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冬奥会当志愿者1500字

2024-06-1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现在就读于A大,众所周知,A大是一所医科大,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医科大。当时我刚入学,适逢第24届冬奥会召开,学校老师告诉我们可以申报成为志愿者,为受伤的运动员做应急救助。冬奥会啊,那可是四年一届,能有幸成为志愿者,也是机会难得。舍友和我听到这个消息,都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更有甚者,为了成为志愿者,每天坚持锻炼,大清早就拉着舍友长跑,还因此带动了不少减肥人士,成了校园一道瑰丽的风景。班主任将报名要求发给每个同学,三五个人便凑在一起讨论。因为是冬奥会,滑雪技能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有一半的人看见这条要求,纷纷仰天长叹有缘无分。我在舍友羡慕嫉妒恨的目光中填好报名表,沾沾自喜又忐忑不安的交给老师。等待的时间总是最煎熬的。出乎意料,经过体检和层层选拔,我有幸成为志愿者中的一员。现在,让我给你们分享一下在冬奥会当志愿者的感觉和经历吧。

在志愿者训练营里,我上铺是一位来自英国的姑娘安拉。她和所有欧美女孩一样,身材高挑又有魅力。她是宿舍里唯一的外国志愿者,闲暇之余,我们常常会教她几句汉语。每天的安排会显示在宿舍的屏幕上,有条不紊。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开始的几天老师带我们熟悉体育馆和滑雪场的布局以及比赛时间表。不过因当地风雪比较大,比赛临时暂停也不是没有可能,“随机应变”四个字更每天挂在老师嘴边。训练的后几天穿插着滑雪训练和基本的急救包扎,晚上回宿舍更是倒头就睡。本应是叫苦不迭的魔鬼训练,却没有一位志愿者叫苦连天,这不仅展示自己的素质能力,更代表了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姑娘们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迎接初生的朝阳,狼吞虎咽吃完早餐,美好的一天从长跑开始。姑娘们相互打趣着提好运动鞋,肺活量好的还时不时哼个小曲,然后老师劈头盖脸一顿教训没了声,风平浪静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有几位曾在平昌冬奥会当过志愿者的前辈,经常给我们这些后辈讲讲当时有趣的经历,传授一些自己的经验。大家其乐融融,感情宛如一家人亲密无间,安拉迷上了中国的八卦,每天晚上照着她的八卦书给我们每个人看手相。在训练营里,我收获的很多,也结交了许多友善的外国朋友。世界本就是一块大陆,如同一张拼图,世人是零散的图块,只有手牵手,心连心,才能完成这幅巨大图画。

冬奥会的开幕式令人耳目一新,人工智能纷纷亮相,八卦图闪过会场,安拉激动的惊呼一声。可我却无心这精彩的表演,场外来来往往的人群熙熙攘攘,人手不够我被拉去维持秩序。我被分派到了高山滑雪医疗小组,初赛在后天。人群拥挤,我们打着指示牌指挥游客流动。每个人都忙的满头大汗,嗓子都喊哑了。回到宿舍都接近凌晨了,每一位姑娘眼中都笑晶晶的,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舍友坐在一起,也没有力气说话,就开始傻笑。仿佛多年未见的故友,初见面时百感交集,千言万语无从开口一样。安拉递给我一瓶矿泉水,我随手抛给对面的前辈,所有人,举瓶庆祝。

高山项目刺激的我心惊肉跳。从高空飞驰而下,踏雪而来,拂衣而去;飒沓流星,惊动一山冬雪。我站在营帐内,搓着手惊叹运动员一个华丽的720度空中旋体,有惊无险的平稳降落。忽然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小运动员被搀扶了进来,方才比赛中降落时摔倒扭伤了脚腕。小家伙红着眼睛,睫毛上残留着结冰的泪珠。阿拉和我看了看他的伤势,给他简单消了肿,教练背起他,匆匆忙忙寻找队伍的队医去了。小男孩趴在教练的背上,紧紧的搂着教练的脖子。我看着失利的小将,想象大姐姐一样拍拍他的后背。悄悄从兜里翻出来一块巧克力,塞进小将的残留着未融白雪的兜里。小将的背僵了一下,任由教练把他背出了营帐。

冬奥会如烟花般绚烂闭幕。我们带安拉到北京著名的景点旅游,吃小吃。这次志愿者之行,我不仅收获到了一份友谊,更有感于奥运会竞争的激烈、中国的强大。奥运会是一个广阔的平台,供给全世界的奥运健儿展现自己。它不碍于国家、地域的限制,也不受困于文化间的差异。同一片蓝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