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通过法布尔爱上科学的——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这样说。 在法布尔的《昆虫世界》里,我才真正了解到貌似无趣乏味的科学背后的妙趣横生。它让那些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让我感到了他们的存在。
我还清楚的记得《昆虫世界》中法布尔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如在金属笼子里,椎头螳螂的幼虫停在一个地方后姿势始终如一,毫不改变。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这样细致入微的描写,实在令我不得不赞叹不已。是怎样一个人,才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文章呢?充满着神秘而好奇的心情,我翻开了关于法布尔的平生介绍。1823年12月22日,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 )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圣雷恩村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就在祖父母家中度过,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后来,法布尔因家境贫困,不得不辍学出外谋生。但这样的生活经历没有打倒他,却他与昆虫结下了更深的渊源。他曾在科西嘉岛担任物理教师,岛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种,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热情。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并一直居住到逝世。这是一块荒芜的不毛之地,但却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除了可供家人居住外,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可以说这是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天地。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如今,这所故居已经成为博物馆,静静地坐落在有着浓郁普罗旺斯风情的植物园中。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在这本《昆虫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昆虫的大千世界,更应该看到的是法布尔“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精神。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尔那样,要有一种严谨的精神,对峙“正确记述观察失掉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纰漏什么”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这就是“法布尔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