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勒•凡尔纳及其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迄今为止最有名的科幻作家,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他的作品以严格的科学理论、精准的计算数据和合理的想象预见为基础,用引人入胜的细腻描写、跌宕起伏的曲折情节和妙趣横生的幽默叙述表现出来。这些作品问世百余年来,曾经极大地影响和启发了包括爱迪生、爱因斯坦、丁肇中、杨振宁、钱学森等科学大家在内的无数前辈,并将继续把我们及我们以后的无数青少年引入科学的殿堂。
我花了差不多一年的课余时间来读《凡尔纳科幻经典全译本》,这套全译本是由《神秘岛》、《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十五岁的小船长》、《从地球到月球》、《气球上的五星期》、《太阳系历险记》这九部长篇科幻小说编成,是凡尔纳科幻作品中的一小部分。我一打开这套书,立刻就被吸引住了:一,《神秘岛》。美国南北战争快结束之前的20天,五名被关押在里士满的北军战俘和一只叫托普的小狗,趁乱悄悄爬上一只的悬停在地面的、容积约20000立方米的氢气球,砍断缆绳后立刻升天,在狂风的吹动下以每小时超过140公里的速度飞越美洲大陆进入太平洋,在一望无际的洋面上空飞行上万公里,降落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岛上。
他们之中的当然头领、北军工程师军官塞勒斯•史密斯先是掉进了海里,却不知道是被谁救上了岸,并藏在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岩洞里,不仅如此,以后这群“鲁宾逊”们一旦有难,就会有神秘的力量在暗中帮助他们。他们以他们所敬爱的林肯总统的姓来命名这座百余平方公里的孤岛为“林肯岛”,在以后的两年里开垦了“农场”,用捕来的野羊和野鸡办起了“牧场”、“禽场”,开发岛上的矿产建立了“冶炼厂”和“制造厂”,架设了几个点之间的电报线路,很快就把孤岛改造成了那个时代的一个微缩版的小型工业化社会。他们不断地试图与外界联系,并建造了一艘性能不错的帆船来探索外界,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居然找到了12年前被英国人格里那凡爵士根据法律放逐到“达抱岛”上的已经脱胎换骨的前海盗艾尔通。
在火山即将爆发,孤岛即将沉入海水之际,那个暗中无数次救了他们的神秘人物登场了,他就是已经病到了弥留之际的“诺第留斯”号潜艇的尼摩船长,至此“神秘岛”真相大白。最后这帮劫后余生的人搭乘前来迎接艾尔通的“邓肯号”游船,跟随格里那凡爵士返回了文明世界。“逃犯们”在困难和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乐观、坚韧以及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使我感到震撼。二,《海底两万里》。在现代意义的潜艇诞生前四十年,凡尔纳所描写的潜艇“诺第留斯号”就在全世界海洋里几乎是随心所欲地遨游了。
潜艇“雪茄形的外观、排注水的升潜方式、海底声纳巡航、鱼雷、探出式潜望镜、无声的电力动力系统”等等与现代潜艇尤其是核潜艇基本上毫无二致,性情古怪而侠义的尼摩船长、训练有素的艇员、知识渊博的“我”——阿罗纳克斯教授与四大洋几万公里的海底世界一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地球的概念十分陌生,看着家里的地球仪,我觉得它和篮球的差别并不太大。
但书中所描写的那艘非凡的“邓肯号”游船从英格兰出发经大西洋到达南纬37度并沿着这个纬度绕行一周时,地球的概念顿时在我的心中清晰起来。船主格里那凡爵士那无私的、乐于助人的、忘我的高尚品德立即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意外乘客”、法国地理学会秘书巴加内尔那博学的、喜欢较真的、严谨的思维方式很令我崇拜;差不多和我同龄的12岁的罗伯尔这么小就绕着地球探险,并在与同伴们的一起努力下终于战胜了狂风巨浪、地震等天灾和以艾尔通为首盗匪集团带来的人祸,亲手救出了父亲,让我羡慕不已。四,《八十天环游地球》。
