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这一生900字

2024-06-1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的父亲,是一个标本式的农民。  
  勤劳、朴实、善良、富于同情,是他的本质。  
  父亲1927年3月6日,出生于云南省盐津县柿子乡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大约在十来岁的时候,我的爷爷就因故离开了我的奶奶和父亲,从此我父亲成了孤儿。再后来,奶奶出走了,迫于生活,我的本家的几个老爷,把我的父亲过继到盐津县水银村一户姓张的人家,帮人看牛、打猪草或者跟着种田,这就是父亲童年时候的生活。  
  15岁那年,我父亲去部队当了兵,从此离开了张家,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生活。  
  据说,父亲在部队期间,学习很努力,部队上的领导也还挺赏识的,教过部队上的战士唱歌,学文化等等,什么都干过。后来父亲转业了,当过厂长、车间主任、出纳、保卫等工作。  
  再后来,父亲回家成了亲。于是有了我姐姐、我,另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只是三弟在三岁那年,就过早的夭折了,当时,我也不过四五岁左右。记得三弟得病的时候,父母亲连夜把他往乡镇上的医院送,去医了两天,三弟就被附近的几个邻居,抱回了家里,说是医院也没法了。由于经济的拮据,和医疗卫生条件的落后,三弟终于在被抱回的第二天晚上离开了我们。那晚接着昏黄的煤油灯,我看见父亲的眼圈红红的。父亲流泪了,母亲已在旁边早已泣不成声,而我们姐弟几个,也都伤心的哭了。  
  文革前期,父亲当过生产队长、民兵营长。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小朋友谈到父亲是一个队长时,我们根本不知道是多大的官,往往还引以为自豪呢!  
  父亲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特别同情周围的贫苦人家。家里每逢杀了年猪、总要给相亲们送上个把刀头或舀上一碗猪油什么的。要就是家里做豆花吃,也得给四邻送上两墩。  
  这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和我母亲一起靠着自己的勤劳,把我们姐弟几个拉扯大,一生没有很好的享过一天清富,但他一生勤劳、朴实、善良、富于同情心。  
  “一生勤俭恩深泽邻里,两袖清风德高范后人。”可以算得上是父亲一生的写照。  
  由于工作和别的原因,我们姐弟四五个,都没有在父亲和母亲的身边,所以八十多岁的父亲和七十多岁的母亲,如今生活还靠自理。今年,父亲已经82岁了,还和母亲两人种了一坡田地,喂了好几头猪呢!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一生勤苦,但始终无怨无悔。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