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利与弊

2024-11-24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会计集中核算是继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收支两条线改革,工资统一发放改革,政府集中采购改革后的又一项重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我们两年多来的实施情况看,运行较为平稳,进展比较顺利。在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和推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我县县直机关自2001年正式运作,至今经历了财务移交、业务试转、人机并行、调整柜组、规范操作五个阶段。在运行初期,我们对工作人员进行了会计业务和电算化知识的集中培训,面授2500多学时,使26名工作人员基本掌握了会计电算化技能。到2000年5月份,全面甩掉了手工记帐,账务处理的规范化、统一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时,我们又根据实际修订完善了会计岗位职责和各项制度(从单位报账到审核及业务流程、资金管理、电算化操作等)。并对单位报账员进行适时的业务培训,要求每位工作人员严格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来操作,坚决纠正了过去那种账户设置乱、银行开户乱、会计档案乱的“三乱”现象,为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人事权、管理权、考核权等从单位分离出来,有效地摆脱了会计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解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杜绝了过去那些假发票、假报表及假账的出现,改变了一些单位不顾财经法规违规列支的现象,使会计人员能够相对独立地工作,能够依法大胆地抵制一些违规行为,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等问题,使会计工作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二、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会 计集中核算是在单位财务自主权,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对报账单位合理、正常的支出,凡票据正规,手续完备的,及时办理资金结转报支手续。对不合理,不合规的票据,则坚决拒付,同时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以严格支出管理,保证每笔资金都能按预算、按项目使用,从根本上杜绝了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由于按月向单位报送会计信息,向政府报送收支报表和单位资金结余情况,既避免了一些单位无限度向财政伸手要钱的现象,又为政府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决策依据。
    三、强化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通过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来看,财务监督乏力现象不能不说是一项重要因素。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过程由原来的“暗箱操作”变成现在的“阳光作业”,由于会计监督作用的阵地前移,使各单位的收支都通过会计中心的账户进行核算,在中心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一些单位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遏制。这样,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明显增强,一些超标准,不合理的支出明显减少,许多单位经常事先询问有关经济业务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或者有关具体会计事项的审批权限和办理程序,把一些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通过会计人员的日常监督,严格按照有关财务管理的规定进行业务审核,拒付不合理,不合规支出,使得假票等违规现象日益减少。据统计,几年来核算中心对纳入县直机关核算的117个单位先后拒付不合理开支****笔***.**万元,纠正不合规票据****张***万元。
    四、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单位取消了原来的会计岗位,所有的账务核算交由会计中心、各单位只保留1—2名报账员。降低了行政成本。据统计,纳入县直机关集中核算的单位原有会计人员256人,现在会计中心的会计核算人员只有24名,极大地降低了核算成本,况且,我们以服务核算单位为已任,按照有关规定和单位业务需要,除办理正常业务经费外,还为单位单独开设基建、专款及事业费明细账套18套;又根据实际情况,简化了审批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满足了单位的需求。
    五、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得到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会计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因此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一是我们组织了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枷耄?侔臁癢to”知识讲座,学习了朱镕基总理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的十六字方针,全面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构筑牢固的会计职业道德防线,使所有的业务人员能够成为一名诚实守信、依法理财的合格会计人员。二是针对进去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全面学习有关制度、办法,并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寻找差距,修改和完善各种内部核算、控制制度,保证核算资金的安全与完整。三是开展技能比赛和岗位练兵,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为解决核算人员业务不熟,操作不精的问题,定期开展会计业务知识考试,账务处理展评和微机操作演示比赛,推选优秀柜组,树立学习榜样。
    六、正视存在问题,积极寻找对策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个别单位思想上重视不够,致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上产生脱节现象。一些单位虽然账务已交到会计核算中心,但是单位的预算管理、内控制度及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则出现无人负责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一些单位片面认为单位会计岗位已取消,单位内部不需要进行财务管理与监督,碰到财务检查,就让检查人员到会计核算中心来查账务,单位预算管理底子不清,忽视了内部的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原有的固定资产底子不清,固定资产与实物无人保管和登记,一次次的固定资产清理,报来的底册,一次与一次不同,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很大,查不明原因,造成会计中心账务无法进行调增调减。再就是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尤其是上级部门调拨或配置的资产,如计算机、小汽车等,会计中心没有接到调拨文件,更不能对其进行账务处理,致使账实难以相符。
(2)如何提高会计人员与职业判断能力,保证帐实相符方面有待加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会计人员在公开、透明的运作环境下,对所有预算单位的会计业务,按照统一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的核算程序进行核算,完全能够做到账证、账账、账表相符,而要做到账实相符,则相当困难。预算单位报账时,对于是否发生了此笔业务,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心中无数,只能依据单位报账员提供的单据是否规范合法来判断,只要单据合规有效,手续齐全,不管单据上反映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中心人员都必须给予核销。
(3)现行的财务制度与各单位的实际之间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难度。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的财务制度中费用报销的标准,大多数制定于八九十年代,有的开支规定不够具体,有的标准偏低,同当前的经济水平和实际情况有着差距。例如差旅费标准、住宿费、出租车费报销等等;二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由于我县财政十分困难,单位的公用经费预算很少,几乎没有。为了搞好工作,一些单位出现挪用、拆借专项资金的情况;三是会计档案管理难以连续、完整的保管。由于实行集中核算前,会计档案保留在原单位,自2001年实行集中核算后的会计档案却保留在会计中心,一方面造成核算中心的负担,另一方面各单位查阅也不方便,造成单位会计档案管理不完整,前后缺乏连续性的状况。
(4)不利于会计其它职能的充分发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专职会计人员与单位接触少,不了解单位的实际情况,只强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弱化了会计预测、分析,决策等其他职能,使会计这一领导的参谋没有了用武之地,不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
    以上问题的出现,有的牵扯到政策方面,有的属体制问题,有的属于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对此,除了加大宣传,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争取各方支持的同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第一、积极向主管单位、分管领导、上级业务部门多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工作上的主动,同时也希望上级部门出台一些相关的措施和办法。
    第二、加大《会计法》执法检查力度。宣传、贯彻实施《会计法》,定期与各单位进行沟通与交流,举办有关财经法规知识讲座,使单位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同时发挥纪检、审计、财政、税务部门的职能,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清点资产、查实家底,严格堵塞漏洞,完善单位财务制度。
    第三、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法》的实施。针对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问题。我们一方面应该加强与纪律监察部门的联系,听取和征求他们的意思,适时改进我们的工作措施和方法,提高我们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严格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和有关财经法规,对那些应该由政府部门统一采购的,需要办理控购手续的超标准等等问题,严格按照有关制度、办法执行,而且,及时催促单位清理往来账务,加强备用金管理,从不同角度防止违法乱纪问题的出现。
    第四、完善《内部审核报账办法》,对各项经济业务支出,除了执行省、地、县有关开支标准外,对那些上级规定不明确或没涉及的,则执行各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规定。对超出财务制度规定标准而又属于合理或非开支不可的支出,在单位进行详细说明并经单位负责人审批后给予报销。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原因,区别对待。比如:现行的差旅费开支标准是1997年制定的,其中的住宿费报销标准与现实差距太大,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住宿费普遍超标,而要做统一的修改条件还不成熟,对于这种问题,我们除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建议外,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核标准,区别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改进和完善集中核算办法,努力做到规范化、法制化。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