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文书写作要求学习要求
2025-01-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学习本章了解事务文书的概念、特点、作用。
掌握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简报、规章制度的概念、特点、写作要求。
重点掌握:计划、总结、调查报告、述职报告、简报、规章制度的一般写法。
一、重难点内容提示
(一)事务文书的概念、特点
事务文书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反映事实情况、解决问题、处理日常事务而普遍使用的文书,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事务性和某种惯用格式。从广义上说,事务文书也是一种公务文书,目的是处理公务和传递信息,使用“事务文书”这一名称,是相对于正式公文而言的。
事务文书的特点:
1.对象的明确性
事务文书的写作有明确的对象,特定的读者,对于对象有明显的约束力,一般来说对象非看不可。如给所属上级单位的计划、总结、简报、调查报告等,所属上级单位或领导必须看它。再如条例、办法、规定、章程等,凡涉及到的人都一定得看。
2.内容的实效性
事务文书是直接用来处理事务工作的,要注意实用,讲求效率。为此,事务文书从主旨的确立到材料的使用都必须切合实际讲求效率;写作形式的运用也要讲求实际和效率,便于文书内容的落实和处理。
3.一定的程式性
事务文书一般都有一定的程式性,有约定俗成的惯用格式。虽然它不像法定公文那样有着非常严格的格式要求,但在长期的应用中,事务文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决定了它逐渐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结构层次、习惯用语、处理程序等组成要素。虽然格式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总体上是相对稳定的。
4.较强的时限性
事务文书总是针对工作、生活中的具体事务而撰写的。而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一个问题的解决,大都有一定的时间要求,虽然它没有法定公文那样紧迫,但同样也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否则很难发挥事务文书的作用。
(二)事务文书的作用
1.宣传教育作用
事务文书通过分析形势,申明政策,或者介绍经验、表彰先进及揭露时弊、抨击丑恶,可以起到宣传教育群众,使人们统一认识,并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热情的作用。
2.沟通和指导工作作用
事务文书是沟通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桥梁和纽带。各部门之间既有横向的联糸,也有纵向的联系。从纵向的联系来讲,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上下级之间,存在着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因此, 它具有作为这种关系的指导工作作用。
3.积累和提供资料作用
有些工作的进行,需要人们积累有关资料,如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简报等文种,可以集中、详尽地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起到为人们提供所需资料的作用。
(三)计划的概念、特点
计划是人们对未来一定时间的任务,提出明确目标,规定具体要求,制订相应措施,作出切实安排的一种文书。计划是一个统称,常见的“方案”、“要点”、“安排”、“打算”、“规划”、“设想”等,都属于计划一类。一般说来,对某项工作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到具体进度,都作了全面计划的叫方案;上级对下级布置一个阶段的工作或者一项重要任务,需要交代政策、提出具体要求的叫要点;预定在短期内要做的一些具体事情,叫安排;准备在近期要做的事情而对其中的指标或措施等考虑得还不周全的,叫打算;拟订比较长期的计划而涉及面广,又只能是一个大轮廓的,叫规划;如果为长远的工作或某种利益着想作个非正式的、粗线条的计划,叫设想。我们可根据内容、性质、范围、时间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名称。
计划的特点:
1.目标性
写计划前要对全局性的各项工作作全面、合理的安排考虑,保证统筹兼顾,防止顾此失彼,因此计划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性。目标是计划的核心,计划的全部内容紧紧围绕着目标展开,为这个既定的目标谋划最优的策略和步骤、落实具体的措施或方案等。
2.预见性
计划是事先对活动所作的安排与打算。而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变化,为实现预定目标,必然要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与估计,并要对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等,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案。这样,才能确保计划顺利进行,并达到预定目标。
3.规范性
计划的内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写法。但它们都必须具备计划的三要素:任务、措施和完成的时间,即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候做、何时完成。这就构成了计划的比较固定的写作程式和规范。
(四)计划的种类
计划的种类很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1.按计划的性质划分
有综合性计划和专题性计划。
综合性计划又称总体计划,是对某一单位或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所有工作作出的全面安排和计划。专题性计划又称单项计划,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作出安排和计划。
2.按计划范围划分
有国家计划、地区计划、系统计划、单位计划、个人计划等等。
3.按计划涉及到的时间划分
有长期计划(10~15年以上)、中期计划(5年左右)、短期计划(1年及1年以下)。
4.按计划的形式划分
条文式计划、表格式计划、条文加表格式计划等。
条文式。即把计划分为若干条款或部分,通过文字加以阐述,涉及到数字指标也都穿插在有关部分的文字叙述之中。这种写作形式,条理分明,层次清楚,说理性强,容易把计划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
