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调查报告

2024-12-2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按]近年来,潜江市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按照“龙头企业带动、板块基地配套、协会组织联结、品牌战略推动”的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将小龙虾实施产业化经营,已形成从苗种繁育、养殖、加工、消费、出口、深加工的产业链,小龙虾产业快速发展,以华山公司为代表的龙虾深加工企业已成为全省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该市正在向全国淡水产品加工第一市迈进。

一、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XX年以前,我省小龙虾一直处于野生状态,年产量一般只有5万吨左右。为促进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潜江市经过不断实践,于XX年在全省率先掌握了小龙虾的人工繁育技术,并探索出“虾稻连作”的小龙虾寄养模式,使全省小龙虾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全省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06万亩,产量26万吨。而作为小龙虾人工养殖技术的发源地,潜江市2022年小龙虾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8.6亿元,分别比XX年增长40%、38%和72%。小龙虾产值占农业产值的 30.7%,年出口创汇达6690万美元,占全市水产品出品总额的82.6%。龙虾加工产业每年吸纳农民工1万余人,15万亩养殖面积亩均增收1000余元,全市仅小龙虾一项每年增收1?5亿元,人均增收100元以上。小龙虾产业已成为潜江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目前潜江市小龙虾养殖主要有虾稻连作养殖、池塘养殖、油虾鱼养殖、藕田养殖等四种模式,农户散养与订单养殖结合,其中订单养殖约占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的80%,其经营形式主要有“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两种。其突出特点是,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加工品种,实行区域养殖,产销对接,既解决了农户分散养殖“卖难”的问题,又解决了企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实现农户与企业“双赢”,实现了小龙虾的生产由野生捕捞向人工繁育控养、从作坊加工到现代化深加工的重大转变。

小龙虾深加工包括消费品和工业品二类,消费品指传统的满足国内外居民消费市场的食用品,工业品主要是对消费品加工废弃物进行再次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过去小龙虾除加工虾仁、虾球、整肢虾外,还有70%到80%的部分(主要是虾头和虾壳)一直作为废弃物被抛弃,真正食用比率仅为20%—30%。自1997年开始,潜江市以华山、莱克公司为代表的水产品加工企业,与武汉大学、华农、湖北水科所等高校院所合作,采用新技术将龙虾废弃物加工为甲壳素,产量已由XX年的500吨,提高到2022年的1000多吨,增长1倍以上。

据专家分析,小龙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衍生的高附加值产品有近百项,主要是甲壳素、蛋白质和碳酸钙。运用生化高新技术,每吨虾(虾头、虾壳)可分别制取200公斤蛋白质,12公斤虾青素、70公斤甲壳素和200公斤的碳酸钙,共计可生产出近500公斤的衍生中间品,而通过甲壳素再加工即形成壳聚糖,壳聚糖深加工主要生产成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国际市场价格3-4万美元/吨)、硫酸盐、壳寡糖(国际市场价格50万-200万美元/吨)、虾青素(国际市场价格7000美元/公斤),广泛运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化工等工业领域。通过深加工每吨虾壳比单纯销售鲜虾可增值10—100倍。目前我省虾蟹壳废弃物总量在10万吨以上,如将其三分之一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其产值将达到50—70亿元。

潜江市华山水产品公司在甲壳素初加工的基础上,与武汉大学联合研发“甲壳素深加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加工技术”,实现了小龙虾深加工的重大突破。2022年,该公司总投资5000万元的甲壳素深加工项目一期已投入运营,可年消化虾壳2.5万吨,提炼1000吨氨盐等高附加值产品,新增年产值3亿元,有望成为我省首家年产值突破10亿元的水产企业,并可新增就业岗位1200个,带动30万亩虾稻连作养殖基地。公司二期项目环评、规划等也已完成,计划今年6月开工,项目建成后,年加工废弃虾壳能力将达到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15亿元。莱克水产公司投资4000万的小龙虾高附加值产品加工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加工1.5万吨小龙虾的生产能力,可见发展的前景与潜力之大。

