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我住了七年,从出生到七岁,那座由石头砌成的瓦屋,朴素到连石灰都没有刷上,经过雨水长年累月的冲刷,灰暗的石头间长出了暗绿色的苔。
老家在一条散发着朴素气息的街道上,那样狭长的街道,一辆汽车只能勉强通过。家家户户的房子不高,却都有院子,种着还未修剪的竹子、仙人掌、或者在院子的一角用竹子搭起架子,任丝瓜的藤攀着竹架蔓延开来。在夏天,可以随手摘下丝瓜,切了下菜或蘸着白砂糖吃;傍晚在藤下乘凉,和左邻右舍闲侃家长里短。
街的尽头有一处拐弯,拐角后是一片荒地,长着过膝的杂草油菜花,几棵向日葵,地里隐约的小路,连附近的房屋的墙上都爬满了常春藤,中间是一棵要四五个人才能环抱着巨大榕树,像夜间绽开的烟花般枝叶繁茂。在荒地里看不到布谷鸟的身影,真是奇怪。
街上鲜有路人,一条耷拉着耳朵的大黄狗从路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就是一历史事件了,大概在两点钟的时候,总之是在最闷热、最困倦的时候,街的尽头会悠悠扬扬地飘来布谷鸟那样清凉的天籁,竟让人觉得它是从世界尽头传来的,空灵般地在街上回响。
这样的夏日傍晚,暮色一点点四合,点点星光组成漫长的银河,灿烂的,院子里纳凉闲谈的人离去后,瓦屋上就会出现几个蹦着、跳着的小精灵。
它们都是圆圆滚滚的,因此不得不像企鹅一样蹒跚行路,透明的身体中,透明的器官在死一般的寂静中沉睡,流动着的,是无色透明的血液,无息地流着,小精灵的身体会像萤火虫般发着浅绿色的光,还有一些是发蓝色的光,发绿光的小精灵,会发出像风铃被风吹起来那段清脆的声音,而发蓝光的精灵声音相对而言较为低沉,却也在安静中催人入眠、催人入睡,可能是因为自己当时还小,睡的很早吧!
见到小精灵,就喜欢把它们捧在手心里,它们的身体很凉,好像在炎热的夏天,把手伸入清凉的井水中,它们很胖、肉乎乎的、很轻当把它们捧在手里时,它们的身体在兴奋地颤抖着,不停地发出婴儿欢笑般的脆响,我想它们一定很享受被人这般捧着。过一会儿,它就变得越来越轻,光暗越来越暗,慢慢消失,正值迷惑的我忽然觉得头顶上多了一些东西,唔,那么只小精灵怎么跑到我的头顶上来了?它颤颤巍巍的,好像很害怕掉下来。
我与其中的一只精灵成了好朋友,虽然我不知识它叫什么名字。精灵们好像都没有名字,至少我不知道一个。它在那群精灵中特别好认,特别圆的身子,胖嘟嘟的,当然,它还有一些其他的特征,比如走起路来的样子和说话的声音,但我说不清楚。
我们经常在一起,它常常对我说话,用它特有的那种叮叮的声音,虽然不懂它那套叽哩咕噜的语言,但从那几分相似的肢体动作中,我们还能明白彼此要表达的意思,多多少少理解了对方的事。原来,它比我年长好多,精灵能活到三百多岁,白天,它们睡在沉寂的大树里,到了晚上,它们就从街上的拐角处的那片荒地中醒来,在瓦屋下追逐灿烂的星光。
它们不喜欢月光,于是,在满天繁星或月黑风高的晚上,它们的身影总会出现。最令人吃惊的是在一个刮风晚上,那天是停电了,疾风不顾一切地呼啸而过,玻璃窗被风吹得咣啷咣啷响,活脱脱地是个暴跳如雷的醉鬼。害怕得缩在角落里的我,在暗夜中,希望风快一点停下或天早一点亮。
忽然,我开始担心那些小精灵来,于是,我挺着身子,走下床拉开窗帘,却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住了,瓦屋上错落有致地站满了精灵,它们面朝风雨袭来的方向,齐齐张开细小的双臂,在风雨中节奏一致地急促摇晃着,记忆中,那一晚似乎什么都是黑色的,黑暗的夜、黑暗的天,黑暗的云,黑暗的雨,还有那黑暗的风,但瓦屋上的精灵周身散发出的浅绿或蓝色的光暗,在黑色中形成了一条奇异的光带,从我对面的小屋向街的尽头无限地延伸,直到世界的尽头,这一幕,成了我童年生活中最骇人的回忆,永远在我的脑海里封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