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和人类一样聪明,森林里的动物们也办起了学校,小鸡、小鸭、小鹰、小兔、小山羊、小松鼠……都成了森林学校的学生,他们为此兴奋不已。
为把学生培养成无所不能的全才,学校开设了唱歌、跳舞、跑步、爬山、游泳、飞翔等课程。可是好景不长,一个月后,小鸭要求退学,因为除了游泳之外,其他课程全不及格;接着小免子也要退学,他说,游泳课差点让他丧了命;小鹰也不愿再上了,他说无论怎样努力,跑步总是倒数第一……最后,所有的学生都退了学。
美国《飞向成功》的作者唐纳德·克里夫顿博士说,这个故事诠释了一个通俗的哲理,那就是“不能让猪去唱歌,免子学游泳”。在我们的教育中,有人把“全面发展”偏面地理解成“无所不能”,干着“让免子学游泳”的傻事,妄想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个完美的“木桶”。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哪一块“木板”都不可偏废。犹若有短木板的木桶装不满水,偏科的学生,考试的总分自然会低,名次就会上不去,升学便没有了希望。因此,若有学生偏科,教师总是想尽千方百计,学生更是万般用功,“木板”不齐,誓不罢休。可是,就像“小鹰学不好跑步,免子学不会游泳”一样,并非所有的愿望经过努力都能实现的。
有的学生无论怎样的刻苦,个别学科却总无起色,于是,一个个“差生”便诞生了。牛培行是太原某小学的“标准差生”。小学三年级前基本上在全校几百名学生中排名最后,其父不再抱什么希望,让他到当地的少年宫学音乐或国际象棋,以期日后能有一技之长。可固执的牛培行对音乐是一百个不乐意。当时少年宫正好成立一个小制作班,牛培行对此感了兴趣,在答应了其父学必须同时学习国际象棋的条件后,进了小制作班。谁曾想,一个学期后,国际象棋学了个一塌糊涂,小制作却大有进展,一发不可收拾,16岁的牛培行硬是“玩”出23项专利,发明的琴鞋被美国一公司买走,这个昔日的“差生”被媒体誉为“玩出的天才”。
试想,如果按照正常的教育,让牛培行“全面发展”,语文不行就恶补语文,数学差劲就强补数学,音乐考级能加分,不乐意也得硬着头皮啃上几级……那现在的牛培行可能小学都毕不了业,更别说什么23项专利了。科学研究表明,人在生理、智力、思维等方面是存在着先天差异的。有的人天生爱唱歌,有的人天生爱画画,有的人喜好舞文弄墨,有的人擅长奔跑跳跃,有的人善于动手操作,有的人却愿意独行于抽象的思维王国……“人心不同,各有其面”,独特性是每个人的本质特征,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更应是教育的起点。
“因人施教”,“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我们的教育不是去克隆一个个的“大百科全书”,而是培养一个个有个性特征的活生生的人。就象农民种庄稼一样,麦种结出的是麦子,稻种结出的是稻子,不可能种下什么种子都收获金子。因此,人们要做的不是想让种子结出什么果实,而是为种子提供充足的养料和空间,顺其自然,是什么种子就等着收获什么果实。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他对学生的作用“是做一个精神的助产士,帮助别人生产出他们自己的思想”。
教育家蔡元培也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天职就是发现学生兴趣所在,激发起学生的潜能,为其天性的成长铺平道路,扫清障碍,让学生的聪明才智渐渐显露出来,让每个学生的“天生丽质”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如是,才是“全面发展”的本来要义!是龙,就任它海中畅游,是虎,就让它山中称王,是鹰,就助其飞上蓝天,博击长空,自由翱翔!
走出“全面发展”的完美误区,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发现孩子的潜能所在,按其天性去教育,你会发现,孩子人人是贝多芬,学生个个是牛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