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的变化1000字

2024-06-2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我们村叫“保全庄”,也许人们从未听过它的名字,但它近几年来的变化真让人难以置信。当你乘车从百灵庙出发的30多里后,你就会发现一个新建的小村庄——移民村。一排排砖瓦房整齐有序,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

村子四周新栽的杨树长出许多嫩嫩的叶子,远远望去,绿绿的,那就是我们村。我们村是达茂旗万亩马铃薯滴灌示范区。每逢夏天,马铃薯长势茂盛,放眼望去,辽阔的田野绿油油的一片,而且还开了清一色的黄花。望着那一望无际的马铃薯田地,我不由地问爸爸:“这麽大面积的种植马铃薯,该如何浇灌呢?您一个人忙得过来吗?”爸爸乐呵呵地说:“现在的灌水方法变了,咱们使用的是膜下滴灌技术。”我打破沙锅问到底:“什么是膜下滴灌技术?”爸爸耐心的给我解释说:“过去我们浇地是大水漫过田地,现在是由输水管将水定时、定量地浇到作物根部;过去浇地就是浇水,现在是把水变成了庄稼的‘营养液’,使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最佳含水状态,有利于庄稼生长。”听了爸爸的话,我不禁感叹:科技的魔力可真大呀!

科技的发展使们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爸爸浇地的情形:每次浇地,爸爸都要穿上高筒水靴,扛上铁锹,在田里用土修几道坚固的水渠。浇水时,若发现哪里的水将漫过水渠,爸爸就得大踏步跑过去,赶紧用锹铲些土加在水渠上,就这样,爸爸东奔西跑,浇了几亩地下来,就累得腰酸背痛,现在看到爸爸轻松的样子,我打心眼里高兴。如今不仅灌水方法变了,各种农机也走进了千家万户。播种机、覆膜机、脱谷机、收割机等都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用爸爸的话说,现在种地全程机械化。听爸爸说,现在买农用机器,国家给30%的补贴。

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党的富民政策就是好,是党的富民政策让农民的腰包从此变鼓了。我们村不仅生产条件发生了变化。人也变得越来越有素质了。以前,村民们常为一些小事出口成“脏”,甚至打架斗殴,到了冬天闲着没事时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进行赌博活动,自从村里建立了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后,村民们一有空,就去图书室借阅一些科技读物,学习科学种田的知识。有时人们还去活动中心下象棋,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生活变得丰富多了。对了!我们村还有一个秧歌队呢!秧歌队的队员们都是歌舞爱好者,尽管他们并非真正的演员,可在我们心中,他们是最棒的。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穿着红褂子,绿裤子为我们表演,他们那优美的身段,圆润的歌喉给节日平添了几分色彩!我们村的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呀!

将来,我长大了,一定会与家乡人们携起手来,把生我、养我的这片热土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