上就要毕业了,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帮他呢?我几乎没加思索就说:多和老师沟通沟通,吃吃饭,送点小礼物都可以。说完,我的脸就开始发烧,我觉得自己正在向自己的职业泼污水,可是除此之外我又有什么好办法教给他呢?  
  有一年我带高三,那是一个对老师、学生、家长都十分残酷的一年,家长尤为紧张,他们总觉得想帮孩子却又有力无处使,只能通过老师来给孩子创造一点“小环境”。于是,许多家长不时地来到办公室,拜托老师多关心一下孩子。交谈沟通之后,有的家长就自然地拿出了自己的“小意思”。谢绝是必然的,但是我看到家长被拒绝后的尴尬和不安,感到一阵阵心痛,觉得自己伤害了作为父母的一番苦心。尽管我尽力把话说得婉转,把决心表得坚定,还是无法消除家长的疑虑,我甚至说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差不多大,我会以一个学生父亲的心态来理解你的心情,还是可以从家长的脸上看到深深的忧虑和焦灼。这个时候,我就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冲动,我想立即把学生叫来,让他看看父母的殷殷期盼,我想告诉他从今以后我要像父母一样时时盯死他!然而我不能,我不能折伤了家长再去伤害他们的孩子。我还想对着家长大声说:请相信,我们是真正的老师!但是,我还不能,因为我自有我的职业道德,可我不能让所有的老师都跟我一样甘愿过着清苦的生活,我没有理由让别人和我一样来处理这种事情!  
  曾经读过这样一篇小文章:说是有一个人的母亲得了重病,需要住院做手术。手术前一天的晚上,他和父亲商量,现在社会上都兴给医生送红包,这样才能保证医生用心医治病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父子俩连夜出动,东挪西借凑了五千块钱并在手术前送到了主治医师的手上。医生看都没看就把红包放进了抽屉。医生果然认真负责,竭尽全力医治他的母亲。然而这种行为给他带来的不是感激和尊敬,他总是在想:幸亏及时采取行动,否则怎么会有如此好的医疗效果呢?尽管那个红包对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经济包袱,但是为了母亲,值!母亲很快要出院了,主治医师让他去一下办公室。他想:难道还要出什么状况吗?也许是要让他不要到处乱讲吧?他忐忑不安地进了办公室。主治医师把那个红包递给他,说:我没有打开,你一会儿清点一下吧。那天我要是不收下来,你一定会对我的治疗不放心,现在病人已经好了,请你把它拿回去,给病人加强点营养吧!不要说那个儿子当时是什么心情,我读到这里差一点流下泪来:这位医生外圆内方的处事方式让我敬佩,这位医生善良的用心让我感动,这位医生处理问题的方式折射出来的社会心理让我感到彻心彻肺的心酸……我经常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我希望他们能从中悟出点东西。几千年前孟子所宣扬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在当今社会竟然越来越难以为继了。  
  我在自己的一篇小文章里曾经调侃过这种十分物质化的社会: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形成了今天深厚的物质文明。与此同时,当物质充斥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精神世界的空间变得日渐狭小,很多时候、很多场合、很多人群的精神正在“物质化”:学习成绩好,口头表扬没意思,物质奖励才刺激;逢年过节,父母那里寄几千元吧,去不去看望似乎没那么要紧;就是男女表达爱慕之情,仅仅一句“I love you”好像也够寒伧的,如果随之来一束鲜花就“高雅”多了,最好是变戏法一样拿出一枚钻戒才够浪漫……  
  我不知道某一天我真的对家长说“请相信,我们是真正的老师”时,家长们会是一种什么心态。真的不知道!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