菲利斯•福格先生是伦敦著名的“改良俱乐部”的会员,几年如一日近乎刻板地过着“家——俱乐部——家”这种两点一面的单调但却精准的生活,而一次偶然的打赌使他带上他忠实的、热忱的新仆人“万事通”,登上了充满凶险的环球之旅,有趣的是一位极其负责的警探费克斯竟然与他们同行并添了不少麻烦。福格先生不仅睿智,而且还侠义心肠地在险象环生的印度丛林里冒着生命危险奋勇出手救下了行将惨遭殉葬的美丽女子爱欧达夫人,并将她带回了英国。
随着凡尔纳流畅的笔触,我们跟随他在140年前的地表上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穿过刚通航不久的苏伊士运河由红海进入印度洋,横穿印度半岛,再次登船过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到达香港,然后经日本,跨过太平洋到达美国,历尽艰辛甚至靠着“风帆雪橇”的帮助到达纽约,再次来到大西洋并最终回到伦敦,结果却比约定的时间晚到了十分钟,让人惋惜。不料峰回路转,第二天那位可爱的“万事通”发现由于向东绕了地球一圈竟多出了正好一天,于是他们在最后一分钟来到改良俱乐部,赢得了打赌;福格先生和爱欧达夫人也组合成了幸福的一家人。那些梦幻般的海上风光、印度神秘的原始森林、北美大陆的绚丽景致,都令我十分神往。五,《地心游记》。
地壳之下是什么?人类对自己脚下这个星球内部的了解程度甚至于还不如浩瀚的宇宙空间,以至于天文望远镜可以观测到千亿光年之遥,但对我们的脚底下据说却只向下钻探了1万多米。《地心游记》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异的、充满想象力的地下世界。这位执着的、富于为科学事业献身精神的奥托•里登布洛克教授和他的侄子“我”,在一份古人探索地下世界的“天书”的指引下,与一名挑夫汉斯一起,沿着冰岛休眠了的斯奈菲尔火山的火山口进入地下,当他们行进到离地表约180公里的深度时,发觉那里不仅有很自然的亮光、犹如森林般巨大的蘑菇林、侏罗纪时期的树木、巨人和远古动物的化石,甚至还有一大片白茫茫空阔无边的“地中海”,海里有巨龙一般的至少有三四十米长的怪兽,海面上刮着猛烈的风,“天空”中打着吓人的雷。
在经过了两个月又四天的艰难旅程后,这三个又饿又渴又热的探险家终于被岩浆托出了地面,这时他们才发现此处居然是意大利西西里岛北面的斯德隆布利火山,按地表距离与斯奈菲尔火山相距3000公里!我想,将来有朝一日我是不是也可以乘着我国最新研制的探地飞船(名叫“地龙号”怎样?)由昆明钻入地下,再从美国的新奥尔良钻出?
六,《十五岁的小船长》。凡尔纳的这部杰作给人的印象是不太像其他的科幻作品,倒像是一个半世纪前的某一部揭露野蛮的黑奴制度的控诉书。美丽、善良、富有同情心的“流浪者号”捕鲸船船主的妻子维尔登夫人带着五岁的儿子杰克和杰出的昆虫学家、对科学痴迷得有些发呆的“贝内迪表兄”,偶然地搭乘她的船由新西兰的奥克兰出发返回旧金山,途中她命令众水手从一艘失事的船上救起了五名美国黑人——其中之一是名叫埃居尔的大力士——和一条名叫丁戈的大狗。
当原来的船长在一次不幸的捕鲸中遇难以后,维尔登夫人根据众人的推举果断地任命年仅十五岁的见习水手迪克•桑德担负起了船长的职责。孰料在奥克兰招聘来的厨师内格罗是个贩卖黑奴团伙的惯犯,他在导航的罗盘上做了手脚,“流浪者号”在狂风巨浪和迷雾中偏离了航向,本来要到南美大陆,却偏南穿过了德雷克海峡驶入大西洋,在非洲的刚果附近上了岸,又被一名内格罗的同伙骗到了陆地深处,船上下来的所有黑人都面临被贩卖的境地,而维尔登夫人的丈夫将被勒索巨额的赎金。迪克和埃居尔在大狗丁戈的帮助下逃了出来,救出了其他的人,杀死了可恶的内格罗,历尽艰辛终于回到美国。
那个年代非洲大陆那种疯狂的、野蛮的、血腥的抓捕和贩卖黑人的场景,让人看了心惊肉跳。“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制度是随着奴役和贩卖黑人而兴盛起来的”(毛泽东语),看来不假。七,《从地球到月球》。公元1969年7月16日,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坐在阿波罗11号飞船正紧张地等待发射时,一定会对凡尔纳虚拟的那次“发射”感到吃惊,因为早在100年前,那位天才的预言家已经为百年之后人类首次登月详细地开列了发射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飞行时间(约103小时)、登月人数(三人)等等数字,不同的是凡尔纳所描述的登月载体竟然是“大炮”而不是后来人类所使用的火箭。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极高科学热情的美国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主席因倍•巴比康先生在政府、社会各界和外国团体及个人的支持下,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建成“发射中心”,并亲自与另外两名敢为科学献身的“宇航员”一同飞向了月球。
