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画笔,一张画纸,一个面包,一杯凉水成就了一代文化巨匠。他热情似火,活力似风。他站立,他挺直,他魁伟,这就是年轻的、成长中的徐悲鸿,他用自己炽热的画笔,成长着,使自己的青春远离烦恼,充满光泽。
这是116年前,哇哇落地的婴孩,让宜兴的一所破旧的房屋里的年轻父母显得格外幸福。春去夏来,秋往冬至,四季轮回,悲鸿渐渐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家境贫寒的他开始自学,他对着书上那一个个鲜活的图像,模仿画中的一棱一线,一丝一缕。一颦一笑,一动一静在悲鸿麾下都那么传神,一把绘画的火种埋藏在他心灵的最深处。
窗外,同龄的孩童们互相嬉闹着,欢笑声绵绵传响,连连萦回。窗内,一个瘦弱的身影投射在温暖的大地上,他紧紧地握着手中的画笔,带着神韵在宣纸上泼墨挥毫,目光流转,流露出无限的激情……调色、设色、填彩敷色这些绘画技巧是悲鸿的必修课,而他却学的津津有味……一声声欢快的笑声回旋在悲鸿的心里,一瞬的,心里泛起了一阵涟漪,立马又恢复了平静。他并不烦恼,或许他不能在阳光下与伙伴嬉闹,但画笔就是他最好的朋友,他们形影不离,绘出令人留恋的、炫美的图案,如纷飞的蝴蝶,奔腾的骏马,流转的行云……美好而精彩。
同龄人早已娶妻生子,悲鸿却想着更进一步。匆匆地,他只身一人来到了上海,他拜师学艺,却又几度拒之门外,他沮丧了,徘徊了,喜欢绘画的意念支撑着他。于是他结识了周湘、高奇峰、高剑父以及康有为,遇上这些伯乐,他该有多么幸运啊,他一度怀疑自己能力的念头烟消云散,烦恼离他远去,另一个念头萌生新芽,他要出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