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乃至许多有着“恐黑症”的女生们,小时候都是不怕黑的。突然想起鲁迅曾说,世间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和怕黑有关系吗?我不懂。
――废话。
小时候的我真的胆子很大,敢于爬上门前那棵栽上一年有余的树以至于被它稚嫩的枝条划得身上哪儿都是道道;敢于蹲在蚂蚁窝附近寻找蚱蜢因为念念不忘它大腿的美味(自然是捉不到的);敢于和小伙伴打赌自己能从三楼跳下去毫发无伤还好被我妈拦住……自然,那时候的我也不怕黑。
夏夜是在乡下最美丽的时分。大人们忙完了农活,坐在树荫下乘凉聊天,于是便有老人在絮絮叨叨那些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故事,大的孩子们在房里早早做完了功课,围成一团在说着这样那样琐碎的事情,甚有更大一点的,煞有介事的说着人生大道理,在夜幕中引来一阵掌声――其中拍蚊子的不在少数。
而小一点的孩子,在听完大人们小心蛇之类的叮嘱后,便三三两两的散落各处。男孩子们大多在草丛里侧耳听着蛐蛐儿的叫声,等待捕获的最佳时期,行家还会听出它们的大小年纪,判断这是不是个好“斗士”,女孩子们就在两棵树之间围一条皮筋,借着朦胧月色像蝴蝶一样绳上绳下四处翻飞,或是跳房子之类的,偶尔也会学着大人溜到光亮的地方打打牌。这样宁静的夜,我怎么会怕呢?
当然这是我小时候的事情。后来从我心中一直觉得万分可爱的老家回到了城市,用一个诗意一点的话来说吧:到大城市后,我头上那原本湛蓝蓝的天空顿时就被水泥森林操着刀给解剖得惨不忍睹了……或许这就是深圳,高楼大厦永远是主角,灌木丛阿草坪阿再多都没有用,照样得乖乖的当着配角。
那天晚上,我趴着窗户看着街上人来车往,但是没有看到街上有什么人在玩耍,他们都在急匆匆的走着,赶路。而邻居家的门也是紧紧关着的。我想笑,他们是怕黑吗?大概都赶着回家吧。
于是在这里,我渐渐的就长大了。
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妈妈终于耐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给我买了一大盒五彩缤纷的橡皮泥,而且告诉我想怎么玩都可以。这简直就是大赦吧,(因为我们幼儿园管教特别的严,配发的橡皮泥玩完了一定要放回原处,不允许颜色混杂在一起)从小就对调色盘颇为感兴趣的我顿时摩拳擦掌的扑向橡皮泥。
白色加上红色是粉红……蓝色加红色是紫色……黄色加蓝色是绿色……红色加黄色是橙色……
于是别人都开始羡慕我,羡慕我手中的橡皮泥能够五彩斑斓的变幻着各种颜色。我高兴了,索性把所有颜色的橡皮泥都混合在一起,揉啊揉,希望最终能够闪现出最美的颜色――可那会是什么颜色呢?
我期待着。
随着揉搓次数的增多,橡皮泥由红变黄变橙变紫变青……但最后,有一种颜色终于从五花八门的色调中显现出来――黑色!
这是多么简单的颜色呢?我想起隐藏在其中的那些奇奇怪怪乱七八糟但是都很好看的颜色,不禁哭了。于是我再也不去试着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混合在一起,于是我开始讨厌黑色――那么多好东西都被它给吃掉了,它是坏蛋!
在对黑色的厌恶中,我继续长大。
家人渐渐的开始对我说,黑夜坏人多,小女孩会受欺负,所以要安静的乖乖的呆在家里。而且他们还说,越亮的地方越安全。于是那些曾经有过我最童真的记忆:蚂蚁的家在墙角,城市也只有犄角旮旯里才会有杂草,才会有那些会“瞿瞿”叫的蛐蛐儿……
于是我开始怕黑。因为家人说,在黑暗里隐藏着的东西太多了,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安全,所以不要试着触碰。爸爸妈妈都加班的日子里,灯总是大亮着的――因为他们说,黑着灯会有危险。
所以我怕黑。黑代表着寂寥,孤独,复杂……在我心里,它吞噬了太多太多的美好,但它还是黑色的。
终于回到老家了。可是夏夜里再也没有大家一起乘凉的情况。人人都呆在自己家里,而外面的小孩也少了,甚至没有。黑暗中的蛐蛐儿也只是在安全的更加放肆的叫喊着,很少再听到小时候耳熟的衣服擦过草叶的声音。
他们说,因为现在盗人多,家里怕偷;拐小孩的人多,不能四处乱跑。
原来,连乡下人都怕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