读着这部数据精准、想象力丰富、具有超凡预见性的书,不禁让我想到了法国著名的利奥台元帅一次在下议院的演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请参阅《凡尔纳经典全译本•作者简介》)八,《气球上的五星期》。塞缪尔•弗格森博士是英国著名的探险家、科学家和地理学家,在伦敦皇家地理学会的支持下,为了全面地、准确地考察并描绘出非洲大陆的概貌,他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设计出了一种“电解水——燃氢——再电解水”模式的热气球,从非洲东岸的桑给巴尔升空,乘着气流向西进入非洲大陆。
今天的人们可以随着故事的叙述,犹如身临其境般地来到一个半世纪前的非洲,体验那些蛮荒的原始部落,看到电视里常播的栖息着无数动物的塞伦盖提草原、神秘莫测的尼罗河上游和炎热的赤道附近但却终年白雪皑皑的乞力马扎罗山。本书据说是凡尔纳创作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可能是万事开头难,竟连投16家出版社都遭退稿,凡尔纳愤而将手稿投入火里,所幸被他贤惠而睿智的妻子抢救出来,送到第17家出版社后被出版,从此凡尔纳一发不可收拾,创作了此后的大批科幻小说。
倘若当时就被烧了,凡尔纳的科幻创作之路自然终止,岂不是人类精神财富的无法估量的损失!九《太阳系历险记》。天文学知识告诉我们,宇宙空间的星体都有各自相对固定的运行轨道,而一旦偏离了轨道,就会发生碰撞。
公元186ⅹ年1月1日凌晨两点47分35又3/5秒,住在地中海南岸阿尔及利亚谢里夫河口一间简陋茅屋里负责搞测量的法军上尉赫克托•塞尔瓦达克和他的勤务兵本•佐夫正在欣赏上尉自己写的十三行诗,云遮雾罩的夜空里泛出了绚丽的光,一个看上去比月亮大几十倍的不明天体悄无声息地靠上了地球,一阵大于九级地震的猛烈震动和震耳欲聋的巨响使这两名法军官兵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当他们醒来后从废墟中钻出来时,还以为发生了龙卷风,但很快就发现了异常:首先是怀表指针显示的是夜间四点,但太阳已经悬在了地平线之上;其次是悬在地平线之上的太阳是在西边,却在冉冉上升;
第三是“地球”的引力变小了,本•佐夫随手扔出的一块石子竟飞出了200开外;第四是昼夜缩短了一半,变成了12小时,等等。他们在孤寂与绝望中四处寻找,终于在已经面目全非的各个犹如孤岛一样的小块陆地中找到了其他的幸存者,其中有一位是上尉中学时的物理老师、现时的天文学家帕米兰•罗赛特教授。教授告诉人们,他们所在的星球不是地球,而是一颗叫做“加利亚”的慧核,这片土地只是加利亚与地球擦碰时所带走地表的一个部分!人们随着加利亚以每天约250万公里的速度在太阳系里遨游,将穿过金星轨道到达近日点之后,再次穿过金星轨道、地球轨道,依次向外穿过火星轨道、木星轨道,看看能不能幸运地逃出木星的强大引力而进入土星轨道,奔向海王星,在到达距太阳8。8亿公里的远日点后开始向着地球“返回”。
他们躲进一个火山的岩洞里靠着熔岩的余热避开了零下60°的严寒,调动所有的物资战胜了饥饿,并在距地球越来越近时制作了一只巨大的热气球,当两星在数十公里距离擦肩而过时飘在大气中,安全地降落在了地球表面,这时他们离开地球正好两年,而遭此巨变的地面上居然看不到一丝异常,仿佛什么事都未曾发生过,于是欧洲知识界对这些幸存者所撰写的回忆给出的答案竟是“少数人子虚乌有的臆想。”今年十月我国将与俄罗斯合作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这也是我国的第一个火星探测计划。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将来积极参与我们地球人类所进行的真正的载人太阳系历险!读完这套书后我觉得意犹未尽,于是请妈妈又网购了凡尔纳的《机器岛》、《流星追逐记》、《测量子午线》、《绿光》等22部科幻小说,在此也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