表格式。即用表格来表达计划内容。表内栏目通常包括任务项目、执行部门、完成时间、执行措施等。这种样式的计划比较醒目、简洁、容易使人理解把握,也便于对照和检查。定期的、以数据为指标的计划,适宜用这种方式。如企业的产销计划、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下达经济任务的计划,常常是定期制订,以数据为指标的,用表格式较为合适。
条文加表格式。即指计划的内容既有条文的表述,又有表格的形式。条文和表格相配合,能把比较复杂的内容用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
此外,计划还可以采用其它一些方法进行分类,这里就不一一例举。
(五)计划的一般写法
计划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可以写成一篇叙述的文字,也可以分条分项列出,还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写出,或者把几种方法“综合运用”,既有表格,又有文字的叙述和说明。总之,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说来,计划应包括如下三个部分。
1.标题
计划的标题一般包括制订计划的单位(个人计划的姓名不写在标题内)、计划的期限、事由、文种四部分。如《**公司XX年新产品开发计划》这个标题各要素俱全,专题性计划的标题常采用这种写法。也有些计划的标题有所某某略,如《**某地税务局XX年第三季度工作要点》标题没有涉及计划的内容,这是综合性计划标题的一般写法。如果所订的计划还不够成熟,需试行一段时间,待征求意见后再进行修改定稿,或者还未经过法定的会议讨论通过,可在标题后或下加上“初稿”、“草案”等字样,并加上括号。
2.正文
正文是计划的主体部分。这部分通常包括前言、任务和目标、步骤及措施、结语等几个部分。
(1)前言
前言,不宜写长,应简明扼要写清楚:制订计划的指导思想,包括有关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分析现时形势的要求,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完成任务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分析);计划的总任务,计划的目的要求等。前言通常以“为此,“秘书工作”年(或第*季度)要做以下几项工作”来领起下文。上述几项内容,并不是每份计划都必不可少,要根据计划任务的对象、范围情况的不同,酌情取舍。有的计划前言部分可不写,而直接写计划的具体事项。
(2)目标和任务
这一部分同下面的步骤和措施部分是计划的核心部分。计划就是为完成一定的任务而制订的,如果没有明确的任务,没有具体的要求和目标,也就没有必要制订计划。计划要明确的写明一定期限内,必须完成哪些任务,实现什么目标,做哪些事,数量和质量上有什么要求等,使计划执行者一看便知道准备做什么,做多少,什么时间完成,由什么部门负责执行等,使之心中有数。
(3)步骤和措施
在明确了工作任务之后,计划还要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必要的步骤和措施,以保证任务的完成。步骤是指工作的程序和时间安排。每项目标和任务,在完成过程中都有其阶段性,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主干什么,次干什么;每一步在什么时间,达到何种程度;人财物力如何调配、布局;各阶段如何配合、衔接等等,都必须写得合情合理,环环紧扣,步步落实。措施主要是指达到既定目标需要采取什么方法,动员哪些力量,创造哪些条件,排除哪些困难等。
总之,计划的正文要按照“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样”的顺序来安排结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简明、全面、清楚地制订好计划。
(4)结语
这一部分是总结全文,在正文的末尾提出希望和号召。也有的计划不写结语,计划事项写完后自然结束。是否写结语,要根据计划的具体情况而定。
3.署名和日期
计划的结尾要写上制订单位的名称与制订日期两项内容。如果标题中已标明单位名称,结尾可某某去单位署名,写明制订日期即可。
(六)计划的写作要求
1.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制订计划前,必须深入实际,认真的调查研究,既要“吃透”上级的精神,又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摸清”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主客观条件,尽可能预测到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以便在计划中写明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制订计划时还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出发,任务和指标应是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理想指标,既不要过高,也不能过低。计划切忌说假、大、空话,写得不实用。
2.内容具体明确,语言简明扼要
计划是将所要进行的工作作出的安排和打算,为收到良好的效果,计划的整体设想要明晰,并将实现目标的途径和办法一条一条地列出来。计划切忌语言含糊,职责不清,便之无法落实和检查。计划的内容,一般要分条分项来写,叙述要平直、说明要简洁,如内容复杂,每个问题可设小标题,以示醒目。
3.针对性和灵活性
计划的内容既要全面,又要有针对性,重点要突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在一定的时期内,有许多工作需要做,如果全部并列起来,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影响重要工作的完成。因此,我们在制订计划时,要针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重点,保证计划中能够反映出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计划是根据客观情况制订的,客观情况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计划还要有灵活性,应留有一定的余地,当某种未预见的因素发生时,计划能及时调整、完善和补充。
(七)总结的概念、特点
总结是单位或个人对前一阶段的工作或一项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 、分析研究,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引出规律性的认识,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从而写成的书面材料。常用的小结、体会,也是总结,只是它反映的内容较为单纯或经验不成熟、时间较短、范围有限。
总结的特点:
1.自我性
