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项羽1600字

2024-06-29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项羽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很小就听到大人们讲起一些关于项羽的故事。听的最多的大概就是鸿门宴、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之类的,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譬如四面楚歌、取而代之、先发制人、破釜沉舟、沐猴而冠等等,在一人身上发生那么多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且不说项羽是个怎样的人,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是一位在历史舞台上主演配角儿的主角;尤其是在秦末汉初的过渡时期他却起到了支配当时政局、承前起后的重要作用。在军事上他又是一位卓越的义军领袖和杰出的军事统帅,能征善战,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全歼秦军主力,客观上为刘邦进咸阳推翻秦朝创造了条件;楚汉战争中,破田荣,救彭城,救荥阳,夺成皋,一生身经七十多战,多获胜利,历史上无人能与之相比,所以古人称他“有百战百胜之才”。“政由羽生,号为霸王”,然而最后他却一败涂地,自刎乌江。项羽,一个心怀壮志一生驰骋沙场最后马革裹尸的英雄,一位被后人千古传送的失败英雄。

纵观项羽的思想性格:少时学书学剑学兵法皆半途而废,仍不成,立志要学万人敌。观始皇游会稽有欲取而代之的大言,再到名震天下至今在军事史上的经典之战—破釜沉舟的巨野之战,楚汉之争战略转折点的鸿门宴以及四面楚歌下的兵败垓下。说到这我就想起了自己最早对项羽有深刻认识的一部电影——《西楚霸王》:从巨野之战大破秦军,百战百胜所项披靡,再到垓下之围,乌江自刎,视死如归,不失英雄本色的人生历程。项羽,性格豪爽、重情谊、做人光明磊落与刘邦临难苟且、种种无赖行径不时是一种鲜明的对比。楚汉之争项羽之所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搞分裂,违背历史发展的方向,又不善于用人,致使将士离心,加上他为人残暴,屡次处置失当而坐失良机,军纪又坏,所到之处烧杀掳掠,丧失了民心,又加上他的性格弱点与战略失误以致屡失战机,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虽然屡战屡胜,反而由盛而衰;归纳而言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关键时候不是优柔寡断就是刚腹自用、不纳良言,以直死还认为“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楚军凡克一城先抢后屠这也是一种潜在的因素;而刘邦广开言路、纳闲臣良将这也是他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项羽的功绩、他的为人以至他的能力都是不可磨灭的也是人们所认可的。不管项羽生平多么的勇猛、多么的重情重义,刘邦是多么的无赖、多么的不知廉耻,“成者王侯,败者寇”,可现实是刘邦胜利项羽失败,我们后人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不管是成功与否,历史及后人也都是不会以成败论英雄的。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从被汉军十面埋伏的几万人到四面楚歌时的军心涣散、部下皆逃的逃散的散最后剩下八百亲兵随其垓下突围,最后迷路陷入沼泽,冲出重围逃到茫茫乌江边时八百人只剩下28骑,后面又有被韩信的几十万大军追赶。乌江边的最后一战,部将劝其过江东山再起可他只将自己心爱的乌骓马船栽过江,自己与部下手持短器展开了最后的一战,又杀死几名汉将,消灭汉军100多人,自己只损失二人,终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十几处,最后力渐不支而拔剑自刎于乌江,时年31岁。死时都不失英雄本色,“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据说现在乌江镇外高高的岗丘上有一座霸王祠,汉唐始建,后世续修,延传之今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英雄。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至今无人知晓。应该肯定当时在乌江他完全可以渡江东去,一切从头再来,如果项羽还有这颗夺取天下的雄心,他或许会选择渡江求生。尽管他缺点很多,但他最闪亮的是首先有真性情。因为有情,虞姬的死让他彻底失去了求生的意志,有船而不渡。但在民间广为传诵着一种说法:自从巨野之战到兵败垓下,从江东带出来的八千子弟都马革裹尸与异地、无一生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大概这种传诵是后人觉的项羽确是一位可悲、可泣、可怜、可叹的英雄吧!霸王终究是霸王!“胜败兵家未可期,色羞忍溽是男儿。江东子弟多豪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生平的爱幸,一是乌骓马,二是虞美人。虞姬,是一位有飘若惊鸿之美,且知书识字,深的项羽宠爱的美女,项羽出征打仗随车带者她,可谓形影不离。她随项羽南征北战而项羽在历次战役中所向披靡的光荣经历深深赢的了她的爱慕,他也成了她心目中最了不起的理想英雄;而项羽的这些胜利又怎么没有她的一分爱情的力量?项羽称霸天下时他自己却失去了方向,一个男人的厌倦也许只有他最心爱的女人爱回深深的体会。自己见项王大势以去心痛不已,不愿自己成为项王的累赘,更不愿自己落入敌手让项王蒙辱,所以自己抢先一步自刎在项王面前。苏东坡因此为她特题诗“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苍黄不负君主意,只有虞姬与郑君。”;清朝诗人何浦《虞美人》云:“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项羽与虞姬是一对配合默契的战友更是一对好恋人。虽然最后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但他们的爱情是坚贞的、是凄惋的。

项羽英勇善战,所向无敌,至死不屈,确实余勇可嘉,有一股英雄气概;明朝著名学者李贽在《藏书》中称他为“千古英雄”;但是,他过于迷信自己的勇敢和武力,不重视政治,不讲策略,不注意团结内部,又不善于用人,致使韩信、陈平、英布等杰出人才纷纷离去,最后连一个范增也留不住。所有这些,都是导致他失败的政治原因。项羽虽然英勇善战,余勇可嘉,但缺乏政治能力,战略目光短浅又不注意人心向背,导致了战争中必然败给刘邦,导演了一出恢宏壮烈的悲剧。《史记》的评价是:“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项羽,一位万古流芳、未成霸业,却上演了件件可歌可泣的故事。英雄泪、美人血、千古传诵。他那首《垓下歌》亦不免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但可谓英雄?英雄不尽在于沙场的纵横驰骋,也在于有一副真实的性情。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