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通用32篇)
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 篇1
一、学生情况简单介绍
姓名:胡习文性别:男年龄:11岁五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主动性不够,经常拖欠作业。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特别受不了别人说它,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冤枉。
4、心灵脆弱,心理方面承受能力差。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这位同学今年11岁了,妈妈在他小时候因病去世,对他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从小就失去喟了母爱。家里人教育一向都是用打骂的方式,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他的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长大,种种情况都情有可原,还是得用爱心去融化,用理智去浇灌。
2、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一般,但是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有时还比较懒惰与叛逆,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学习不扎实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犯错误,他不能冷静,教师应该绝对地冷静。每次对于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让它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
3.以强项来淡化弱项,早就发现,他对于劳动还是能实实在在地干好,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
4、他对于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无,这一点也需要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以给他讲一些宽容的小故事,读读关于宽容的名言,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结合他本人的事例来感受风平浪静,海阔天空的美好感觉。讲讲生气对于身体,心理的伤害。
5、让它感受到同学们对他的爱,感受到集体成员就像家人一样,有些小摩擦很正常,但是不能让小摩擦影响了感情。
六、教育效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学期的了解及教育,这位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对老师信任了,与同学之间也能友好的相处,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
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 篇2
对小学生“告状”心理的分析与对策
刚接手二年级班主任工作时,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课间就有好几个学生到办公室告状,A说:“老师,某某踩了我的脚。”B说:“某某在抄袭作业。”C说:“某某借了我的书不还。”D说:“我们在跳绳,某某来捣乱。”E说:“老师,某某哭了”……这似乎成为了他们每天课间的必修课。每天面对如此多的告状,我曾经也迷茫,烦恼过,后来我慢慢地分析出了小学告状的心理,小学生告状主要出于以下心理:
一、求助心理
例如,下课时,一个学生打不开水壶,哭了。另外一个学生就跑来说:“老师,老师,她哭了。”显然这是学生的求助信号。活动时,学生爱玩球,可有的学生只顾自己玩,其他小朋友就会叫老师:“老师,他霸着球不让我们玩。”有时候,学生意外受伤,其他学生跑来告诉老师,神情紧张,甚至夸大其词。其实学生的意思是:老师,你快来帮我们解决。这时,老师应马上予以帮助,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爱“告状”的孩子也可能是胆小的孩子,受到了委屈,要找一个能帮他说话的人来保护自己,他的“告状”是对冒犯他的同学的一种反抗。这时,老师应该关注并了解实际情况,帮助这个孩子学会正确面对与同学的纠纷,化解与同学的矛盾。再如,两个学生同时来向老师“告状”,一个说:“他打我!”另一个说:“他先骂我的。”他们的意思是让老师评判谁对谁错。这时,老师不应简单地说谁是谁非,要调查实际情况,再耐心教育他们。低年级小学生理解能力和独立应变能力较差,有些班干部为了树立权威,只好把老师作为靠山;有的班干部认为自己是老师的代言人,对犯错误同学乱加指责,把“我去告诉老师”挂在嘴边,这样极容易引起犯错误学生的反感。对这样的班干部,老师要积极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掌握工作方法,以自己的行动树立威信。
二、妒忌心理
妒忌是由于他人的'成绩、荣誉或条件优于自己而在内心产生的不愉快情感,以及由此所导致的相应行为。妒忌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水平低是最主要的。另外,家长和老师错误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方法会引发妒忌心理。例如,把学生的“升降进退”与其他同学相比,使学生感到其他同学对自己是一种威胁。另外,一部分学生因在学校不再能享受“小皇帝”的地位,便产生不悦、自惭、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他们一旦发现经常受表扬的同学或和自己竞争的同学犯了小错误,就会迫不及待地去报告老师。还有的孩子认为老师偏心眼,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就去告诉老师别人的不足,来衬托自己好的表现,以便确立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老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全面评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如果发现学生存在妒忌心理,老师可以用委婉的语言提醒他们,帮助他们走出妒忌阴影。要告诉学生不甘落后固然是使人进步的动力,但“事事在人前,样样不服输”却是不可能的,一个人不可能“在一切方面超越一切人”。一个人既要不服输,又要服输。服输是为了更好地向别人学习,其目的也是为了促使自己进步。要鼓励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关心集体、关心同学,与同学和谐相处,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友好、良性的竞争。
三、报复心理