从写作的内容和目的看,总结仅限于本系统、本单位或者本人前阶段的实践活动,总结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指导今后的工作,有很强的自我性。调查报告与总结相比则不一样。调查报告是调查者总结他人的工作,为上级领导提供信息,以“点”上的经验来指导“面”上的工作。总结在写作手法上常用第一人称。
2.说理性
总结离不开叙事,要用事实来说明任务完成的情况。但是,它并不停留在事实上,而是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分析综合,抽象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教训,用于指导日后的工作。因此,总结的表述不但要有材料、观点,还要求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把实践中的做法理论化,以提高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
3.客观性
总结十分重视内容的客观性,即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加以反映。客观事实是总结的基础。不论是反映全面工作,还是反映局部工作的,虽有概括和提炼,但都要以实际工作活动为依据作客观分析,不允许主观臆断或虚构。
(八)总结的种类
总结的种类繁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种类:
按照性质划分,有工作总结、生产总结、会议总结等。
按照范围划分,有地区总结、部门总结、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等。
按照时间划分,有年度总结、半年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阶段总结等。
不管哪一类总结都可以按其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分为全面总结、专题总结、个人总结。
1.全面总结
全面总结,也叫综合性总结。主要用于对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如年终总结、阶段总结等。这类总结,一般是对做完的工作进行一次总的回顾和检查,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以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全面总结要全,但这种“全”也不是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把什么都写进去,而是要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点”要详,“面”要略,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2.专题总结
专题总结,是对某一项或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专门的总结。它一般选取工作中的突出成绩、典型经验或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指导工作。专题总结,针对性强,使用广泛,写这类总结,要明确总结的重点,不能把面铺得过宽。
专题总结经常用于推广典型经验或揭露问题。
3.个人总结
个人总结,主要着重总结个人在某个阶段或问题上的工作情况。
(九)总结的一般写法
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总结的标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直陈式标题。一般由单位名称、时限、事由和文种四个要素组成。标题各项内容,也可根据具体情况有所某某略,如标题中可某某略单位名称,有的综合总结,标题中也可某某去总结内容这一项。
⑵正副标题。一般说来,正标题概括总结的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副标题说明单位名称、时限、文种等,如《适应新的形势,努力做好财会工作——**厂财务处XX年工作总结》。
⑶不标文种式标题。写成一般文章的题目形式,虽未注明“总结”字样,但标题本身体现出总结的性质或内容。
2.正文
这是总结的重心所在。由于具体情况不同,总结的内容也不一样,但各种总结都有共同点,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⑴基本情况
这部分是总结的前言。一般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完成工作的基本情况,交代清楚工作的时间、地点、背景,进行某项工作或认识某个问题的依据,工作的简单过程、基本做法,对工作完成情况的基本看法和总体评价等。有的总结,还在这部分运用数据,说明工作的成绩或不足。概述的内容,根据总结的不同要求有所侧重,不是千篇一律。基本情况这一部分内容要写得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以便读者对总结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下文具体介绍经验教训打好基础。
⑵成绩和经验
这是总结的精华和重点部分。成绩是指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物质成果或精神成果。经验是取得优良成绩的原因和条件,如正确的指导思想、积极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坚强的意志等。这部分的结构方式,要依据总结的目的、作用来决定。旨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或向本系统、本单位职工总结工作的,多采用先谈取得的主要成绩,然后概括出几条经验体会的方法。旨在总结取得重大成绩的某项工作,并要向外介绍经验的,常采取先提问题,叙述取得的巨大成绩,然后着重谈经验体会的方法。写好这部分内容,必须力戒就事论事,要在对过去工作情况的分析研究中,提炼出带有理论色彩的观点,以指导今后的工作。要求做到材料翔实、言之有物、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使读者受到启迪。
⑶问题和教训
总结的写作,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既总结成绩、经验,也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教训,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存在问题,是指在工作实践中切实感到应该解决而暂没有解决或没有条件解决、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教训,是由于指导思想不明、方法不当,或其他原因犯了错误,造成了损失而得出的反面经验。总结存在的问题和教训是为了进一步做好工作。因此,我们要着重分析问题和教训存在及产生的主观原因。当然,这部分内容也可视总结的重点来取舍,如果是着重反映问题的总结,则应把这一部分当作重点写;如果是专门总结成功经验的总结,也可以不涉及存在的问题和教训。这部分要根据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和总结的目的要求而灵活掌握。
