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有矛盾!!!800字

2024-06-1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今天我们班初学毛泽东的这首词《沁园春·长沙》,在发这篇文章之前,我要先声明一点。这篇作文并不是我的炒作,而是这首词确实存在着它的毛病!在发之前我也曾请教过我的老师,但是老师也说这首词确实有毛病,但是由于我们只是高中生,所以只有按照教学大纲上安排授课,所以我特地在此发上这篇文章,希望大家在学习《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后有什么不同的见解,也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写在前面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首词的历史背景我就不在这里废话了,各位应该比我更熟悉。

这首词是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是写下的,这首词无论是从那方面看都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而且也表达了毛泽东要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雄心。但是在这样一首世人皆赞的词里面却又一个我们不难发现的——矛盾。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这一句词在文言文全解里面的释义是“那碧绿透明的江水中,正有无数的船只竞相急驶。” 。“百舸争流”在这里的解释是有无数的船只竞相急驶。但是在上一句“漫江碧透”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江水的宁静,不然是不会出现这“漫江碧透”的,但是下句的“百舸争流”却是无数的船只在江中争流。上句水的宁静,下句却说水势的疾。此处的矛盾就不用我多说了,原句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它没有用句号,但是它却在湘江上同时表现出宁静与疾,实在是矛盾。

另外一句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它的释义在文言文里是“雄鹰在广阔的天空中展翅飞翔,鱼儿在清澈的水底自在遨游。”。先是水的碧透,然后又是水的清澈,可见水底的鱼儿。此处有事《沁园春·长沙》的一处矛盾!

在此,我不知道这在学术界有没有那位权威专家提过这件事情;如有,希望提供一个网络链接参详;如没有,希望以此引起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委员会的重视(有没有这个组织呢?)。谢谢!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