有些学生受到一点委屈或在很小的利益面前都会斤斤计较,这种学生极易受外界的暗示,特别是那些与其个人有关的暗示,极易引起内部心理冲突,为求心理平衡而产生“告状”行为。报复心理的形成原因,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父母把“棒打出孝子”奉为教育孩子的信条,一贯打骂孩子;二是家长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理解学生的需要,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三是由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使他们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比如有些学生会因为同学向老师反映自己的错误,误解为与自己过不去,因此极为不满。这类学生“告状”常常带有针对性,他们的目光常盯着自认为与自己有过节的同学,等待甚至引诱他们犯错误。在报告老师的过程中,他们“以牙还牙”,甚至无中生有、添油加醋。老师对他人的批评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快感,获得心理满足。因此,老师对学生的“告状”不能光看表面现象,要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处理化解矛盾,将团结互助精神发扬光大。
四、表现心理
在表现心理支配下的“告状”行为在学习后进、自卑感严重的学生中很常见。由于能力较差,这些学生平时不为老师所注意。为了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关注,他们便经常挑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同学们的小错误去告诉老师,试图用此方法来引起老师注意。有时,在室外游戏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急急地跑到老师身边说:“老师,他追我。”还没等你开口,又跑掉了,原来他们在玩追逐游戏。这个学生并不是想听你说些什么,只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对这类行为,老师可以不理会,笑一笑,点点头,用这些动作表示你已经关注他们了。老师要善待这种告状行为,看到孩子们内心的真实需要,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注和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中的“告状”现象会逐渐减少。我们应当掌握小学生心理活动变化规律,采取适当的心理干预方法,进行一些心理矫治与调控。这样既能增进学生和老师的亲密程度,保护学生要求上进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健康成长。首先教师应该多关注与倾听。关注是用目光、表情、身姿等非语言行为表达的对报告人的关切,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在学生向教师“告状”时,不管他的动机是什么,应该让他把话说完,让他把自己的感情完整地表露出来,而教师这时候所要做的只是积极地倾听,切忌边倾听边评判,在倾听的同时,把你的关注自然地表露给学生,进入他们的感情世界,与他们同喜、同怒、同激动。通过有目的的关注与倾听,教师需要敏锐地分析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要能正确理解报告人的情感或动机。其次要调查与分析。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求学生说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时候的教师是学生的知音,要能和学生引起共鸣。再共同用探究的态度来查明事情的真相,分析事情的对错,然后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去分析整件事情,与学生共同讨论这件事的处理方法。教师要在教育他们待人以宽的基础上,指导他们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让学生带着教师指导性意见去处理或者干脆独立地去处理事情,尽量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最后,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心理发展。对于这些心理有些小毛病的学生,更应该用一种和善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哪怕明明知道他的动机、行为不正确,也要努力地寻找他的闪光点,如表扬他们信任教师、关心同学的态度等。一旦发现学生心灵中存在的一丝丝阴暗,教师可以用委婉的语言告诉他们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矫正心灵上的缺陷。要使这些学生懂得不甘落后固然是使人进步的动力,但“事事在人前,样样不服输”却是不可能的,一个人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万事如意”。因此一个人既要不服输,又要服输。服输是为了更好地向别人学习,其目的也是为了进步。要鼓励这些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关心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要鼓励他们从情感上去体验善良,要鼓励他们友好、良性地竞争,要鼓励他们与同学和谐地交往。
总之,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能力达到娴熟地步的表现,也是教师掌握了高度教学艺术的表现。
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 篇3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刚刚上班,学校宿舍辅导员老师,急匆匆来到心理辅导室:“周老师,您可来了。男生宿舍有个学生要自杀,都闹腾一宿了。昨晚,我们把他班主任、学校保安都请去了,在宿舍看了他一宿,班主任和他谈了一宿,他就是不吱声,我昨晚就要找你,可他的老师说他是,心理老师来了也解决不了。”
看得出,因为以前帮助住宿生解决心理、情绪问题时,经常与宿舍辅导员有接触,对我的工作实效,她们是信任和肯定的。
从宿舍辅导员、班主任处我了解到,男生小G从高一刚入学就和他同桌、同寝的小D相处十分融洽、形影不离,可寒假过后一个月,小D有意躲着小G,并与班主任提出调座,问小D原因,吱唔不清,只说别问了,就是不和小G同桌、同宿舍了。老师没在意,给他们调了座位,还未说调寝之事,昨晚小G从四楼窗户爬上临近食堂三楼楼顶,大声喊叫,并扬言:如果小G再不理他,他就从三楼跳下去。宿舍辅导员听闻,及时赶到,一边安抚一边找了保安、班主任。
我征得班主任同意,先找到小D,问他有什么要和我说的,小D很痛快地说了他和小G的事。高一开学第一天,他与小G同时报到,又被分到同一寝室。学习成绩都是中上游。小G数学好,小D英语好,正好自己弱的一科、又是对方强的一科。他们每天在一起上课、吃饭、运动、讨论功课。慢慢地,小D发现,小G除了自己,不接触任何同学,每天所说的话,80%~90%是自己,而且小G要求小D也要像他一样,除了自己不许再和任何人做朋友。偶尔小D与同学打打球,小G就不高兴,回到寝室就怄气,小D要是被别的同学拉去一起吃饭,小G就不吃饭,并对小D说:“我除了你,不和任何人交朋友,替你叠被、打饭、洗衣服,我对你那么好,就不许你再和别人好。”看到小G对小D过分依赖,寝室同学和小D开玩笑:“你俩吧?怎么天天粘在一起。”小D听了觉得刺耳,有意躲着小G。越躲小G越追,昨晚小D未上晚自习,小G心神不安,回来找小D,小D抱被褥去其他寝室住了,小G就上了楼顶……
小D说,和小G做朋友太累了,每天做什么事都被他缠着,凡事还得听他的,多几个朋友玩,聊天不是很正常吗?可小G,别人写作业,他放随身听,声音还很大;别人睡觉了,他想洗头了,脸盘弄得叮当响;星期天,同寝同学聊天讲笑话,小G自己看书不抬头,突然喊一声,“别吵了,都出去!”把大家吓一跳。而有时他又莫明其妙买点吃的.,什么也不说分给大家,弄得谁也不敢吃。我试探小D:小G是否有过格举动,莫明暧昧的语言。小D表示从未有过,只是同寝同学看他俩在一起呆得时间过长而开玩笑才瞎传的。
我试探班主任,看小G是否愿意与我谈一谈,小G同意了!