⑷努力方向
这部分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今后打算、努力方向,或者提出新的奋斗目标,表明决心、展望前景、鼓舞斗志。这部分在写法上要有新意,防止落入俗套。
总结的正文是重点,内容较复杂的总结一定要安排好结构层次,就一般情况而言,总结的正文部分常用的结构方式有:时序式、并列式、总分式等,这些结构方式第一章已经介绍了,这里就不重复。
3.落款
总结的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标题中已标明,或标题下已署名,结尾则可不写。个人总结署名,一般写在正文的右下方
(十)总结的写作要求
1.表达要叙述、议论相结合
叙述、议论是总结最常用的表达方法。叙述是总结行文的基础,它通过对过去工作情况的交代,使读者明白某单位、某个人的工作状况。议论则是指分析、综合、论证,它能把分散的、感性的材料转化为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总结写作时应注意:在说明工作过程,列举典型事例时,应以叙述为主;分析经验教训,阐明努力方向时,应以议论为主。叙述是议论的依据,议论又是叙述的分析综合和提高。
2.总结出个性
写一个单位的总结,一定要抓住本单位最突出的,最能反映客观事特本质特点,最具鲜明个性和特色的东西来。如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经验教训等,切忌人云亦云。当然,也不能无中生有的标新立异,要注意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及经验教训的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3.实事求是,“一分为二”
总结不论是写成绩或缺点,都必须准确把握分寸,实事求是地叙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研究事物的内部联系,寻找其中的规律性。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这样的总结才能指导今后的工作。
(十一)述职报告的概念、特点
述职报告是各级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工作人员,向所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主管领导机关或本单位职工群众,陈述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而写成的书面报告。
述职报告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后兴起的一种新的应用文体。写好述职报告对于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改进工作,自觉接受上级机关审议、群众监督,都具有重要意义。
述职报告的特点:
1.自我评述性
述职报告是报告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着眼点是“述”自己“职”,自己在一定时期内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称职与否、功过、得失,报自己的“告”,局限于个人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的自我回顾、检查、评价。
2.时间的限制性
述职报告有严格的时间界限:一是述职内容必须是本人的职务、岗位、任职期内的,不是这一期间做的工作不需写入。二是报告时间的限制性,述职者必须在考核期间,按考核时间的要求写出书面报告,向本部门群众宣读并上交上级有关部门。
(十二)述职报告的种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述职报告可分为不同类型:
1.按时间分,有年度述职报告、任期述职报告、临时述职报告。
2.按内容分,有综合性述职报告、专题性述职报告。
3.按述职者分,有个人述职报告、集体述职报告。
4.按性质分,有晋职述职报告、例行性述职报告。
(十三)述职报告的一般写法
1.标题
述职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写法:
(1)单标题
一是由文种做标题或在文种前加人称。如《述职报告》或者《我的述职报告》。
二是由时间、所任职务、文种组成。如《XX年至XX年任教育厅厅长职务的述职报告》。
(2)双标题
双标题中的正副标题。正标题提示内容主题,副标题由“人称、文种”组成或“时间、文种”组成。如《恪尽职守搞活经济——我的述职报告(或XX年述职报告)》。
2.主送机关或称谓
述职报告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呈送,要写主送机关名称,如果是向有关领导、群众进行口头陈述,则可写称谓。
3.正文
正文由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前言
述职报告的前言部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岗位职责,包括自己从何时起担任何职,主要负责什么工作,并对内容和范围作必要交代;二是指导思想,说明自己在什么样的思想原则、方针政策指导下进行工作的;三是概括评价,是对自己工作的基本评价。前言部分应写得简明扼要。
(2)主体
述职报告的核心部分。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级别的领导来说,其述职报告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也各异,但一般来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任职期间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二是存在的问题、缺点;三是个人的认识和体会,主要经验、教训;四是今后工作的设想、意见和建议等。主体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在前言部分的基础上具体展开,各层次间的结构方式可以按时间顺序排列,也可按工作内容排列,还可以按照对问题的认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逻辑顺序排列。述职报告不论采用哪种方式,主体部分的内容都要求观点鲜明、事实确凿、分析合理、归纳精辟。
(3)结尾
结尾一般用几句表态性的话语结束全文;也有的写今后打算或表述自己恪尽职守、胜任职位的决心等;还可用“特此报告”、“专此述职”或“以上报告,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等之类的句子结束全文。
4..落款
落款主要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项内容。署名要写明述职人的单位、职务和姓名,此项可放在标题下,也可与成文时间一起署在正文末右下角。
