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光中的杜甫500字

2024-06-2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当时光回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你会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的目光透明而又锐利,他的神情悲愤而又忧伤,他的眼中噙满泪水……天宝十五年六月,安史叛军攻进长安,杜甫离家北上,想要为□效力,但他启程不久便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

秋风吹来,面对皎洁的月光,杜甫百感交集,想念家中的妻子和孩子:“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又是一年春天,春光明媚,百花盛开,但这时的大唐却因战火不断而动荡不安,昔日繁华的京城荒草萋萋,真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漫步街头,望着娇艳的花朵和婉转的莺啼,心中悲愤难平,提笔写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千古名句。腐败的唐王朝为平息安史之乱,大肆抽丁拉夫,为自己补充兵力。河南一带的壮年男丁几乎全部被征,新安的官吏退而要求中男(十六至十八岁的男孩)应征入伍。杜甫目送被押送的人群,耳畔传来他们与亲人依依不舍的啜泣声,心绪难平:“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经过多年漂泊,备尝艰苦的杜甫,听说官兵收复了河南河北,他心中涛翻浪涌,一下子打开了郁积已久的感情闸门,他喜极而悲,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时,感情激动的杜甫写下了“剑外忽闻收冀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他的诗,含着悲伤,含着老百姓的痛苦,他流泪,我也流泪……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