二、潜江市做大做强小龙虾产业的主要做法

(一)明晰发展思路,将龙虾定位为全市支撑产业。XX年,针对龙虾市场前景广阔、发展优势明显的机遇,潜江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把发展龙虾产业纳入战略层面进行规划。首先是摸家底。全面深入了解潜江市龙虾繁育生产状况,进一步增强开发龙虾资源的决心。其次是谋发展。广泛学习考察江浙、合肥等地龙虾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增强发展龙虾产业的信心。在广泛调研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全市形成了“兴特色农业、抓龙虾产业”的共识,确立了“发展龙虾产业,建设出口基地”的战略思路,决定将龙虾产业作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来抓。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以龙虾加工企业为主体的潜江水产品产业发展战略领导小组,制定潜江龙虾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水产品产业发展体系。

(二)通过政策引导,不断打造龙虾产业龙头企业。潜江市坚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加大政策引导力度,促进龙虾产业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持续快速发展。一是出台优惠政策。潜江市相继出台了《潜江市鼓励市外客商投资优惠办法》、《出口创汇奖励办法》,明确提出,投资水产品养殖、加工企业,享受与外商、企业投资同等的优惠政策,从土地、税收、电力、信贷等各个方面对龙虾加工企业给予扶持。规定从事水产品初加工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农户每养一亩龙虾可获10-40元的政府补贴。同时,为了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该市成立了潜江市汇桥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由市财政担保,为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解决融资问题,每年为华山水产、莱克水产等企业提供贷款2亿元,有力促进了龙虾生产加工企业快速发展。二是引导企业集群发展。根据资源分布特点,设立了熊口、浩口、后湖三个以龙虾为主体的水产品加工园区,多方融资,先后投资近3亿元对园区基础设施实行“七通一平”,建设标准化厂房,打造龙虾加工企业发展平台。三是开展优质服务。潜江市出台专门政策规定,龙头企业所在区域执行“两条隔离带”制度,要求所有部门、农户与企业的联系只能通过招商局,不得直接干扰企业,严禁“三乱”,有偿服务以最低成本价收取,确保了企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发展上。经过几年的政策扶持,目前潜江市已拥有华山、莱克、禾亿、宝龙、星发、昌贵、尝相思等10家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建成熊口、后湖、浩口三个初具规模水产品加工业园。2022年,华山水产食品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莱克水产食品公司确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同时,莱克水产食品公司连续三年被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外贸企业百强”称号,是全省唯一进入“湖北外贸企业百强”的水产品加工企业。

(三)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一是支持企业建立健全市场信息网络,畅通市场渠道。由市政府和主管部门按比例奖励性出资,引导全市10家主要水产品加工企业成立了市场监测网,及时掌握市场供求变化随机应变。二是帮助企业实行自营出口,打通国际市场通道。由市相关部门对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在争取自营出口权和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上全程服务。近几年共争取开拓国际市场扶持资金2800多万元。华山、莱克、禾亿、宝龙、星发等5家企业先后获得对美、欧、日、韩等国外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美国食品药物管理署、欧盟卫生注册。莱克公司和华山公司龙虾制品获得全球食品brc认证,产品可直接进入欧洲超市。上述五家企业深加工产品70%实现出口。