(十四)述职报告的写作要求
1.突出重点
写述职报告不要事无巨细地把一切情况都一一加以反映,而要有意识地抓住核心问题,突出重要成绩,总结主要教训。凡重点部分要精心组织材料,写得详细、具体、充分、全面;次要部分可略写,有时还一笔带过。
2.突出个性
干部的岗位层次不同,述职内容自然各异。即使同一职务的干部或领导也会因分工的不同有不同的工作重点,至于工作方法,就更是各具特色。鉴于这种情况,述职者要突出自己工作的特点,显示自己的工作个性,尽量避免那种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没有特点和个性的写法。
3.客观评价
写述职报告不管是叙述成绩还是问题,都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加以评价。写成绩,不虚夸,恰如其分,符合客观实际;讲问题,直截了当,不掩饰,抓住要害;讲经验,要有理有据,严谨求实,一分为二。述职报告最忌一味为自己唱赞歌,大谈特谈自己的成绩,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有意遮掩。
(十五)述职报告与个人总结的区别
1.从陈述范围看,个人总结陈述的范围很宽泛,思想修养、业务进修、工作进展、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可以写成总结,都可以单独成篇;而述职报告陈述的范围仅限于履行职责的情况。在陈述履行职责的情况下,也可以涉及到思想修养、业务进修等方面,但那是为履行职责提供思想和业务基础。
2.从陈述角度看,个人总结可以按照时间、空间不同,既可从做法的角度写,也可以从体会的角度写;而述职报告只能从履行职责的情况着眼,落脚到干了哪些事克服了哪些困难,取得了什么效果。述职报告中可以有体会,但不能从体会的角度写。
3.从陈述内容看,个人总结,特别是工作经验总结,可以只讲成绩、经验,至于缺点、不足可以几笔带过,也可以不谈;而述职报告要求成绩和不足并重,实事求是,对履行职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轻描淡写,更不能文过饰非。
4.从作者范围看,个人总结是谁都可以写的,普通学生可以写学习总结,普通农民可以写生产总结;而述职报告的作者仅限于有职有责者。
(十六)调查报告的概念、特点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凡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交流典型经验,吸取教训,推动工作等都离不开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特点:
1.针对性
调查报告的针对性体现在撰写目的上,撰写调查报告,一是为了给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二是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三是为领导机关了解情况,处理实际问题。因此,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回答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提出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调查报告的关键所在。调查报告的针对性越强,社会作用越大。
2.真实性
调查报告的主旨是调查研究后所揭示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写调查报告必须是自己亲自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绝不能道听途说、东拼西凑一些虚伪的材料。在调查报告中,不仅主要人物和事实要真实,就是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各种细节,也要绝对真实,不能有半点浮夸和歪曲。
3.叙议结合
调查报告的表达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地叙述事实。调查报告不追求事件的曲折波澜,只求叙说清楚。调查报告还要对调查材料中得出的结论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但只是画龙点睛式的,点到即止,不作展开,不反复论证,有时甚至观点于事实之中,用事实说话。
(十七)调查报告的种类
调查报告从内容上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因调查目的、范围和用途的差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反映具体情况的个案性调查报告。其调研目的是为了把一个具体问题界定清楚,调研范围单一、具体,报告的内容一般用来处理某一具体问题的依据或重要参考。另一种是反映基本情况的综合性调查报告。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概貌,调研范围相对宽泛,涉及的对象较多,报告的内容主要用作宏观决策参考,或者用于说明某种客观现象,某一观点。
2.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要求把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一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全面地总结、介绍出来,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有关方面学习借鉴。常发挥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作用。
3.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这类调查报告是针对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弄清问题发生的原因,分析问题的实质、危害,并提出今后如何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它既可作为公正严肃处理问题的依据,又能起到用典型教育他人的作用,引起人们的警觉,接受教训,少犯或不犯错误。
(十八)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
从结构形式上看,无论哪种调查报告都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三个部分。
1.标题
调查报告常见的标题形式有两种:
(1)公文式。由调查单位(或调查对象)调查内容、文种三个要素组成。也有的某某略调查单位,只写调查内容、文种二项。
(2)文章式。文章式标题有单双之分,单行标题有的突出调查报告的内容;有的突出调查报告的主旨。双行标题一般用正标题突出调查报告的主旨,用副标题表明调查的对象、范围、性质、特点等,对正标题起补充作用。
调查报告无论采用哪种标题,都应做到具体、醒目、简明。
2.正文
