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位来说,你其实很不重要;对家庭来说,你真的很重要。
家长发言语录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
大家下午好!
感谢冯老师、浦老师,也感谢各位家长,有这样一个机会在一起交流、探讨孩子的教育培养问题。我站在这里,不是说我教育孩子有多成功。孩子这几个月来是有一些进步、状态也比较稳定,这应该是主要原因。但她还没有能够做到很自觉,跟好学生相比还是差距。这是我所认知的现实。
下面我就孩子在成长教育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包括部分做法,和各位家长、老师做个分享。不妥之处还请各位多包涵。
第一点算是老生常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从根本上讲,我更想要的是培养孩子一个好的性格或者说是人格,一个好的性格形成了,为人处事自然会有一个大概地模式去遵循,也就不需要别人再在具体的事情去详细的指点。但目前一是孩子还比较小,二是“性格”、人格这两个概念都不容易说清楚。从内向外的三个层次,性格-人格-行为习惯,前面两个不好操作,所以只能通过外在的行为、习惯等等来由外而内的去影响、去塑造。于是,培养孩子性格的想法就演化成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实际做法。
习惯包含很多方面:比如学习习惯、作息习惯、生活习惯、人际交流的习惯……等等。
在习惯的养成方面,有两点注意,这也是我在现实中遵循的:一是“身教重于言传”,身教,也就是实际的“做”,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效果要好于抽象、空洞的说教,孩子对说教的印象不够深刻、可能理解也不透彻。二是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中国的老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西方人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都是一个意思,要天天坚持做,过一段时间之后,慢慢会看到效果。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有一段时间里,我们做家长做的不到位,孩子散漫了,课外作业也好、兴趣学习也好,基本上成了带边玩边学的状态;家长检查作业的时候也不太仔细,所以她的学习效果比较差。作息也不规律,晚上睡得很迟、早上起床难,等等……吧。
那么造成的结果是她想学的东西没有学到或者没有学好,考试也考不好,在校表现差,孩子自己觉得很难受。以前呢,我管她有点儿严,也有点儿凶,实际上我对自己可能也比较严,所以投射在她身上就是既严又凶,所以那时间她也不高兴我管她。到了她自己觉得说再这样子下去不行的时候,她又想着有人帮她约束一下。而我这时候呢,也改变了一些,不像以前那么急、那么凶了,所以她又想让我来帮她。
她的主观愿望是她改变的内在动力,我的管理教育是外在支撑,应该说这是个比较幸运的、比较好的配合。这几个月的时间,她的生活作息、学习习惯等等都改了不少,也表现出来一些效果。整个人的精神面貌、精神状态比以前要好。
当然,她身上还是有一些东西,很顽固的、没有改掉,比如说——粗心,我也头疼,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帮助她改。现在尝试着做的是让她“安静”,就是有那么一会儿你要保持安静的待在那里,什么都不用做,慢慢地让心沉下来;这样子坚持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看看是否有效果。
小孩子贪玩、偷懒,是出于他们的天性,所以家长的敦促、教育是必要的,目的是逐渐的培养孩子的自理、自律、自觉,从而不再需要家长的监督。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有很多的反复,这应该是一个螺旋形上升的过程,要有这方面的认识和心理准备。
强调一下,这个过程当中,家长的表率作用很重要。你要求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事情要规律,而自己却随随便便,没有章法,那效果估计不会好。比如说你想养成孩子睡觉前看会儿书的习惯,要么你跟她一起看,要么你陪着她各自看各自的也行;但是你不能要她看书,自己却在那看电视、电影、打游戏……等等。有个灰色幽默这么说的,一个爸爸骂他儿子是只笨鸟,他儿子反过来呛他爸爸说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第三种是自己飞不动,在窝里下个蛋,让下一代使劲飞的。这个示范作用,一目了然~
所以说,家长的身体力行、家长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和氛围,这都很重要。当你看到孩子做的不对的时候,你就要反观一下自己,是否哪里做的不对了……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要培养孩子的是非观。
这个问题往深里说,是想让孩子能够尽早的意识到和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他们现在可能还不会问这个问题,再过三五年,他们就要问了。不过这个问题太大,本人活到“奔四”的年纪,也还没完全搞清楚,又怎么能让一个小孩子搞清楚呢?!所以,先简化成是非判断的问题。