我走进小G寝室,他蜷缩在床角,一副疲惫、茫然、无助的样子。冷峻的脸,呆滞的目光,我走近他,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取得了他的信任,给予他信心,相信我能帮助他,并会坚守秘密。看得出,他渴望真诚的支持与帮助。我问他,他告诉我他还没吃早饭,我让辅导员为他打了稀饭,并洗了条热毛巾给他。利用心理咨询师初次会晤的技巧,我同他谈着,探知着他的痛苦。慢慢地,小G的心窗打开了,原来在他孤僻、异样冷漠的性格中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成长的痛苦经历。
小G家在偏远农村,风景秀丽的小村旁有一条小河,刚上小学的那年夏天,他与同村其他同龄的3个小伙伴去河里洗澡,2个小伙伴溺水了,另一个小伙伴去救他俩时同样卷进漩涡,他站在河岸上清清楚楚地看到了3个小伙伴被河水卷走的情景,等他回过神来去村里找大人,一切都晚了。从此他失去了可以游戏的同龄伙伴,在失去孩子的家人鄙疑的目光中长大。他从小到大没有朋友,也害怕与人接触,童年的记忆就是孤漠、独处。他把时间放在功课上来排遣成长的烦恼。在教育落后的小山村考上了我们省级示范高中。
自从上高中认识了小D,他体验到了友谊可贵,找到归属感。可他又怕小D与更多人接触。因为他觉得自己说话、处事都格格不入。而小D性格率真、不斤斤计较,又欣赏他理科才能,错过他,小G怕再也找不到能相处得来的同学了。所以,小D与别人接触多了,他就怕,也嫉妒人缘好的同学。小D不理他时,他觉得自己要崩溃了,一度想离开这里,打电话向父亲说想不念书时,父亲不问青红皂白,说了他一顿,最后说:“看你那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实在不想念,回来和我去三江种水稻吧!”小G说,有时真想找个没有人烟的地方,放纵自己大喊大叫,来回奔跑,昨晚就是,不知不觉就上楼顶了……
小G告诉我,想起儿时伙伴溺水一事,心就一阵阵抽搐,像吸虫一样紧紧吸在身上。他有时觉得自己像一棵小草、一粒尘埃、不被人注意,于是他沉默寡言、怕别人看出自己的想法,不敢与人接触,他说:“我知道这是一种逃避。我感觉他们都鄙视我、厌恶我,我被折磨得快崩溃了,我努力压抑自己。我只想做一个正常人,平安度过自己一生,您能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了解了小G的故事,我反复琢磨,我觉得他非健康心理有几个症状:①缺乏温情,童年经历,让他畏惧与人相处,同学觉得他高傲、冷漠。②行为怪僻、性格内向,很少与父母交心,不被人了解,封闭自己,独来独往。③他毫无道理将一些无关的事情联系在一起,觉得别人对付他,觉得同学鄙视他、厌恶他。④他有一些奇异的想法,对周围一切接受不了,有时脑子产生不相干片断。
根据小G症状,我分析他有分裂性人格障碍倾向。分裂型人格障碍是缺乏温情,对人冷淡,性格孤僻和为言语奇怪、反常、内心时常焦虑不安、有关联观念等。
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 篇4
一、开发背景介绍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的不断更新,基于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电子文化发展给传统的书本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更使得教育领域的教学手段、课堂模式、学习方法、课程教材等面临严峻的挑战。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与信息技术面前,如何高效、便捷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成为一个应用者、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为了统计学生考试信息,学校通过开发考试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给出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信息及其变化,以及对这些信息的各种统计分析,使管理者能从不同角度对学生个体和群体的成绩情况做出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同时考试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分析,还可以为综合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依据及时提供所需资料,并以此带动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步伐,提高教师素质;从学生角度来讲,也可以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二、项目概况:系统的目标(功能、服务范围和质量)
功能:教学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添加学院、专业、科目信息、查询修改信息、查询学生成绩;普通教师录入、修改、查询学生成绩;学生只能查询自己的成绩。该系统可以实现包括教学管理人员登陆信息、班级信息、学生信息、老师信息的录入、修改、删除等,考试成绩查询、分析功能等。
服务范围:教务处管理人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家长
质量:该系统操作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节约学生信息管理的所需的人力、财力,降低管理成本,使学校的学生信息管理更加科学化,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时为学校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必要的、及时的数据支持。
三、可行性分析(从技术、时间、资源、人员方面进行分析)
人员方面:本系统简单易懂,伴随着电脑的普及,普通职员所掌握的高级办公自动化、VB等电脑知识足以应对,日常使用中并不需要专业性很强的人员。技术方面:本系统采用MicrosoftOfficeAccess和MicrosoftOfficeVisio软件进行开发,这两个软件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开发环境,是目前流行的Windows平台应用程序开发环境。
资源方面:系统开发部不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硬件依靠学校的计算机设备即可,开发人员可由学校内相关技术人员担任,只需支付相关人员工资,不许再耗费其他费用。所以在资源上完全可行。
时间方面:该系统的开发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后期的调试运行也会延迟系统的交付使用,可以通过加强系统开发人员与使用者的交流,尽量一次性满足使用要求,减少返工。
综上所述,该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必要和可行的.,可以进行开发。
四、约束条件分析
本系统虽然简洁简单,但依然有部分数据存在冗余,信息更新不及时等不足之处,而且界面不能使用户随时能够掌握任务的进展情况,容错功能一般,容易造成误操作、按键连击等导致数据误录。成绩录入时没有成绩的批量录入,使得考试阅卷后的成绩录入工作量十分庞大,而且单一录入的错误率高。由于技术开发人员资质有限,所以开发的系统出来可能不够完善。
五、说明单位的目前的现状,从业务流程面临的问题来说明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如何进行流程改造。目前单位现状:
学院考试管理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和成绩管理两部分的工作。学生信息管理的过程是:当学生人员发生变动时,负责管理学生信息人员应对变动人员进行添加或修改。每年新生入学时,由学生工作办公室提供新学生信息,并由教务科存档以备用。学生毕业前,应将学生信息删除。其他学生的变动信息应及时更新,
经过检查的变动名单由学生信息处理人员进行整理,并存入学生库中。学生成绩管理的过程是,每当考试完毕后,任课教师把成绩单一式三份分别送教务科、各系部和学生工作办公室,成绩录入人员将整理的成绩输入到学生成绩库中。录入成绩完毕后,统计分析人员应根据学生库文件和学生成绩库文件汇总出各班总成绩、各科总成绩和学生总成绩等资料,并把这些累计汇总后的资料报送有关人员。业务流程面临的问题及流程改造:
1、没有必要建立整理后的学生人员名单,可以将该单据删除。
2、不需要单独设立成绩录入员录入学生成绩,由任课老师在批改完成绩后,直接将每位学生的成绩录入到学生成绩档案。
3、没有必要将成绩分成三份,分别发放给教学管理人员,班主任和学生。应生成各种成绩报表,各方数据需求者根据自己的要求在生成的报表中提取相应的数据。
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 篇5
幼儿园大班案例分析:不情愿的道歉
情景表现:
三个大班小朋友在大型玩具上滑滑梯,一个要从上头滑下来,其中一个非要从下头往上爬,另一个在滑梯下头拽往上爬的小朋友……远远看着这一状况的我来不及制止,就见上头的小朋友在滑梯的惯性中滑了下来,脚踹在了往上爬的小伙伴的脸上,细嫩的小脸上沁出血丝来……
大班的教师恰巧过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责骂“肇事者”:“涛涛,我就明白你最调皮,看你做的好事。”孩子吓得不敢说话。教师生气地拉着受伤的晓雨去了保健室,几分钟后,教师把三人叫到一边继续未完成的“教育”,“你们说说,刚才是怎样回事?”三个人都低着头,涛涛嗫嚅着把事情说了个大概,教师叹了口气,对涛涛说:“你看看,你都把人家踢成这样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弄成这样,你爸爸妈妈是不是很心疼啊?”涛涛低着头说:“是。”教师说:“这就对了。快对晓雨说‘对不起’。”涛涛绞着手,不说话。教师又要求说:“快向晓雨道歉,说‘对不起’!”涛涛停顿了几分钟后,才不情愿地抬起头对晓雨说:“对不起。”晓雨回答说:“没关系。”教师看到自我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涛涛说:“以后不许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听见了吗?”涛涛点点头。“好了,去玩吧!”