调查报告的正文由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1)前言
前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通常是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等)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调查人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前言部分常见的写法有:说明式、概述式、提问式、结论式等,写作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简明扼要,具有吸引力,便于引出下文。
(2)主体
主体是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前言的引申展开,是结论的根据所在。主体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到的事实情况,包括事情产生的前因后果、发展经过、具体做法等;二是研究、分析事实材料所揭示的事物本质及其特点、规律;三是提出具体建议或应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主体部分内容丰富,结构安排力求条理清晰、简洁明快。调查报告主体部分的结构框架有:一是根据逻辑关系安排结构如: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这三种结构,以纵横式结构常为人们采用。二是按照内容安排结构如:“情况——成果——问题——建议”式结构,多用于反映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成果——具体做法——经验”式结构,多用于介绍经验的调查报告;“问题——原因——意见或建议”式结构,多用于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事件过程——事件性质结论——处理意见”式结构,多用于揭示案件是非的调查报告。
(3)结尾
调查报告可以有结尾部分也可以不写结尾部分。
一般而言,结尾也叫结论。有四种情况需要写结尾:一是主体报告情况,介绍经验,需要结论;二是主体中没有提到的问题、希望、要求、建议等,需在结尾中提及;三是附带说明有关情况,如调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情况,主体中没有提及,需在末尾加以说明;四是有附带材料需要加以说明的,如一些典型材料、专题报告、统计图表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简洁有力,切忌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3落款
为了对调查的内容负责,最后在正文的右下角写上作者名称和成文时间。如已在标题下面写明,此处可某某略。
(十九)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1.深入调查,占有材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调查报告是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而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有些事实对于写作者来说可能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只有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详尽的占有材料,写作者才能对事物的本质有所了解、有所掌握;才能进行分析;才有写作的资本。因此,写作前一定要做好调查,详尽的占有材料。
2.认真分析,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前提。搜集材料时难免菁芜并存,纷繁复杂,写作时要对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才能分清现象与本质,真实与虚假,从而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把握本质,引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调查报告才能发挥指导作用。
3.精心筛选,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是写好调查报告的保证。调查报告的观点是从大量材料中提炼岀来的,观点一旦形成就要统率材料,做到观点与材料的一致。因此,写作时对材料要进行认真筛选,筛选那些最能充分说明观点的材料,尤其要典型材料,用以支撑观点,说明观点,使材料与观点形成有机整体。
(二十)调查报告与总结的区别
1.行文的目的不同。调查报告行文的目的是对事件真相的探讨,或进行工作研究,或总结先进单位的工作经验,树立典型,推动面上工作的开展。总结的目的是对自身工作的检查和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自身工作的开展。
2.反映的范围不同。调查报告所反映的范围,可以是本单位、本系统的,也可以是外单位、跨行业的。而总结主要写本单位、本系统的工作经验或教训,一般不涉及外单位的情况。
3.使用的人称不同。调查报告的作者不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出现,常用第三人称写作,文中多用“他(他们)”、“她(她们)”。总结因为是当事人对自身工作的回顾、分析,所以常用第一人称写作,文中多用“我(我们)”。
4.写作的重点不同。调查报告以陈述事实为主,具体地叙述典型事例和事物发展的过程,然后再根据事实作适当的评议。总结则着重论述有哪些成绩和经验、教训,对取得成绩或经验的过程,常用概述的方式表达。
(二十一)简报的概念特点
简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内部用来通报情况、交流信息的一种简短的文字材料。常见的“工作动态”、“情况反映”、“简讯”、“内部参考”、“快报”等,都属简报。
简报的特点:
1.简
简就是内容集中,篇幅短小,文字简要。内容集中,是指每份简报的内容要做到单一、集中,一事一报,不要在一份简报中写许多项内容。如果为了集中反映某种情况、某个问题,也可以把几个内容相关或有共同性的短文编在一期内。篇幅短小。一份简报最好不超过一千字。有些综合性的简报,内容较多,但字数也应控制在两千字之内为宜。文字简要。是指写作简报时,文字要精炼,利索、无假、大、空话。
2.真
简报的内容必须绝对真实。简报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领导机关反映情况,而领导机关有时可能根据简报所反映的情况做出决策。正是基于这个特点,决定了简报所写的事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或单位)、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引用的数据、人物语言等,都必须准确无误。对上级既报喜也报忧;既不以偏概全,也不以面盖点,力求准确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3.快
