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自信 人生
刚看到这个题目时,也许很多人都会有些疑惑。“阅读”、“自信”、“人生”这三个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怎么会把它们联系到一起?但仔细想想,他们之间又有很深的内在联系。
阅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通过学习,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事业才会成功,继而,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
大家也许都知道美国第一任黑人州长罗杰·罗尔斯的故事吧。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的第五十三位州长,也是美国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名声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那儿的环境恶劣,充满暴力,而他就是从这个地方长大,凭着一个简单的信念,成为一名州长。
在种族歧视非常严重的美国,身为黑人的罗尔斯从小就生活在被美国人认为是“垃圾”(黑人)区——一个声名狼藉的贫民区。在上小学时,他学会了旷课、打架、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当校长来到教室时,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他知道自己砸烂黑板是不对的,于是就主动地伸着小手走向讲台,令他惊讶的是,校长并没有因而责备他,反而说道:“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一位州长。当然,你与州长的差距现在非常大,能否追上去,只取决于你自己……”校长的这番话,给了他无限的动力,最终他成功了。
是什么力量使他成功?答案只有一个:自信的支持。当他少小顽劣没有目标方向的时候,校长开玩笑说他可以当州长。这句话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立下志愿,从此挺直腰杆走路,向自己的目标不停地前进,终于在五十一岁那年,梦想成真,可见自信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有的人一但遇到挫折,就会整天浑浑噩噩、一蹶不振,总是抱怨自己的先天条件不好,比不上别人。那么,我想告诉他们,挫折并不会使一个人失去自信,并不会使人生沉沦。
中国著名残疾人作家张海迪和我们相比起来要不幸得多。她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
张海迪是那么的不幸,可她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而是乐观的面对生活。
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突患急性脑充血病,连日的高烧使她昏迷不醒。当她苏醒过来,眼睛烧瞎了,耳朵烧聋了,那一张灵巧的小嘴也不会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然而在她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莎莉文老师教会了她阅读。她的阅读更加艰难,她就这样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即使手上磨出了血,也不停止。就这样,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我想,也许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像罗杰·罗尔斯、海伦·凯勒和张海迪那样的伟人,但是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对自己充满信心,就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