问题分析:
这位教师对问题的解决是围绕被攻击幼儿的受伤程度进行的.,使攻击的幼儿认识到打人是错误的,然后让他透过道歉来弥补过错,取得对方的谅解。事情到此为止,没有再深入下去。
我认为教师调解就应一步一步地引导双方幼儿说出自我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当事的幼儿有没有真正明白自我的行为对错呢?涛涛的道歉是心不甘、情不愿的,因为他觉得自我是无意的,并且认为是晓雨错在先。事实上从滑梯下头往上爬本身就是危险的,教师也就应禁止过,错误的造成是可预见的,既然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师就应就事论事,了解问题的实质,一分为二来处理,换言之,难道谁受伤谁就没错吗?同时,教师还能够就此事件对全班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以此为鉴,以绝后患。
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 篇6
幼儿园小班案例分析:上厕所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时期,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有的幼儿霸占心理很重,认为什么都是我的,不会谦让;有的幼儿较害怕,羞于交往,害怕对方拒绝自我,但其内心也是渴望能和同伴说笑游戏的;有的幼儿缺乏起码的礼貌知识,在活动中撞倒了对方或踩痛了对方连一句对不起部不说.所以,帮助小班幼儿在生活小事中构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对其自我人格的建构和社会性开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片断一:小朋友上厕所
一次活动后休息时,孩子们有的喝水,有的上厕所.这时,厕所里传来了争执的声音:这是我第一个抢到的!教师,他推我!
不行,我就要第一个!
哇!(哭声)
原先,小朋友一齐拥到厕所里,由于人多厕盆少,有些小朋友就要等待入厕.可天天就是不愿等,一进去就要抢第一.其他小朋友可不乐意了,他就动起了武力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一
天都上演好几次.
小班幼儿刚刚从家庭中走出来,他们的独占心理比拟明显.在他们的意识中,我抢到的就是我的我抢不到就打你、咬你.所以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常常发生冲突.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想经过厕所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帮助幼儿获得进取的自我意识.
我们明白幼儿模仿力极强,异常是小班幼儿,他们能经过模仿去学习攻击性行为,同样也能够经过模仿去学会谦让、互助、分享和合作等一些行为.故事『小蚂蚁搬豆』中井然有序、团结合作的小蚂蚁形象深深感染着孩子,给幼儿树立了好典范.于是我们把可爱的小蚂蚁画下来,一个一个排好队贴在厕所的墙面上,并且高度和幼儿的视线一般齐.这样,他们上厕所时,看到排着队的小蚂蚁,自然而然地就排好队等待入厕.在等待的过程中,还能够数数小蚂蚁,复述故事中的情节:小蚂蚁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很快就把豆豆运到了家里渐渐地,我们再也不用每次休息时都要向幼儿唠叨一句:上厕所时要排好队,不要争抢.耳边经常听到的是:教师,我排好队了.教师,我让东东第一个小便.
片断二:小脚印让我们变勇敢
小班幼儿初人园时,由于从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在生活上、情感上和心理上均依靠成人的照顾,不平安感就产生了,尤其是惧怕幼儿园厕所里的蹲坑.有的幼儿一天尿湿裤子好几回;有的幼儿上幼儿园几天都不大便,引起大便枯燥;有的幼儿因憋大便而经常拉在裤子里.
如何让孩子们不害怕上厕所呢我们认为,营造适合幼儿的厕所环境势在必行.既然孩子们害怕蹲坑,我们就在每个厕坑的两边选适中的位置用环保油漆画上了可爱的小脚印,孩子们看了既喜欢又感到新奇,都争着去踩自我喜欢的小脚印.这样一来既减轻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又激起了孩子们主动上厕所的欲望,并且当孩子们把自我的小脚和厕坑边的小脚印对准后蹲下来大小便时,不会弄到外面来,真的是一举多得.
之后,我们还试着用幼儿喜爱的小动物形象来营造厕所文化;课后,我们还为他们播放一些简便的音乐,以缓解紧张情绪.孩子们在入厕时有了愉快的笑容,憋大便、拉裤子的现象渐渐消失了.
