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不知800字

2024-06-16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央视《东方之子》栏目曾对诺贝尔物理学奖项获得者丁肇中进行过一次专访,在访谈过程中丁教授却说了多个“不知道”,当记者问及丁教授的多个“不知道”时,丁教授回答道:“不知道的,你绝对不能说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不要瞎猜。”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便是知道,不知道便是不知道,这样做才是明智的。

反之,不懂装懂则是不明智的。

在日本,曾经有一个叫清藏的人,一天,他和朋友们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兔子,一个朋友说:“看,这儿有一只兔子死了。”清藏听朋友这么说立刻捂住鼻子说:“怪不得我闻到一股臭味。”话音未落,兔子突然跑开了,他的朋友非常吃惊:“原来它是在睡午觉!”清藏立即接上说:“怪不得我刚才看见它在动------”

后来,日本人就把那些不懂装懂,随声附和的人称为“清藏的兔子。”

可见,不懂装懂不仅是不明智的行为,有时还会给人留下笑柄。

在科学上,我们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或许当你对别人“猜”出这一不知道是对还是错的言论时,你可能意识不到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因这一“猜”所带来的后果。如果他人依照你的言论去尝试,或许也将与成功擦肩而过。

在学习上,我们更不能这样,记得在小学六年级时,有一次老师在讲解完一道题后说:“这道题会了的同学请举手,不会的同学下课后到我的办公室来,我再给你们讲一遍。”我环顾四周,发现周围的人都举起了手,于是我犹疑着,最终还是将手举了起来,尽管这道题我并不会做。

过了几天,老师发下了单元测试卷,我惊奇地发现那道题醒目地出现在测试卷上,更让它引人注目的是它的分值——12分。我慌忙将其它的题写好,以便节约时间来思考它,但直到考试结束铃声响起,那道题的答案处仍是空白!

我庆幸,这只是一次小考,但我也知道我要改正什么------

我想,无论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或许也是我们成功路上的一辆车,助我们走得更远更快-------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