(四)加强技术引导,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提档升级。一是引进先进技术,实行产品业精深加工。XX年以前潜江市实现了龙虾食品的初级加工,精深加工不够。针对这种情况,潜江市积极为加工企业提供信息、牵线搭桥,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实行产学研结合,目前已有武汉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加工企业合作,开发出了甲壳素、壳聚糖等10多种新产品。二是改造传统工艺,实行清洁生产。在传统龙虾加工生产过程中,极易产生大量的“三废”物质,这些废弃物往往是一排了之,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资源。为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企业与有关部门专题座谈会,帮助企业解决治污问题。促进华山水产、莱克水产、宝龙水产、星发水产等重点企业投资数百万元改进了生产工艺,新上了环保设备,实行清洁生产,净化了企业周边环境,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潜江市积极培植壮大品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对新注册水产品商标并取得国家商标局批复的,每个奖励3万元;获得湖北名牌、湖北著名商标的,每个奖励5万元;获得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每个奖励20万元;参加各类展销会并获将的,每个奖励1万元;对积极开展“两认”工作的,每认证1个产品给予XX元奖励。二是鼓励加工企业扩规上市。对荣获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的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成功上市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经过几年的发展,“良仁”、“楚玉”牌小龙虾、“闽鑫”牌鱼虾饲料被湖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确认为湖北名牌产品,“楚玉”牌虾仁获武汉农博会金奖,“潜江龙虾”被确认为全省农民满意优质品牌,“小李子”、“何凤仙”油焖大虾品牌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目前,潜江市正在申报“潜江龙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潜江市将无公害水产品开发作为建设重点和主要考核指标,大力开发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推行无公害水产品牌建设。至2022年底,潜江市通过国家农业部群众基础认证的绿色水产品53个;通过湖北省无公害水产品地认证的17个,面积12?78万亩;制订水产品养殖、加工质量标准14个。这些以龙虾为核心的水产品牌的培育与树立,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潜江水产品深加工的影响力,为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六)建设板块基地,确保龙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龙虾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潜江市十分重视龙虾板块基地建设,一方面出台各类奖励办法,鼓励农户发展小龙虾、鮰鱼和黄鳝养殖;另一方面把发展“三大产业”、“一鱼一虾”纳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考核范畴。从XX年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拿出资金120万元,按照每亩10元和40元的标准分别对发展小龙虾野生寄养的养殖户进行奖励。鼓励龙头企业自建养殖基地,如莱克公司自建养殖基地六个,跨潜江、仙桃、洪湖、天门等地,面积达15000多亩。在建设板块基地的同时,潜江市还十分重视健康养殖建设。按照“借鉴、创新、发展”的思路,结合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标准,制订和完善了水产品无公害养殖的相关技术标准。同时,建立了登记制度、处方制度、用药记录制度、休药期制度、渔药准入制度等5项制度,多形式地开展科技入户工作。

(七)拓展中介服务,不断健全龙虾产业运作机制。潜江市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产业化运行机制,相继组建成立了水产品产销协会、龙虾养殖协会、特种水产养殖协会、荆楚渔业合作社等17家水产品中介组织,拥有会员8000余人。网络全市万余农户。初步形成了农户、中介、企业连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2022年,潜江市组织5家龙虾加工自营出口企业与养殖户签订合同,建立了配套养殖的原料供应基地,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辐射面积3.5万亩,签约率达到80%以上。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潜江市水产资源在全省有优势但并不占强势,但通过几年的努力不仅使龙虾产业成为该市支撑产业,而且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潜江市在抓龙虾产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不断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坚持科技创新理念,在“特色”上做文章,实行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项目带动、科技引领、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将小龙虾发展成大产业的路子。

(一)龙头带动是关键。小龙虾能够漂洋过海,“爬”到欧美人的餐桌上去,收购价从每斤不到1元钱涨到最高每斤15元钱,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龙虾壳变废为宝,附加值上升百倍,关键在于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市拥有10家水产品加工企业,固定资产达到位3.2亿元,2022年小龙虾加工量达6.7万吨,辐射潜江周边县市,带动80%以上的养殖户。莱克水产食品品公司XX年开始自营出口,当年不到20万美元,2022年出口额3500万美元,连续四年摘得全省水产品企业出口桂冠。华山公司自1997年开始研发虾壳深加工技术,目前已达到批量生产的水平,二期工程投产后可形成年加工10万吨虾壳废弃物能力,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省是水产大省,近年来通过实施水产加工“五十百”工程,已形成了年销售收入过3亿元企业3家,过亿元企业8家,出口创汇过1000万美元企业9家。全省水产产业仍应坚持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品牌实力发展路子,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力争3-5年内形成年产值过10亿元企业1家,年产值过5亿元企业5家,年创汇5亿美元。