今日的幼儿园教育是个内涵丰富的大概念,生活环境对幼儿生活本领的作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营造厕所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表情都在传递着信息,在告诉我们他们的需求、困惑和感受.诚然,生活小事中还蕴含着更多的教育价值,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 篇7
组长:张颖 组员:申雨鹤、刘轩
题目:配合典型案例,探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外包与采购物流管理中具体问题。
案例:胜利油田与海尔集团的采购体系及改革
胜利油田在采购体系方面与大多数国有企业境遇相似,虽然集团购买,市场招标的意识慢慢培养起来,但企业内部的结构却带来了较大的阻碍。胜利油田每年的物资采购中粮约85亿人民币,涉及钢材、水泥、木材、机电设备、仪器仪表等56个大类,共计12万项物资。在这85个亿中,有45个亿的产品是由与胜利油田有各种隶属和姻亲关系的工厂生产,其产品质量很难与市场同类产品比较,而且价格要比一般市场价高。
就如胜利油田一样,中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采购体制比较封闭,其采购理念难以更新。并且国有企业采购管理薄弱,计划经济、短缺经济下粗放的采购管理模式依然具有强大的惯性。一些企业采购行为在表面上认可和接纳了现代的模式,但在封闭的市场竞争中,其操作没有本质的改变。一些采购只是利用了物流的技术与形式,但经常是
为库存而采购,而大量库存实质上是企业或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无缝连接的结果,库存积压又使企业浪费最宝贵的流动资金。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正是造成许多企业资金紧张、效益低下的局面没有本质改观的主要原因。
海尔集团采取的采购策略是利用全球化网络,集中购买。以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同时精简供应商队伍。据统计,海尔的全球供应商数量由原先的2336家降至840家,其中国际化供应商的比例达到了71%,目前世界500强中有44家是海尔的供应商。
对于供应商管理方面,海尔采取的是SBD模式,共同发展供应业务。海尔有很多产品的设计方案直接交给厂商来做,很多零部件是由供应商提供今后两个月市场的产品预测并将待开发的产品形成图纸,这样一来,供应商就真正成为了海尔的设计部核工厂,加快开发速度。许多供应商的厂房和海尔的仓库之间甚至不需要汽车运输,工厂的叉车直接开到海尔的仓库,大大节约了物流方面的成本。
分析:根据上述两家同为国有企业的情况,我们发现有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值得一提,那是“管理制度”。采购本身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胜利油田使用较为传统的采购方式,由采购商安排,按合同交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相对稳定,而且可以降低原料成本,但是另一方面来说,现在企业合作的多数为商业型供货商,都是签订短期合作,大批量采购,增加了库存的压力,这样在整个供应链上很容易引发连锁不良反应。而海尔采用全球化统一采购取得了较良好的效益,关键就是信息化采购的融入很贴合现代物流的特点,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也充分降低了运输成本与库存,它从供需双方简单的买卖关系,成功转型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共同发展的双赢策略。
与胜利油田相似,由于企业内部尤其是大集团企业内部采购权的集中,海尔在进行采购环节的革新时,也遇到了涉及到“人”的观念转变和既得利益调整的问题。然而与胜利油田不同的是,海尔在管理中已经建立起适应现代采购和物流需求的扁平化模式,在市场竞争的自我施压过程中,海尔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有关人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企业首席执行官对现代采购观念的接受和推行力度,二是示范模式的层层贯彻与执行,彻底清除采购过程中的“暗箱”。
企业采购是现今市场经济下一种最主要最主流的采购。其特点是大批量商品的采购。并且它先是一个商流过程,主要通过商品交易、等价交换来实现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其后为一个物流过程,主要通过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手段来实现商品空间位置和时间位置的完整结合,缺一不可。目前中国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中,采购成本占到60%左右,可见其对企业的总体效益影响非常大。这两家企业的经历和措施以及改革成果,凸显出传统企业采购的三个缺点:
1.采购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在以往的采购工作中,采购部门作为一个单独的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与企业内其他部门很少进行直接的接触,就像胜利油田目前有9000多人在做物资供应管理,但是这样庞大的队伍反而给物流管理增加了负担。因为他们都是分门别类的独立部门,采购人员很少与销售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和财务人员进行沟通,通常采购部门关心的是物料的制造和供应,采购人员只是在物料计划员和供应商之间起了一个中介入的作用,在两者之间传递信息。一旦某个环节对信息的.理解出失误或者信息的有效流通受到阻碍,就会造成物料的重复采购和资金的积压。
2.采购工作缺少监督制衡机制
胜利油田不仅有隶属或姻亲等裙带关系的合作商,甚至还有上级单位指定产品就必须采购的情况。物资采购是直接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掌握着大量的资金使用权,必须有有效的监督措施。像这样的企业物资采购往往掌握在一个部门或者几个人甚至一个人的手里,由一人制定采购计划,又一人去采购物资,缺乏有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长此下去,在采购工作中还会出不正之风,影响企业正常的物资采购工作。
3.企业对供应商的管理有待加强
目前很多企业的采购工作都存在着一个误区,认为采购工作就是和供应商搞好关系,然后在这种关系基础上,与企业需求之间寻求磨合和平衡。其实对企业而言,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就如胜利油田在供电器这一产品上,合作的供应商给出的价格高出市场价20%,但由于这是一家胜利油田长期养活的残疾人福利工厂,所以只能是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来进行这种亏本的买卖。同样,胜利油田使用的大多数涂料也是由下属工厂生产,一般只能使用3年左右,而市面上一般的同类型涂料可以用10年。在采购行为中,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固然重要,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企业对某些特定供应商的依赖,不利于企业寻找新的更好的供应商,而海尔在不断精简供应商队伍的过场中,秉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竞争理念,留下的都是强者门并且这样的模式有利于企业寻找更好的供应商,进行技术创新等,不会在企业内部滋生腐败行为,损害企业的利益。
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 篇8
一、学生情况简单介绍
姓名:小文,性别:男,年龄:11岁,五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主动性不够,经常拖欠作业。
2、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特别受不了别人说它,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冤枉。
4、心灵脆弱,心理方面承受能力差。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这位同学今年11岁了,妈妈在他小时候因病去世,对他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从小就失去喟了母爱。家里人教育一向都是用打骂的方式,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他的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长大,种种情况都情有可原,还是得用爱心去融化,用理智去浇灌。