这是对简报时间上的要求。简报的时限性很强,它必须及时地把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典型、新动向,报告给有关上级机关和业务部门。如果简报编写不迅速及时,作用就会大大缩小,有时甚至会变成“马后炮”,失去其意义,毫无作用。
4.准
就是针对性强。简报应根据国家的法律、法令及各级政府的指示或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围绕本单位工作的重点,抓住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准确地加以反映,为领导运筹决策提供依据。
(二十二)简报的种类
从内容和作用上划分,简报大体上有三类:
1.会议简报
会议简报主要用于报道会议情况和主要精神,反映与会人员的意见、建议。会议简报一般用于较大型会议。内容简单的会议就不需要简报。
2.专题性简报
专题性简报是就人们关心的、重要的某一议题专门出一期简报。专题性简报的内容集中、单一,一般是写一个问题或一件事。语言简洁,篇幅短小,时效性很强。
3.综合性简报
综合性简报是指在内容方面对某些情况或问题作全面的、综合性的反映。这种简报的主要特点是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材料丰富,带有综合性,能给人以全面的、概括性的认识。
(二十三)简报的格式
简报的格式是固定的,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构成。现分别介绍:
1.报头
用16开白纸印,报头部分占1/3篇幅。报头一般包括如下内容:
(1)简报名称
常见的名称有“简报”、“工作简报”、“工作动态”、“内部参考”等。名称确定后,一般不要经常更换。为了醒目,简报名称字体应大些。字可用印刷体,也可用书写体。名称一般套红,也可不套红。名称的位置应固定在第一页上方正中。
(2)期数
简报期数一般放在简报名称下方,横隔线之上。
(3)编发单位
一般在名称下面的左侧。
(4)印发日期
标在名称下面的右侧。
(5)密级
密级程度一般标在报头的左上角。根据简报内容所涉及机密的程度,可注明“绝密”、“机密”、“秘密”或“内部参考”等字样。如果有传阅范围限制,可以在密级程度下面注上“供**级以上领导参阅”等字样。
(6)编号
根据印发份数依次编号,每份一号,以便登记、保存和查核利用。编号一般放在报头的右上角,与密级形成对称。
(7)横隔线
在报头的下方,也就是在第一页上方1/3处用一条醒目横线将报头与报文隔开。
2.正文
正文是简报的核心部分,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个部分组成(将专门论述)。
3.报尾
报尾位于简报最后一页下方。一般在最后一页的下端用两条间距适度的平行横线画出,在两条平行横线之内写清简报的发送单位,包括:报(指上级单位)、送(指平行或不相隶属的单位)、发(指下级单位)。并在平行横线内的右端注明共印份数。
(二十四)简报正文的写法
简报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标题、正文、供稿单位三个部分,如有按语,先写按语,然后再写标题。
1.标题
简报的标题和新闻的标题相似,有单行标题、双行标题、多行标题。简报无论采用哪种标题形式,都应该尽可能地概括出正文的主旨,让人见题知意。
(1)单行标题
用一句话概括正文的主要内容。
(2)双行标题
正标题揭示正文的内容或意义,副标题起补充说明作用,强化正标题的含义。
(3)多行标题
引题交代背景或揭示意义,正题概括正文的内容,副题补充或说明正题。
2.正文
简报正文的内容最关键的是要抓准主要问题,一份简报写出,效果如何,起的作用大小,主要在于反映的问题抓得准不准。写简报,要认真地研究本单位、本系统在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令、方针、政策及上级的指示,开展各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抓住这些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有利于我们做好工作。
简报的正文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1)前言部分
一般用简洁、明确的一段话(有的仅一句话),总括全文的主要事实,先给人一个总的印象。接着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简报的开头类似新闻开头中导语的写法。
(2)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是简报的主要部分,是对开头部分概括内容的进一步具体化。这部分要选择富有说服力的典型材料,加以合理地安排,中心内容要突出、具体,条理要清楚,语言要简洁。一个自然段最好写一层意思,不要把各个方面的内容都汇集在一个自然段里。段与段之间应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联系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使之无懈可击。
(3)结尾部分
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正文的主要内容,或指明事件发展的趋势,或发出号召,或提出今后的打算。事情单一,篇幅短小的,可不写结尾部分。
3.供稿单位
简报一般不具名,必要时在正文的右下方写明“**供稿”。
4.按语
对于内容重要的简报,有时要在正文之前加写一段文字,以表示发文单位的意见,这段文字就是简报的按语。
按语常常是根据领导的意见起草,对简报的内容加以提示、说明和评注,用以表明简报编者的意向,转达有关领导的看法和意图,以引起读者注意。
(二十五)简报的写作要求
1.材料真实,有新意
材料的真实是简报写作的“生命”。简报是向领导和有关部门传递信息、报告情况的,上级部门将依据这些信息、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因此,材料的真实可靠应该特别注意。
简报不但要注意材料的真实,还要注意所用的材料一定要有新意。那些缺乏新意,尽人皆知的事情或过时的信息,只会使读者失望。简报所反映的问题、经验、观点、信息,都必须具有新意。只有具有新意的东西,才能给人以启发、借鉴。
2.以叙述为主,议论为辅
简报写作的特点在于让事实说话。简报有观点、倾向,但不象总结和调查报告那样由作者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事实的叙述显示出来。因此,简报在表达方法上应以叙述为主,为读者提供反映客观情况的真实材料,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不过多议论。读者自会对事实、情况加以理解分析,作出判断。
(二十六)规章制度的概念、特点
规章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一定范围内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制定的一种具有法规性和约束力的文书。
