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新
身着绿戎装,高唱红歌儿。
脚踏红军路,心怀报国志。
那些人儿,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立志从军,强我国防的信念让他们汇聚于此。汇聚在这片红的让人炽热,红的让人心潮澎湃的土地上。
那些人儿,他们一边习武练兵,一边驰骋在知识的海洋里。在红色的土地上,他们敬仰无所畏惧的红色革命战士,争当红色传人。
那些人儿,此时已一身戎装,整装待发。走伟大先辈走过的路——红军路,上他们心领神往的山——井冈山。步伐如此坚定,眼神如此动情,
那些人儿,他们要在自己的身上深深地打上红色烙印,他们是红色井大校园里的绿花——国防生。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无论到哪里,都要放光明。
夜里,四周一片沉寂的三湾村,七八个星天外,两三堆篝火前。那些人儿手拉着手,心连着心,跳着简单但让人窝心的篝火舞。往日日理万机的张校长,走南闯北的田将军此时也在篝火舞圈之中。原来的敬畏,现在的有敬无畏,他们是如此的平易近人。
我军军魂的铸就地—三湾,在黑暗笼罩的那个年代,黎明的曙光从这里开始。那篝火,无言的穿透着黑暗,那么坚决,如此的有力量。火星四冒,胜似满天的繁星,照亮那些人儿的脸,照亮沉淀着历史的那棵红枫树,也照亮了三湾的天。
天上北斗亮晶晶,八角楼光通通明。
毛委员是那掌灯人,照亮革命万里程。
一座平凡的小屋,夕阳的余光斜斜印在斑驳的砖墙。走进小屋,隔着榉木板似乎能闻到那弥漫着的一种历史沉淀的味道。轻轻地踏着木梯,走上二楼,抬头看见一个天窗,那是一个八角形状的天窗,八角楼也因此得名。屋内一张陈旧的木床,泛黄的木桌,桌上一个油灯,这油灯曾经照出了一个巨人般的身影,这巨人——毛主席,正是在这盏老油灯下完成了两部光辉巨著《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啊,八角楼的灯光也从此照亮了中国革命。
十里横排无绝,高山叠影重重。
挑粮小道三千,路通黄洋界上。
坡陡崎岖的挑粮小道,通向胜利的康庄大道。遥想红军当年,一双草鞋,一副扁担,肩挑粮食,给战士送去补给。此刻,他们挑得不仅仅是粮食,更是希望,中华民族的希望。黄洋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从炮口望去,群峰峥嵘,天险要隘。“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一切都在诠释着“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壮怀激烈。
肩扛红肩章,在一片红土地上重走红军路,“走一路,学一路。看一路,思一路”。为的就是在烫如铁流的血液中,深深地打上红色烙印。红遍你我,红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