最贴近现实的,首先是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了谁而学?不是为了别的什么人去学,而是为了掌握知识、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社会)去学;不是为了让别的什么人高兴所以努力去学,而是要解答自己总会不时冒出来的“为什么”所以去学……凡此种种。今天早上送女儿上学的路上,她问我“爸爸,你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呀?”我说“我还真不清楚我最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但我知道我现在很迫切需要的东西是钱。”她说“你现在迫切需要的是钱,我现在最需要的学习知识。”我说“嗯,小姑娘不错。”然后,还有一些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你才会发现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的对话。撇开我当时那个很欠考虑的回答,她的回答我觉得是符合她现在的角色的。反过来说,就是她对于要学习的理解还是比较积极正面的。
其次是希望孩子不要太贪心,不光是指吃喝玩乐的,学习上也适用,什么都想学的结果多数是浅尝辄止。所以要适度。孩子提要求,要跟她分析,想要的东西要来了能不能让它发挥效用;不能仅仅满足一时的占有欲,很快就扔回收站去了。感兴趣的东西很多,能下功夫去学、去深入的也就一个两个,贪多嚼不烂嘛。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是个美好的梦想,不是现实。
三是希望孩子不要太追求奢侈,要能够知足。当然这里不能去考虑欲望推动社会进步、推动生产消费的问题。人的欲望推动社会发展,这没错。每人都一年换一部手机,全中国每年手机可以卖掉几亿部,要是三年才换一部手机,手机市场就得缩水2/3。要是大家都不消费,好多企业都得倒闭了。对吧?!但这不能作为个人不断膨胀欲望的借口。凡事自己觉得“够用”就好,我个人理解的“够用”的标准是满足基本的需要——或者说是符合社会平均的需求水平。大环境是解决了温饱、正在建设小康,那“够用”的生活水平就是跟这个差不多匹配就可以了。以前汽车是奢侈品,现在已经成为了日用品,但没必要总看着邻居家的保时捷、法拉利眼红对吧?!以前一家人住个3、4十平方的大板楼觉得挺好,现在住个一百三四十的房子也要满足啦,不用总盯着你同学家住的是3、4百平方的独栋别墅对吧?!欲壑难填的人总会有,但你只要做到这个人不是你就好。日常生活中把这个观念逐渐的让孩子去理解、接受。人活着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而应该努力让欲望成为关在笼子里的老虎。即使你的(家庭的)收入水平能够让你拥有更高水平的生活,你也同样可以主动选择放弃~。古人言“俭以养德”嘛!
四是希望孩子不要太功利。学习是这样,生活当中也要这样。不能说对自己有利的,就紧紧抓住;没有好处的,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小朋友间找玩伴也是同样,先别急着把班上的同学分个三六九等。
五是希望孩子不要太执着。小时候这个问题体现不明显,可能有点儿感受就是脾气倔点儿;长大了以后这个问题就会凸显出来了,她认定了的东西就非要怎么怎么样,这样不行的,搞不好在这上面要吃大亏。小时候尝试着把孩子的倔劲化解一些,让孩子改一改,对以后有好处。
六是希望孩子不要太浮躁。要能够静的下来、沉得下去,不要天天太闹腾,一会儿折腾这个、一会儿折腾那个,刚才讲习惯的时候也有所提及。老话说“静以修身”、又说“宁静以致远”,对养成一个恬淡的性格,是有好处的。
七是要教会孩子懂得感恩、要有所敬畏、要有爱心。什么是感恩,就是对什么事情,不能总认为它是应该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是应该的,爸爸妈妈对我好也是应该的,……等等等等。你要感恩的东西很多很多。就说一碗饭,就需要有天、地、阳光、风雨、还有很多很多的劳动者们……,等等等等。西方人感恩造物主、感恩上帝,中国人不这么讲。但要懂得。懂得感恩,然后才会有敬畏、才会善待别的人和事。有个老同学的qq签名是这么写的:活着,就是幸福;如果还能健康的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没错啊!不能健康的活着的人太多啦,天灾、人祸、病魔,不说老的,多少年纪轻轻的没法儿寿终正寝呢?!所以健康的活着的你就应该感恩哪,你会畏惧那些带来危险的东西和事情啊,你会怜悯那些不幸的人和事啊,你会想着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哪,你才会对别人宽容啊。
八是希望孩子学会正确对待挫折。这个我女儿是经历了一些啦。现在的很多孩子,都是宠着长大的。这个要注意,小时候适当的让他们受点儿挫折是好事儿不是坏事儿,要借这样的机会让孩子学会疏导管理自己的情绪、心理,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不要把问题往坏的、极端的方向去想,而是要寻找积极的方面化解。不要等到孩子上了中学、大学以后才发现孩子的抗压能力这么差,想补救都很棘手啦。新闻里大家也看到很多,遇到点儿不是什么大事儿,就跳楼轻声的、报复社会的,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有。心理承受力差、思想极端是很重要的因素。
讲到这里,可能有的家长已经发现了,孩子照这个样子培养大,很可能会是缺乏明显个性的、很“中庸”的一个人。这个问题,我自己也有意识到,好还是不好、对还是不对,很难说!但就我自己的取向,是倾向于这样的,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风声雨声读书声,听着,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家事国事天下事,了解,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孩子长大以后是不是要治国、平天下,老话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在已经十岁了,我没看出来,那就老老实实的把“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的事儿做好就好了嘛!