2、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一般,但是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有时还比较懒惰与叛逆,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学习不扎实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他犯错误,他不能冷静,教师应该绝对地冷静。每次对于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让它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
3.以强项来淡化弱项,早就发现,他对于劳动还是能实实在在地干好,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
4、他对于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无,这一点也需要老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以给他讲一些宽容的小故事,读读关于宽容的名言,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结合他本人的事例来感受风平浪静,海阔天空的美好感觉。讲讲生气对于身体,心理的伤害。
5、让它感受到同学们对他的爱,感受到集体成员就像家人一样,有些小摩擦很正常,但是不能让小摩擦影响了感情。
六、教育效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学期的了解及教育,这位同学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他对老师信任了,与同学之间也能友好的相处,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
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 篇9
【案例描述】
荣怀学校初中部自开办之初就实行岗位设置及绩效工资,本着奖勤罚懒、绩效优先、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学校岗位聘任的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方案,学校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进,个人就不能更好地成长。于是在对教师的各项评估中体现出竞争强烈性,并把评估结果作为教师评先表彰、职称评比以及物质奖励的依据。一开始,学校人心振奋,但时间一长,问题也就出来了。许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成效,抢占学生的课余时间及部分小科的上课时间;而少部分教师晋升无望,热情减退;甚至还有少部分教师为争先进,扯皮揭短。学校的戴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工作积极性很高,对学生要求很严格,经常利用学生课间、中午时间辅导学生,所教学科成绩名列前茅。但其他教师都来找学校校长,不愿与戴老师同教一个班,理由是其他学科受影响,班级整体评估落后。以上的问题让我们值得思考:该不该鼓励竞争,怎样竞争呢?
【案例分析】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是个人、集体、社会前进的动力。在竞争中有其积极作用和消极的影响:
(1)积极作用。
①竞争作为一种激发自我提高的活动,在活动中,个人为了取得好成绩与他人展开较量。教师之间有了竞争,就能激发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位教师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会不断地努力,对自己的工作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促使自己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②在竞争中很多的优秀教师会脱颖而出,学校也可以从中发现所需人才,选拔骨干教师,着力培养,打造名师工程,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③在竞争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更多的教师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于是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得学校更富有生气,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消极影响。
在教师的竞争中必然会表现出“利己”与“排他”。这也是导致不恰当竞争或恶性竞争的罪魁祸首。而今,每位教师都越发地感受到各种竞争带给自己的恐慌与焦虑,失败者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付出物质代价。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教师必然由一种教学常态衍生为恶性竞争,形成各自为政的“围城式”教学。优秀教师的智慧和经验不愿与他人分享,成果得不到推广;年青教师由于求师无门,不得不“闭门”摸索,教育观念和视野不可避免地陷入狭隘和单一,阻碍了专业成长;整所学校处于封闭、保守的教学氛围。于是,直接导致了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影响了教师之间的交往,也影响了与学生的交往,甚至如案例中“为争先进,扯皮揭短”那样,把别人的成绩看作一种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评优选模的威胁,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嫉妒心理,加剧了矛盾。也可能由于竞争带来的挫折感和自卑感,于是对教育产生了不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个人发展处于停滞。
【实施策略】
一、倡导良性的、公平合理的竞争
学校出现的“少部分教师为争先进,扯皮揭短”现象属于恶性竞争,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坚决反对,要反对这种以互相拆台,尔虞我诈的不正当的手段来达到目的的行为,对有这些行为的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在学校里树立正气,倡导良性的`、公平合理的竞争。完善教师的评价观,学校必须摒弃成绩唯一的评价观,建立平时教学绩效与年终考试相结合的评估与奖励机制,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因为考试成绩并不能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全等同,关键要让教师找准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大胆地进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摆脱“防御性教学”的束缚。
二、提倡教师间的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学校出现的“戴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本学科名列前茅。但其他教师都来找成校长,不愿与戴老师同教一个班”现象,其实在我们很多学校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教师为了抓好自己所执教班级的学科成绩,挤占其它学科的时间,同学科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有的教师不愿意把自己的资源与其他教师分享等等。竞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孤单的竞争、没有合作的竞争却是无力量的,只有竞争意识和与合作精神相统一,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与进步。作为学校管理者要适当交替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式,在管理中可以制定一些激励性的制度鼓励合作,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提倡教师间的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三、确定教师工作的目标结构
教学工作需要竞争,但是如果不考虑教师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年龄差异、知识结构差异,搞一刀切式的“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其结果必然是产生种种矛盾,导致教师热情降低,甚至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紧张,致使教师出现自卑、嫉妒、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都不利于学校的发展。所以学校管理者要关注教师个体的差异,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已有水平和个性特点,根据教师状况确定教师工作的目标结构,提出适当的要求,而不要过分强调竞争。
