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志向的人且很勤奋,但如果志向并不适合他,那么无论他再怎么努力,到头来做的尽是无用功。李白、杜甫都有治国安邦的大志,他们的最大目标并不是做诗人,而是做建功立业的政治家。但他们都郁郁不得志,在追寻、投靠、漂泊中度过一生;诸葛孔明为了兴复汉室,在刘备死后立志要一心扶助刘阿斗统一中原,可在街亭错用马谡,已至转攻为守,最后连蜀国江山也没能保住。李白、杜甫在陈桥兵变后兵荒马乱的时节,明明更适合做诗人,却要作政治家,不符合自身的条件,而诸葛亮立志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导致最后失败了。他们都很勤奋,可仍无法避免沦落。所以,有志者,虽有勤,不适其,事不成。
那么,如果有志者具备了勤奋,且志向适合他,那他也不一定能成功。季羡林曾说过:“成功=勤奋+天资+机遇。”此时的有志者还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机遇”。诸多成功者的成功都离不开机遇二字。如果柴可夫斯基没遇到那位着名音乐家,他会成功吗?如果凡尔诺没有遇见赫哲尔,他的科幻创作之路会延续下去吗?如果列夫?托尔斯泰没有遇见他的夫人,《战争与和平》、《复活》等会成为传世之作吗?金子虽会发光,倘若没有淘金者,它始终得埋于土中;好马虽能至千里,如果没有伯乐,它也只能如庸马般活着。所以,有志者,虽有勤,适于其,可无伯乐,事不成。
总之,有志者想要成功,必须得定下适合自己的目标志向,加上勤奋,且还要有机遇。若缺少一样,就会变成:有志者,事未必成。
事虽如此,但我们并不能对此全盘否定。诸葛孔明虽没有保住蜀国江山,但他为“兴复汉室”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白、杜甫在唐玄宗的昏庸统治下仍怀着报效祖国的梦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大都怀着“爱国”的志向,屈原为了能使楚怀王回心转意,不惜以死相鉴;陆游怀着爱国的情怀,临死也不忘恢复中原,创作了绝笔诗《示儿》;岳飞年轻时抱着“精忠报国”的决心,出征讨伐金兵,但在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下,退出战场;还有王安石的改革变法……虽然他们都未能成功,但从更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仍属“失败的成功者——虽败犹荣也”。
然而,我们正处求知阶段,立什么志对于我们来说格外重要。此时的我们立下“爱国”之志并不太现实。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机遇不喜欢懒汉,也不欣赏投机,机遇总伴随着勤奋努力的人,不断开拓的人,持之以恒的人,力求创新的人,厚德方能载物。这些都说明了没有平日的积累,纵然有最好的命运降临到他头上,他也只能手足无措地眼望它擦肩而过,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我们应时刻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必须先会“扫屋”,分清楚应先扫地还是先洒水,抑或是先拖地板;这样,在“扫天下”时,你才会知道哪些是应该马上解决的,哪些事可以暂缓,甚至放弃。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堪称欲扫天下而先扫一屋的代表,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学习成绩是一流的,社会活动是广泛的。他办过报纸,写过文章,做过洋洋万言的演讲,有过人的口才与机敏,这些对于他日后出任总理时的雄才大略不能不说有相当大的影响。假若他没有当年脚踏实地的“扫地”工作,那么,当他面对一个6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他能够当好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吗?这说明周总理“扫天下”的光辉革命业绩与他早年的“扫屋”工作是分不开的。正所谓“不及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志”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立起;“志”要垫起脚尖能得以实现;“志”要当存高远,不要好高婺远。古人有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可燕雀在每次的飞行中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鸿鹄却只能苦苦等待志成的那一天。
综上所述,志存高远,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开拓创新,事必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