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诸葛亮600字

2024-06-14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不错,这正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假期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这一部家喻户晓的历史巨作,一本经久不衰的文学精品。

《三国演义》里描写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勇敢过人的赵云,义气深重的关羽,耿直豪爽的张飞,任意爱民的刘备,老谋神算的司马懿······其中诸葛亮最受人们的尊敬,在许多读者的心目中,他似乎是个完人。

他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分析敌人的弱点,用适当的计谋对付敌人。比如:激将法、空城计、反间计、连环计、调虎离山之计等。“运筹帷幄之中,决战千里之外。”是对他的最高评价。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觉得诸葛亮也有不足之处。

众所周知,关羽、张飞、赵云等都是刘备手下的勇将。可是,他们这些勇将之后,蜀国几乎未出现过能独当一面的大将。有句话最能说明这一点:“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致使后来在一次战斗中,一把白胡子的赵云只能披甲上阵。可惜,骑马打仗,既要将技术,又要将力气,人老气衰,怎是敌人的对手?就说,诸葛亮在日常的培养上疏忽了。

另外,我还觉得诸葛亮很不放心他人做事,什么事情都要亲自过问。一天到晚为事务所累,结果“亲理细事,中日流汗。”记得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司马懿曾委派奸细探听孔明的日常生活起居,听孔明事必躬亲,伤心,伤神,饭量一天天减少,便拊掌大笑。诸葛亮整天为国事所虑,又气又累,他自认为他的心思不是别人所能理解的,他的忧愁不是别人所能分担的,因老成疾。最后,“出师不捷身先死”,未能完成统一大业。他的死,事多么令人遗憾啊!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