(二)基地建设是基础。2022年我国水产品加工出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潜江水产品出口仍达到8100万美元,比XX年年增12.5%,重要原因是潜江拥有一批水产品养殖基地,对产品质量严格把关,使国外消费市场态势强劲。跨区域的基地建设,确保了龙虾资源的可持续供应,实现了从单纯消耗资源到综合开发利用,从加快产品开发到提高产品质量的转变,为水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今后我省小龙虾发展要着力建设50个重点县市的小龙虾养殖基地,优化区域布局,形成板块效应,形成潜江、仙桃、洪湖、天门、监利为核心的养殖圈,辐射带动全省300万亩小龙虾养殖面积,到“十一五”末力争实现小龙虾产45亿元。同时,要搞好苗种繁育基地建设,重点水产大县要实行1县1个苗种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年繁殖25亿尾苗种的生产能力。

(三)利益机制是核心。小龙虾从野生寄养到人工繁殖,从河湖散养到稻虾连作,从满足人们的食用消费到产品深加工再到出口创汇,对于潜江市的农民来讲,过去闻所未闻,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从传统的种养产业转变为多种经营,能否带来高额回报,风险有多大,这些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得到切实解决,农民才有积极性。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成功的原因,不仅在于有龙头企业带动,产品有市场,还在于有专业合作社,能帮助农民解决技术、苗种等难题。龙头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真正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均占”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实现了与其他传统产品完全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我省在建设小龙虾利益共同体过程中应大力推广潜江经验,加快发展各类小龙虾养殖协会、产销协会、合作社等专业组织,以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协调各方利益,力争2-3年全省建立各类管理规范、带动作用强的小龙虾合作组100家,网络农户1万户,实现小龙虾利益共亨。

(四)科技创新是支撑。我国小龙虾出口最早起源于江苏等沿海省份,但因为资源枯竭,出口锐减,整个产业迅速衰退。作为后起之秀,潜江市由单纯出口小龙虾发展到产品深加工,路子越走越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科技创新,突破了小龙虾种苗关。潜江市莱克公司与武汉水生所、华农等单位实行产学研结合,成功开展了小龙虾人工繁育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每年可提供苗种1亿尾,对全省小龙虾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依靠科技创新,改变了养殖方式。早在XX年潜江市就通过科技创新成功解决了人工成片养殖龙虾技术,带来了龙虾产业的新飞跃,后来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重点抓了583户科技示范户,开展了新品种、新模式和健康养殖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养殖规模、产量和效益,农民积极性高涨。其三,依靠科技创新,延长了产业链条。自XX年开始,以华山公司为代表的龙头与武汉大学生等院校联合,开展产学研结合,开发出了甲壳素、何盐、壳聚糖等10多种新产品,并将相继上马,大大提高小龙虾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水产品加工业的创汇能力及延伸小龙虾产业化的产业链。下一步我省小龙虾产业仍要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工作,通过研发首先解决苗种不足的问题,积极创建“国家甲壳素与壳聚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省小龙虾及甲壳素深加工产业基地”,与有关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使全省小龙虾深加工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五)政府服务是保障。潜江小龙虾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的服务和支持。在小龙虾规模养殖之初,通过“以奖代补”形式鼓励农户大规模养殖,发展一定规模以后,政府通过创办工业园、提供财政担保、减免税费、“一对一”服务等措施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现阶段主要工作是举全市之力发展小龙虾深加工产业,使之成为潜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小龙虾及其深加工产业是我省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朝阳产业”,尽管某些技术仍处研发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我省应当作为农村重点产业来抓。为此,一是要出台全省小龙虾发展规划;二是要出台优惠政策,尤其对华山公司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要给予倾斜政策扶持;三是各级金融部门要给予信贷贴息扶持;三是对出口创汇型企业要适度降低收费。我省水产品检验费过高,政府又没有补贴。建议参照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的办法对水产品出口企业实行政府补贴,以减轻出口企业的压力。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