规章制度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大到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个行业系统,小至单位部门、班组,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制定各自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人们的行为。它是国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体化,是人们行动的准则和依据。
规章制度的特点:
1.约束性
规章制度对其所确定的范围内的所有单位和人员都具有程度不同的约束力,都有强制执行的效用。它一经正式公布,有关单位和人员都必须遵照执行,否则会分别受到法律的、行政的、纪律的制裁。
2.程序性
规章制度的产生都要经过一定的程序,要按照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和《法规、规章备案规定》,以及各级政府相应的此类规定来产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审批、备案、发布都要遵守有关的程序和规定。
3.严密性
规章制度是具有法规效力的文件,拟制必须明确具体、细致严密;格式要规范、用词准确无误。与相关文件的精神也要相互照应,避免相互抵触和矛盾。规章制度的条款要含义确切,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或有多种解释。
(二十七)规章制度的种类
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规章制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条例
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文书。
条例一般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或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制订、颁行。其作用主要在于阐述某项工作的任务、要求以及方法,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规定某一组织的宗旨、任务及其成员的职责权限;规定某些专门工作人员的任务和权限等。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规定
规定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或行动作出具体规范要求,用以统一人们行动的法规性文书。
规定的主要用途在于就某些政策性问题,提出具体的约束性意见或措施,以利于某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完成。如:《湖北某某关于外商华侨台、港、澳同胞投资企业的规定》。
3.办法
办法是主管部门根据上级政策或有关条例,就一项工作或活动所制订的做法和要求。办法和条例、规定都是法规性文种,但它们的使用范围不同,条例、规定多使用某些重大问题,而办法一般使用于具体事务和单一事项,甚至比较细小的事情,它具有具体性和规定性。如《湖北某某公路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4.细则
细则是对某项法令、条例、规定或其中的部分条文进行解释或说明的文书。它是一种派生性文件,是对有关法令、条例的辅助性规定和补充说明,使之具体化,更便于执行。如《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
5.章程
章程是党派或团体等组织,用于规定自身的性质、宗旨、组织机构、活动形式和行动准则等内部事务的文书。如《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
6.制度
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企业单位为了建立正常的工作、学习、生产秩序,而制定的一种要求所属人员共同遵守的准则。如《职工休假制度》
7.规则
规则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对某一事务或活动的行为准则作出具体规定的规范性文书。如《交通规则》。
8.规程
规程是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科研机构,为了保证质量,使工作、试验、生产按程序进行而制订的一些具体规定。规则和规程的使用范围,没有条例、规定、办法广泛,它多用于一些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侧重于统一的要求和规格,是管理某项事务的章法和程序。如《**型机床操作规程》。
9.守则
守则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维护公共利益和工作秩序,向所属成员发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守则通行于某一系统或某一单位内部,其成员必须共同遵守。如《高等学校学生守则》。
10.公约
公约是某一社会组织或行业的所有成员,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讨论,达成一致的意见而制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如《文明公约》、《爱国卫生公约》。
(二十八)规章制度的一般写法
规章制度的种类不同,内容、范围各异,写作格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但一般的格式是相同的,都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
1.标题
规章制度的标题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发文单位名称、事由、文种三项要素构成。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
(2)事由、文种二项组成。如《工伤保险条例》。
(3)发文单位名称、文种二项组成。如《湖北写作学会章程》。
(4)适用对象、事由、文种三项构成。如《湖北某某人民调解工作规定》。
(5)适用对象、文种二项构成。如《公安干警守则》。
(6)只有文种。如《公约》。
如果制定的规章制度是草案或暂行、试行的,可在标题内写明,也可在标题后加括号注明。
2.正文
规章制度的种类很多,各类的结构安排与写法有别。常见的有章条式、条文式两种。
(1)章条式
章条式的结构方式适用于表述内容比较复杂的规章制度,如条例、章程、办法等。其内容可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每一部分均可按内容的多少分列若干章或若干条款,用序数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