四、营造友好的竞争氛围
为了激发全体教师的干劲,学校里必然会设立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名誉。通过竞争,势必会有一个或者几个被评为先进。恰当、友好地进行竞争,就不会有“勾心斗角,扯皮揭短”事情发生。 在公平的竞争中,教师会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而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同时,学校也应从公正、公平和师德、师能兼顾的角度出发在评优选模、评职晋级中进行评选。尊重个体差异,适当照顾老教师,在职务晋升中予以关怀。制定更加合理的岗位聘任方案及奖励性绩效考核的办法,既体现奖勤罚懒、绩效优先、公平公正的原则;又体现人文关怀,照顾多数的办法进行。做到友好竞争,人尽其才,注重个体发展、关注全体。
五、制定科学的评价制度
既要竞争更要合作,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在制定对教师的评价制度时,可从学校目标达成、班级目标达成、教研组目标达成及个人业绩等四个方面综合考量。比如在奖励方面只有学校整体目标完成那么每人都有一定奖励,班级目标任务完成那么所在班级科任教师才有奖励,哪个教研组目标达成,那么该组的教师才有奖励,这样一来,个人的业绩奖励只是一小部分了。这就要老师们有很强的合作意识,单打独做就没有什么好效果。
【案例反思】
当前学校正面临着合作与竞争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的新时代,尤其是在当前岗位管理及绩效考核的背景下,教师更是面临着广泛合作、内外竞争的局面,摆在绝大多数教师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合作与竞争关系,而教师间适度竞争与充分合作的引导工作正是学校管理者的当务之急,而制定科学的评价制度是协调竞争与合作的有效手段,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强有力的保证。
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 篇10
进入大班第二学期,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我的内在价值观,社会性发展也有显著性提高了。在同伴之间的关系上,产生更多的情绪等,也因此更容易出现争执、吵闹等情况。于是处理孩子们接二连三的告状便成了我额外的“负担”。不仅要“洗耳恭听”,而且要“及时处理”。所以我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中多了一种“调节员”的身份。当我发现这一现象时,我对此进行了特别的关注。在一个上午的带班中,我粗粗记录了幼儿的告状。从晨间活动到餐前的这一段时间内,归类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看热闹型:“陈老师,乐乐摔倒了”、“陈老师,谢依娜又迟到了”……
2、求助型:“陈老师,我的椅子找不到了”、“陈老师,他不跟我拉手”……
3、揭发型:“陈老师,她洗好手没擦毛巾”、“丁盛又在插嘴了”……
4、辩解型:“是他叫我多拿一块饼干的”、“陈老师,《成长快乐》妈妈没写好,所以没带来”。……
情况分析:
上面的几种情况
1、可以发现很多的告状其实都源于幼儿生活与交往间对规则执行的一种冲突。
2、对于大班孩子而言,他们的思维能力,独立性等还很差,依赖性较强。他们还不能应付和处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问题。
3、同伴间的矛盾、摩擦等都会引发幼儿的告状行为。面对孩子们的告状,不应该以简单的呵斥或回绝来维持所谓的正常的教学秩序。因为对幼儿来说,生活即教育,问题即教学。既然幼儿已经能发现问题而尚未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我们就应该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去解决,对大班幼儿来说更有助于其社会性的发展。
我的措施:
1、问题讨论
在一个下午,我组织幼儿进行了一次讨论。首先,我例举了发生在孩子们身上的一些“告状”案例,引导他们针对这样的“告状”进行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需不需要告诉老师?可以怎么做?
如:绘画活动中多多与小小苏为了一支蓝色的油画棒而闹起了意见,多多忍不住把小小苏推倒在地上,小小苏将这事报告了老师。老师批评了多多,可多多告诉老师是乐乐让他推的。过了几分钟后多多又告诉老师:“小小苏昨天还打小多了!”
KK:需要告诉老师的,打人是不对的。
贤贤:要告诉老师,这样他们就不会打架了。
毛毛:不用告诉老师的,我们自己先解决,解决不了再找老师。
……
利用同伴间的积极讨论、交流看法,我们大致统一了意见:如果有发生小朋友受到伤害的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如果你发现其他小朋友没有遵守规则的你可以直接去提醒他改正。如果别人抢了你的玩具或打了你,可以尝试自己和他交涉,不行的话可以请别的小朋友帮忙,再不行可以请老师帮忙,等等。
2、角色模拟
我请事先安排好的幼儿进行真实案例的模拟,然后请个别幼儿尝试解决。最后集体评价并讨论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如果这个方法行不通还可以怎么做等等。利用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共享彼此不成熟的观点,最终在分析彼此想法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
经过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的讨论和移情训练很好地使幼儿解决问题特别是在处理同伴关系中的能力得以提升。以后在遇到类似的问题还是会有幼儿在第一反应下来告状,但只要我一提醒:这个需要告诉老师吗?能自己先来解决吗?幼儿就会马上意会然后自己去做。现在,班上的告状声逐渐减少但还是会有,我想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随着孩子自制力和自主性的逐步发展,这样的告状声会越来越少,而幼儿间的相处也必将会更和谐!
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 篇11
一、基本情况:
小尚,男,六(3)班的学生,自制力较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无法专心听讲,经常严重干扰上课秩序,行为上表现出多动的倾向。
个性特征︰
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
3)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
二、了解背景:
1、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时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偏差。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采用棍棒式教育。
三、具体措施:
我及时与其家长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讨干预方案。
1、调整座位。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视觉或听觉的信号都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选择了上课比较遵守纪律的同学坐在他的旁边和前后。
2、鼓励家长避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棍棒式教育,多鼓励和欣赏孩子。
3、行为矫正。通过奖赏、鼓励等方式使某种行为得以持续,其适用于治疗多动、学习困难等。例如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让他感到了愉快和满足,每次上课他都会有所期待,尽量克制自己,希望得到我的表扬。
4、追踪辅导。每两周作一次个别谈话,鼓励他友爱同学、尊重老师、专心读书,协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初步效果:
主要的变化是他动注意力改善,在上课时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活动量和小动作减少,原来在课堂上进行的无关活动消失了,有效的听课时间增多了。
五、从案例中引发的几点思考:
1、问题孩子多来自问题家庭。
2、学生心理问题需要家长和老师双边配合,不可操之过急,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
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 篇12
一、德育案例的含义
所谓案例,又被译为个案,实例等,是对某一实际情境的描述而引起分析、
二、德育案例的特征
