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公开课方案

2025-02-08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青年教师公开课方案(精选4篇)

青年教师公开课方案 篇1

  设计意图: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从风的形成、风的种类到风的作用,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让幼儿浅显地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强科学素养。通过动手“制造风”,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开发幼儿的潜能。

  活动目标:

  1、了解风产生的原因、风的特征和风的种类。

  2、动手“制造风”。

  3、感受风的力量和等级。

  活动准备:

  1、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一些与风有关的现象:挂在室内的装饰小花、小鸟挂件在飘动;树的摇动;水中的浪等。

  2、物品准备:注射器、气球、扇子、羽毛、吹管、细绳、喷雾器、电吹风、蚊香、风扇、碎纸屑、纸板、饮料瓶等。

  3、知识准备:风的谚语;寻找不同的风等。

  活动过程:

  一、动手实验,了解风产生的原因

  1、教师用注射器吹起一个气球,并用细绳扎好。在吹气球的过程中,与幼儿互动。

  师:气球有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师:为什么变大了?

  幼:因为有“气”进入气球。

  师:“气”从哪儿来?

  幼:从针筒中来。

  师:针筒中的“气”从哪儿来?

  幼:从空气中来。

  小结:我们周围都是空气(为下面认识风产生的原因打下基础)。

  2、教师打开电风扇,让幼儿感受到“风”。

  师:现在将风扇关闭,小朋友还能感觉到风吗?

  幼:没有风了。

  小结:当打开电风扇时,由于空气流动,我们感觉到了风,当关闭电风扇时,空气不流动,所以就没有风了。因此,风是由于空气流动产生的。

  二、幼儿实验,加深对风产生原因的认识

  1、各组小朋友从自己的工作台上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试一试如何让空气动起来产生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各组选出代表)。

  2、教师将吹起的气球发给幼儿,请他们两人一组,将气球里的气放出,感受空气被压迫出来的动力,是否形成了风。

  3、羽毛比赛。

  (1)羽毛放在桌子上,提问:如果让羽毛动起来(不用手触到)怎么办呢?(扇,吹动)

  (2)幼儿分两组,老师同时从高处放下两片羽毛,看哪一组的羽毛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幼儿共同向羽毛吹气,运用手中的物品扇动空气)

  4、分组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能在什么时候发现风或制造风(骑车,汽车开动,快跑的时候)。

  三、归纳总结,分析风的种类

  1、根据活动准备,寻找生活中不同的风。

  现在就请大家来说一说,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风。

  (1)空调吹凉风;

  (2)刮大风时很冷;

  (3)打开冰箱有凉风;

  (4)台风;

  (5)妈妈洒完香水后有香风;

  (6)电吹风里的`风很热。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风,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这些风。风是一个大家族,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型的风可以按等级分,按季节分,按风向分。如一级炊烟随风偏,二级风来吹脸面,三级风吹叶动彩旗飘,四级风吹飞纸片;夏季的风温暖潮湿,冬季的风寒冷干燥。

  请幼儿根据儿歌判断现在室外风的等级。

  2、实验风的干湿、风向。

  用风扇将喷出的水雾吹向孩子,让大家感受风潮湿的感觉,并引导孩子回忆下雨时风的特点(有点凉,吹在身上有湿的感觉)。再用电吹风吹向幼儿的头,感觉风很热很干燥!

  点燃蜡烛,让孩子拿着站在窗口、门口和走廊上,观察火苗的方向,并说出风是从哪儿吹来的。

  教师总结:小朋友了解了判断风的等级、风向和风的干湿的方法,这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你们以后的生活有重要的作用。进一步提问:你们知道负责天气预报的科学家是怎么预测风的等级和风向的吗?(风向标,测风仪)

  3、动手制作风向标。

  (1)将红蜡光纸条两头对折剪出头,粘在细木棍儿上。

  (2)将吸管插入装有沙子的饮料瓶中,再将细木棍儿插入吸管。

  四、作品展示

  鼓励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标,最后把孩子们的作品摆放起来集中展示。

  活动延伸:

  带幼儿用自制的风向标到户外观测风向。

青年教师公开课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三峡》公开课教案。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三峡》公开课教案》。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青年教师公开课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绘画游戏的基本方法。

  智能: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教学难点:

  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教学准备:

  著名大师作品、优秀学生作品图片、幻灯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

  1、引课:采用数字儿歌游戏出示简笔画和直观几何图形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开拓想象空间。

  2、演示几种不同的线条(直线、曲线、折线等),让学生体会不同线条的不同感受。

  3、引趣:

  (1)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各种线条在确定的位置随意勾画,并告诉学生尽量画满,线条有疏有密并应用不同的线条。

  (2)引导启发学生在画面中寻找像什么的地方(努力多找),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进行刻画,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二、探究发展

  1、播放米罗作品,组织学生欣赏,并要求学生从画面的构图、线条、色彩方面进行语言描述。

  (1)构图:画面完整、饱满。

  (2)线条:有变化、有疏密、有交叉并形成可疑形象。

  (3)色彩:对比鲜艳,涂色均匀饱满。

  2、演示几种不同的线条(直线、曲线、折线等),让学生体会不同线条的不同感受。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出示三幅画面分割不同的图示,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的有想象力、形状巧妙?

  4、时出示幻灯,将未完成作品与学生共同完成,启发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开发想象空间。

  5、欣赏学生作品,说说喜欢哪一副,喜欢哪里?为什么?

  三、操作实践

  1、作业要求

  (1)在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交叉、疏密关系,并充分利用多种线条。

  (2)利用自己画好的图形进行观察想象或同组之间相互补充想象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3)按自己的情趣涂色,注意饱满均匀。

  2、教师辅导

  (1)画面完整。

  (2)线的疏密、交叉。

  (3)添加内容的趣味。

  四、展示评价

  1、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作品的意思,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按作业要求自评、互评。

  3、谁在本课学习中表现最积极。

  五、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欣赏其他大师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

青年教师公开课方案 篇4

  活动名称:

  《快乐的小动物》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传递的快乐情绪。

  2、朗诵儿歌,模仿儿歌中的小动物。

  活动准备:

  1、教具:m—pc大图书

  2、小猫、小狗、小象、小兔各一个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幼问好!

  2、情景表演《小动物做客》

  3、模仿小动物高兴的样子,发散幼儿思维。

  二、欣赏活动

  1、请幼儿欣赏儿歌动画,并引导幼儿感知儿歌内容

  2、教师请幼儿讲述并表演小猫、小狗、小象、小兔高兴时的样子。

  三、理解活动

  1、教师播放儿歌动画,请幼儿完整欣赏并跟节奏模仿。

  2、教师出示小动物头饰请幼儿自己想象,并说出高兴时的样子。

  四、阅读活动

  1、教师有感情地表演儿歌,并配合相应的动作让幼儿感受儿歌所表达的含义

  2、教师逐句点读上半句,请幼儿逐句说出下半句,并带有动作表演。

  活动结束:

  1、教师与幼儿一起小结。

  2、教师播放儿歌,师幼一起互动表演儿歌。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