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今天怎样做教师》后感1300字

2024-11-0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王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比如在案例六中,王老师点评了这样一句话“老师有两种,一种是吧学生当人梯,一种是为学生当人梯,我选择了后者”

这句话后面站着一名教师,无私奉献,兢兢业业,桃李满天下,但是面容憔悴,满头华发。这是一般人眼中伟大的人民教师的形象。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但是王老师的点评却有着令人深思的见解。他认为“把学生当人梯,学生成了老师的工具;为学生当人梯,教师成了学生的工具。这两种都反对,因为人有人的尊严,人不是工具。甘为他人为人梯,表面看起来很高尚,实际上不但贬低了自己的人格,而且巧妙地贬低了对方的人格(使对方成了一个利用别人的人)。只有把帮助别人看成一种恩赐的人,才会自以为是别人的人梯。为别人做人梯,表面上降低了自己,骨子里是居高临下。

“甘为别人当人梯”和“把别人当人梯”是同一种思维方式的两个极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平等意识。”

照我以前的思维方式,必然有这样的感触,说出甘当人梯这番话的老师真是伟大,这才是我学习的对象。可看了王老师的点评后,发现问题换了角度后,竟还有另外一番味道。谈不上茅塞顿开,但这是长知识,眼界开阔的过程。对待教育问题一味的仰视,思维便会受到限制。如果想把问题看的更透彻,必须从多角度琢磨。只有把问题看透彻了,解决问题才能有的放矢。一个个案例读下来,觉得自己的工作方式太简单了,因为自己的思维方式简单。工作方法中主观印象的而含量远远高于智慧的含量。我遇到问题很少假设多种可能,只做单一归因。甚至不想知道原因,对学生上来就管,就批。教育方法中较少找到专业色彩。也就是说没有学过教育专业的人也完全可以用这种方式工作。比如发火,比如评比,比如给家长打电话告状……”这属于“非研究型教育”,“非专业型教育”与其说这是教育,不如说这是“管孩子”。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开平方。”其实这些都只说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他们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所以,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