1、情境性。德育案例是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叙述的是一个有时间,地点,具体人物(一般是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并按照一定的结构展示出来的情境,它使班主任或学生在看了之后都会产生一种身临其境或似曾相识的感觉。
2、问题性。在德育案例过程中往往包含班主任在实际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所碰到的问题或疑难情境,这些问题是很多班主任会时常碰到但又觉得比较难以解决,而且这些问题中可能还包含着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是不注意挖掘与思考比较难发现而已。
3、典型性。任何班主任在每天的班级管理实践中会碰到太多的问题,但不可能事事都去记载,这就要求在工作反思中所撰写的德育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不是信手拈来的,但能够在该问题的解决中给班主任带来深刻的启示与普遍的指导意义。
4、真实性。德育案例展示的是师生间充斥矛盾或趣味的故事,但德育案例与一般的故事存在的本质区别是故事可以杜撰,但德育案例中所涉及的情境是在处于自然状态下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源自班主任的日常管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撰写德育案例的作用:
1、分清工作重点与难点。班主任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加强自己的工作反思,对自己日常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梳理,从而找到印象深刻的却是感到困惑的那些工作情境或事件。通过这样的梳理,使班主任在统筹兼顾同时,将自己的思维集中在那些难点与重点上,力求通过解决这些事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经验沟通与共享。由于现行的学校管理大多实行行政班管理,所以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更多的是处于个体化管理的状态。而通过撰写德育案例,则利于班主任间的沟通与交流,使个人的经验成为大家共享的经验。每个人都能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及所面临的问题的多样性,并且在提炼中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缄默知识提升出来,把自己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知识、态度,通过反思性批判实现共享。
3、引领德育工作专业化。班主任是行动研究的积极实践者,他们在实践中研究,为实践而研究,班主任不应再是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消费者”,而是“生产者”。案例撰写为班主任提供了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机会,发展了班主任研究德育工作的问题意识与能力。班主任将理论作为一种参照,采用分析、比较、判断等手段,反思自己的日常工作得失,逐步建构生本德育、情感教育等理念,不断拓宽德育“田野”,在此过程中,引领德育工作走向专业化。
四、德育案例的构成要素:德育案例没有绝对的统一的标准,但从构成要素而言,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1、标题:德育案例总要有一个合适的标题。一般来说,确定德育案例的标题主要有二种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为标题;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题提炼出来作为标题。
2、背景:背景能够发挥“先行组织者”的作用,背景必须向读者交代该案例发生的有关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以及这些时间、地点、人物都有些什么样的特点。背景的介绍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故事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3、问题:在案例中要讲明问题是如何产生,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原因有哪些,而且问题中必须要阐明主题,在德育案例撰写的初期可以较为鲜明地提出问题,随着案例撰写的深入,则逐渐要将问题与其他材料交织在一起,读者通过分析问题才能确定主题的所在。同时,要注意德育案例的内容必须要充分渗透德育管理过程中“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以及潜能的开发。
4、过程与结果:问题发现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成为重要的一环。
这部分内容要详尽地描述,既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要交代某种德育措施实施的即时结果,包括教师的感受与学生的反映。在这一要素中,切忌把问题解决简单化、表面化,德育案例之所以与其他文体不同,就在于对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过程,认知冲突详细的记叙,对问题解决过程细致的描述。
典型的案例分析报告 篇13
20xx年6月15日,四川省成都市某临街小百货店的老板魏某准备回家吃午饭,刚刚迈出店门,突然就有一个东西砸在自己的头上,疼得他大叫起来,赶紧用手捂住头部,鲜血从手中流了出来。他的妻子和儿子急忙上前扶住,发现其头部砸伤。同时发现,“肇事者”原来是从楼上掉下来的一只圆盘大小的乌龟。魏某的小百货店在小区的一楼,上面还有2到7层是居民住宅,乌龟肯定是住在2至7层的居民在阳台上饲养的。魏某儿子拿着乌龟从2楼找到7楼敲门让邻居认领,但是这些邻居均不承认自己饲养乌龟。报警后,魏某表示,希望养龟的住户能够自觉承认,承担责任,如果无人承认,他将向2至7楼居民集体索赔。请用侵权法的相关原理对本案进行分析。
分析
这个案件虽然简单,但是在法律上却非常复杂,主要涉及的是本案究竟是动物致害,还是一般的物件致害的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127条规定的是动物致害的侵权行为及其责任,本案造成损害的是乌龟,当然是动物。但是,这个乌龟又不是一般的动物致害,而是在楼上坠落下来造成的损害,因此又比较接近《民法通则》第126条规定的建筑物的悬挂物、搁置物脱落、坠落造成损害的物件致害责任。前者是无过错责任,后者是过错推定责任。更为复杂的是,本案致害物乌龟的所有人不明,目前还没有查明究竟谁是乌龟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如果最终无法查明这一点,那么就有可能存在魏某所说的有可能是乌龟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楼上6户居民承担连带责任,因为这又接近建筑物抛掷物的侵权责任。
对此究竟应当怎样适用法律,确定侵权责任,我的意见是:
1.本案的实质确实是动物致害的侵权行为。
不论怎样,这个案件造成损害的都是乌龟,是动物,而不是其他没有生命的物。但是这个案件与一般的动物致害侵权行为有所区别。《民法通则》第127条规定的动物致害侵权责任,说的是动物的自主加害,是因为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动物没有管理好,而使动物由于其本性,自主加害于他人。而本案则不然,是因动物管理不当在楼上坠落,造成他人损害。尽管如此,这个案件终究是动物造成的损害,适用《民法通则》第127条确定的规则,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确定侵权责任,是有道理的。因此,只要乌龟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的行为具有违法性、造成了损害、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就构成侵权责任。
2.但是,本案毕竟与一般的动物致害侵权行为有所不同。
因此在确定其侵权责任的时候,应当参考《民法通则》第126条的规定,这就是,乌龟是在建筑物上由于坠落而造成的损害,因此可以按照坠落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规则处理。如果确认坠落的乌龟是何人所有或者何人管理,那么就应当由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受害人承担侵权责任。对此,尽管没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却对下面的意见具有指导意义。
3.如果经过警方侦查也无法确定乌龟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那么,这个案件就极类似于建筑物抛掷物的侵权责任。
在重庆法院判决的建筑物抛掷物的侵权责任案件中,一个高层建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