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秦淮河
我并没有亲身去过秦淮河,甚至于并不知道秦淮河的具体位置,从朱自清笔下,我已经第二此神游那在夜色下,在浆声灯影里散发着历史幽香的秦淮河。这次的重来比初泛时又多了一份情感,也许是亲历也无法感触的。
初泛秦淮河是从“夕阳已去,皎月方来”时开始的,带着惬意而悠远的滋味开始旅行。上了小船,坐在船头的藤椅上,在夕阳的余晖下缓缓御风而行。我看到了河上游船的穿梭,我看到了泛着波光的河水,我看到了近市的热闹景象。天渐黑了,月光撒向河面,天气渐渐凉爽,看着两岸安静的房屋,船上撒下的黄晕的光,感觉到秦淮河所拥有的安谧祥和的氛围。
时隔几日,再次翻开这秦淮河的画卷,却有了别样感受。时间还是“夕阳已去,皎月方来”,还是乘着小船“七板子”开始游览.小船缓缓走着,夜色也随着“汩汩”的浆声而来,大小船只都闪着黄晕的灯光,加上一弯愁月,蒙胧的黄色便聚集在了水上,但凝视河水,依然是冷冷的,绿绿的,有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厚重.也许是这河有太多历史的重载的缘故罢.继续向前,过了大中桥,一片暗淡的褐色,桥上两旁的房子里早没了往日的灯火繁华,透过历史的封印依稀可见当年的极盛.现在却只有一片褐色,一片黑色了,透过这画卷,还可以看到作者的观念.小船调转了方向,渐渐驶出这画卷了,无论是谁,都有一种惋惜,一种美梦初醒的感觉.
重游秦淮河,看到了它的冷,它的厚,以及由冷和厚散发的独特历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