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青少年从小学会感恩》有感800字

2024-06-3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这几天我读了《让青少年从小学会感恩》这本书,书中的一些情节不得不让我深思我们的教育,同样是爱的付出,同样是爱的给予,但却得不到相同的爱的回报。难道,我们的爱有问题吗?请看看下面的这个例子。一位父亲在信里这样给儿子写到:“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你终究是我的儿子。

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唯一一个大学生之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了。从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到挂蚊帐、缝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个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看到这里,我们无不为这位父亲的痛心和无奈而感到难过,而当我们在谴责这个不孝儿子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对这位父亲的教育行为做一下反思吗?做家长的只知道一味的给予和付出,从没有想到过索取,更没有想让孩子知道给予和付出背后自己的艰辛。

这让我想到,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付出的是全部的爱,得到的是什么呢?如果我们的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教师督促他们完成,批评了几句。回到家里,对父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我被老师骂了。一个骂字,倒出的是什么呢?学生的怨恨,家长的不理解。现在的家长喜欢的是,老师没有作业,自己的子女学习却很出色。更有甚者,子女读书好是使自己子女的聪明,读的不好就是老师没有用。

老师只有受到家长、学生针对的对象。教到的时候是老师,班主任才是真正的老师,其他的数学或体育、美术等等就不时老师了,也不会受到家长的尊重,社会的教育、家庭的教育本来就是存在着势利眼,或者说是功利主义。爱众人实际上是一句空话,爱是有选择的和自私。广而推之,感恩怎么能深入人心呢?只是一种良好的想象和愿望!我们老师以为自己无限的付出百倍的劳动和艰辛,对学生无私的爱,可我们万万没想到正是这种“无私”的爱助长了学生自私和冷漠的心。正是这种“无限”的爱把学生带上了心安理得的温床,让学生的心灵在前行中迷失了方向。

倘若我们在施爱的同时,有一点点“私心”,让学生也体谅一下老师的良苦用心,或者让学生换位思考一下,也许,我们的教育可能会更好。爱的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爱的同时,没能让学生理解爱。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