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1月5日,星期六,天气阴沉,但是我心情很高兴,因为我要跟着妈妈和学校老师们一起去苏州采桔子了。
上午,我们先去参观了陆巷古村和雕花大楼、宰相府。但是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下午的采桔子。
还没下车呢,我就看到了大片大片桔红色的桔子树。一下车,我就闻到了一股清香。我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冲进了山脚下的桔园。我先揪住桔树的枝条,从上面揪下来一只红彤彤的大桔子,剥开来品尝:哇!一股又甜又新鲜的桔子汁水就涌进了我的嘴巴,想不到新鲜的桔子这么好吃。我又连着采了几个。可是由于是我第一次采桔子,桔子给我扯得“皮开肉绽”,惨不忍睹。我记起了导游说的话,采桔子要连柄采,尽量不要把桔子皮扯破,那样就不容易存放了。我在另一棵树上又看中了一只又红又鲜艳的大桔子,这次,我小心翼翼地先用手按住叶柄,再朝桔子生长的相反方向用力一扯,果然,桔子完整地被我采下来了,上面还连着一片碧绿的树叶呢。
这时,我听到妈妈在旁边大呼小叫,我凑过去一看:原来她采到了一只很像梨子的桔子!妈妈还教我如何识别桔子是否好吃,就像螃蟹一样,从桔子底部的肚脐眼的形状可以看得出来。肚脐眼儿外圈是圆的,里面有个凸起部分,这种桔子就比较好吃。我又采了一个这样的桔子,剥开来一尝,果然很甜。我们大声招呼别的老师也来这棵树上采桔子。不一会儿,桔子树下就聚了好多人,大家边采边吃,一时,东山下全是桔子的香味。
看到我们采得这么欢,桔子园的主人有点着急了,他用苏州话叫我们回来。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桔园。我回头看桔园,大片大片的绿色中,不时闪现出艳丽的桔红色。刚才我们就是在那里放怀大吃桔子的呢。
妈妈付钱买下了我采摘的桔子,大概有五斤多。我要拎回去给爸爸、爷爷奶奶品尝一下。
回去的路上,导游播放了一部电影给我们看。看着看着,不知不觉间就回到了常州。
今天的苏州一日游真令我难忘啊!
2011年11月5日星期六上午,抵达陆巷古村。参观了白墙黛瓦的古建筑旧民居。陆巷古村位于东山的嵩峰山麓。这是一个位于太湖之滨的小小村落:据说是东吴大将陆逊的埋骨之地。其实让陆巷古村名闻遐迩的还是在明代,村里出了个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王鏊。明成化年间,王鏊乡试、会试皆为第一,殿试时,被正考官借故“抑之置第三”。解元、会元、探花,一个农家子弟就这样凭借科举考试完成了人生的一大飞跃,走向了风云变幻的庙堂之高,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村落的命运就这样被完全改变了。王鏊走上仕途之后,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为一品宰相。
王鏊一生为人正直,时称“天下穷阁老”。我们参观的这座宰相府,大门也不甚宽阔,和平常民居也差不多大,甚至不及商贾之家。庭院深深,树木掩映,颇有森然之意,但是家具全无宰相府该有的富丽之气,厅柱陈旧,砖瓦残破,犹如普通旧式民居。
老师固然曾被考官抑为第三,学生唐寅的仕途之路却更为坎坷凄凉。和老师一样,唐寅当年也曾中得解元,可惜后来被卷入科举舞弊案,取消了继续考试的资格,仕途无望不消说了,还差点遭受牢狱之灾,幸亏这位老师营救,才能寄情书画,为后世造就了一代才子唐伯虎。王鏊墓前有唐寅手书的“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的牌坊。
历史虽然翻到了新的一页,但是总有旧的痕迹留下。此地,留有解元、会元、探花三座牌楼:雕镂精细,字字清晰。凝聚着一位农家子弟勤奋苦读的艰辛,映射了当时科举制度的冷峻和酷烈,见证了官场斗争的激烈和黑暗。在当地乡人心目中,这座探花楼一定不啻于状元楼的端庄、高贵。
伫立此前,想起数百年前这位刚正不阿的一代名臣王鏊的退守东山,想起一代才子唐伯虎的人生际遇,不由地感叹,再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