桀傲不驯的贝多芬1600字

2024-06-1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桀傲不驯的贝多芬  
                ——读《名人传》有感  
  “他前额宽而突起,深黑色的头发异常浓密,乱蓬蓬地竖着,似乎从未梳理过。他眼中燃烧着一种奇异的力量。……阔大的鼻子又短又方,真是狮子的相貌。牙床刚劲有力,似乎可以磕碎核桃”。——这是罗曼罗兰所著的《名人传》中对贝多芬形象的一段描述。  
  在德国波恩,有一座贝多芬的雕塑,与罗曼罗兰刻划的一样。  
  贝多芬的形象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或者说,能够传达贝多芬精神实质的形象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我们知道,贝多芬西方最伟大的音乐家。他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成为人类精神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迄今很难有人超越它。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他的无穷的创造力,就象他杂乱无章的头发一样,充满了变化,没有两根是相同的。  
  宽而突起的前额,是他力量尊严的象征。他高傲,珍爱自己的尊严,有着自己的处世原则。歌德与贝多芬有过交往,他们都才华横溢。但他们对待为人处世问题却有很大分歧。“昨晚回来时,我们遇上皇室出游,远远望见,歌德便甩开我,在路边垂手而立,可是我按一按帽,系好扣子,手往后一背,向人群走去。这时贵族们分列两旁,鲁道夫公爵向我致敬,皇后向我打招呼。之后我又说了歌德一通。”贝多芬是对的。他就是那么了解自己的力量,那么不畏权贵,坚持着自己的原则。  
  有人说,贝多芬的命运造就了他的性格,如果没有被命运如此嘲弄,就不会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命运交响曲》。贝多芬的艺术天才和对艺术的狂热信仰,是他成为一代大师的基础。然而命运多舛,才是真正造就英雄的原因。  
  贝多芬作为一个钢琴家音乐家,失去了听力就好比战士失去了武器。病痛与残疾折磨、周围人的冷漠与排斥,使他变得孤独和绝望。是朱列塔的爱唤起了他对生的希望和勇气,也唤起了他对音乐创作的热情。《月光奏鸣曲》,见证了这份珍贵的感情带给他无比的温暖与希望。“现在我生活有意义多了,与别人来往也多了”。然而,朱列塔却舍弃了贝多芬。经过这场变故,让原本失聪苦恼的贝多芬几乎崩溃。一生中只有这一次,让他到了死亡的边缘。  
  朋友一个接着一个离开人世,他悉心关怀的侄儿也不成器,只会哭、只会折磨他。加上他完全失聪,悲苦和不幸仿佛专门为成就这位大师而一次又一次无情锤击着他。世界是多么不公平!——我们宁愿相信,苦难造就天才!  
  有人说,是贝多芬性格铸就了他的命运。在那冷峻的外表下,裹藏着一颗多么值得尊敬的善良的心!他全心全意地去爱别人,却遭到欺骗与冷落;疾病折磨残害着他的精神,他忧虑,但不绝望。不论王公贵族如何拖欠他的津贴,生活如何困窘,他都从音乐中得到了新生。  
  “我的体能与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我想到青春刚开始……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屈服”。他顽强地、倔强地重新振作。忧郁的孤独者凭着坚毅与顽强完成了震撼人类心灵的音乐巨作《第九交响乐》。难怪罗曼罗兰描写贝多芬“牙床刚劲有力,似乎可以磕碎核桃”。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贝多芬的性格超乎寻常的坚强性格,造就了这位艺术天才!  
  然而,真正使贝多芬不朽的,是他内心的善良和对人民的同情。“我的艺术应该造福于穷人。”《贝多芬传》记录了贝多芬艺术创作的宗旨。  
  欧洲名人多得不可胜数,但罗曼罗兰只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名人写了传记。罗兰生活的时代,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他写《米开朗琪罗传》,歌颂他置身于宫廷中不为虚浮名利俘虏,苦苦挣扎着追求自己的理想。他写《托尔斯泰传》,歌颂托尔斯泰用犀利的笔锋揭露上层社会的虚伪和残忍,歌颂托尔斯泰对人民的热爱。罗兰曾经大声疾呼:“让我们把窗子打开!让我们把自由空气放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希望通过《名人传》,来唤醒人们对人民的重视,对艺术的尊重,对拜金主义的唾弃,对英雄精神的崇仰。  
  在我们这个文化和生活观念多元化的社会,罗兰的《名人传》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无疑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思想启发。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