(以上是第二点)
第三点是要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认可孩子的努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因人而异、各个不同罢了。生活中要倾向于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认可和赏识孩子,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看待问题。当然这不是说什么事情都由着孩子自己来,一点儿不干预;有些情况下,也需要适当的监督或抽查对孩子有个警示作用,如果发现孩子走偏了,及时纠正。
日常多给孩子一些尝试或锻炼的机会,让孩子逐渐的学会自理。就我女儿说的话,平时放学是一个人在家的,是不是按时写作业,还是看电视、玩游戏了,主要是靠她自己把握,我是要等到下班6点半左右才能回家的,她妈妈有时候会中间抽查。有时候也发现她会贪玩,那发现了就要跟她沟通,讲道理、敦促她改正。
要允许孩子有时间玩、又不能无节制的玩,慢慢地让她学会控制时间,这比逼着她表面上不能玩背地里偷着玩要强,偷着玩、玩、玩……,慢慢地就没有节制了。
孩子在家里可能会主动的帮忙做些家务,比如说端饭、洗碗、叠衣服之类的,做的好不好另讲,但这事儿本身要积极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外面她会注意环境卫生、遵守交通规则、还会跟你说要提倡光盘行动、先给长辈盛饭什么的,这都是很积极的方面,就要多鼓励。
日常生活当中,我能感受到她在努力,就像我能感受到她身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样。对不足之处后面继续改,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努力。
第四点是多跟孩子交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要能够融入孩子的生活。
课外的时间,家长尽量多陪孩子一起,可以是学习、也可以是运动、或者其它活动、玩耍;无论是一位家长还是两位家长同时,都是必要的。当然如果有差不多同龄的孩子让他们在一起玩,也很好,但不能替代父母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如果也没有同龄孩子玩儿,把孩子留给老人其实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微信里面看到一句留言:对单位来说,你其实很不重要;对家庭来说,你真的很重要。每位家长有自己的价值取向,我也没打算改变家长们的观念,但就这句话来说,我个人认为很有道理。最简单的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不在了,单位会不会怎么样?你的家庭会怎么样?!……结果一目了然。
家长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要有耐心,要注意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情绪,要鼓励孩子勇于表达。
如果孩子说出来的想法和意见不符合家长的预期,一定不能急着泼冷水甚或一棒子打死,否则以后她就再也不会跟你说了。即使她的意见是不合理的,也要有一个让她一步一步明白为什么这是不合理的这样一个过程。朋友圈里有个同学有一次发了一个她跟她儿子讲道理的小段子,一个晚上搞了4个小时,她的留言是“只有对我儿子,我才有这样的耐心”。我说这是我学习的榜样,现在我还做不到这样子的程度~
如果孩子讲的是合理,要尊重她的意见,家长要会适当的让步;如果家长错了,也要会跟孩子承认错误,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这样才能使以后更多更好的跟孩子沟通。
当然在这点上,两位家长的步调最好能保持一致,不能一个说这样,另一个说那样,那孩子就混乱了~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现代的观点讲父母要跟孩子做朋友,不要动不动摆一张家长的面孔,但做朋友起码也应该有个“长幼有序”的前提吧?!很多人对待孩子的方式还越过了做朋友、走了极端,把孩子养成了老子,做父母的怕孩子,什么都好好好、是是是,不敢跟孩子说重话、孩子不高兴了还冲父母发火。这就成了完全颠倒的了。
第五点是要和老师沟通。
这一点我非常感谢两位老师。我本身是个不太善于跟人打交道的人,所以平时主动跟老师沟通的极少,倒是老师主动把孩子的情况反馈给我们家长。这个很重要,有利于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你尝试着跟孩子这样做、那样做,有没有效果,这是个很好的反馈。
培养、教育孩子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情况总会层出不穷,把握一个总的原则就是抓大放小、宽严相济;不要眉毛胡子什么都抓,也不要轻重缓急事事都搞严打。
我自己也是在慢慢地摸索当中,以前也走过弯路。我觉得,这段时间我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去认识这个世界和社会、一起去认识人生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也应该感恩我的女儿~
我对女儿的期望,就是她能够成长为一个积极向善的人,心善、念善、言善、行善,长此以往,对本人及家庭的正面影响,正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而日有所增。
最后,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家长尽力做到所能做的,也同样尽力不要期望你想要的结果最后都能圆满的实现。
感谢大家的聆听!可能有点儿长了,欢迎大家多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