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精选13篇)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 篇1
脱离实践的理论是可望不可及的,是教师触摸不到的。即使我们讲授的理论再先进,理念再前沿,也只能帮助教师把学习的内容以概念的形式存储起来,不可能内化成自己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做“实在”的教师培训,就是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是把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统一起来。只有把“学中做”和“做中学”结合起来的培训才是学员感兴趣的培训,也是学员认可的培训。
这几年,我县精心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并以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为龙头,引领各个培训项目的培训工作,包括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学科教师教学研究主题培训、小学校长研修培训、中小学校本研修培训、新教师培训、普惠性民办幼儿教师培训等,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促进了县域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为我县教育事业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骨干教师的培训是我县最有实效的培训项目,对全县学校最有促动的项目,也是我县在县内外有着较大影响的项目,多年来,我们秉承“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不断研究、总结、完善骨干教师的培训模式。目前,我县实施的“三五”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基本形成,成为我县教师培训项目的示范项目。
“三五”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就是整个骨干教师培训由“五”大环节组成,采用“五”种培训方式,完成“五”次活动,历时两年。
“五”大环节,包括集中研修、自主研修、合作研修、成果鉴定、效能考核等环节。内容由师德修养、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组成。目的是全面提升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促进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种方式,包括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影子研修、链式指导、异地交流等培训方式。集中培训增长学科知识、更新教学理念;远程培训提升专业理论;影子研修积累专业能力;链式指导提高引领水平;异地交流开阔学科视野。
“五”次活动,包括展示课交流、论文答辩、成长论坛、课堂开放、微电影展播等。一次次的参与、实践、交流、展示活动,就是一次次的磨砺,更是一次次的成长。
总结,骨干教师培训“三五”模式的实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形成了我县教师培训的亮点。
一是突破瓶颈,突出培训的实践性。缺少行为的培训,缺少实践的体验,培训中容易出现只有“感动”、“激动”和“心动”,而没有“行动”的现象,这样的培训效果将会弱化、衰竭,甚至消失。我们在骨干培训的五个环节中,几乎都设计了实践环节,突破了大规模培训实践环节的瓶颈。比如在集中培训中,学员参与了小组合作建课、上课、议课活动,对真实的课堂进行深入的研讨;在自主研修中,我们设计了“链式”指导活动,就是市县级骨干教师指导骨干学员,骨干学员指导新教师的“链式”指导,学员在接受骨干教师指导的同时也要指导新教师,要求相互听课交流不少于8节课;在合作研修中,我们组织所有学员分组分片到全县各中小学进行“展示课”交流,还分层次分学科远赴市内的名校去观摩、学习、交流,今年4月,我县308名学员分四批分别到十八中、x中学、xx中学、xx小学等12所市内名校交流学习;在成果鉴定环节中,每位学员要在本校完成课堂开放活动,并要求刻录成关盘,既是学员培训成果的展示,也为全县提供了丰富的课例资源。每位学员的参与,突破了大规模培训实践环节的瓶颈,突出了教师培训的实践性。
二是加强交流,增强培训的反思性。教师的教学经历只有经过反思内化才能成为教学经验,不断的交流学习,也就会促进学员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从而相互之间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整个骨干培训中,我们为学员组织了多次的交流学习活动,包括“链式”指导活动,“展示课”交流活动,以及到市内名校的观摩学习活动,通过鲜活的课堂、真实的名校、热诚的师生,学员们不但开阔了眼界,更实现了与名校的交流、与名师的切磋。学员收获的不只是方法和技巧,更有教学理念的提升,关键是还会促动行为的转变。
三是强化带动,彰显培训的辐射性。在影子研修中,学员与基地学校的领行教师“同行同乐、共同发展”,带动了基地学校的教学研究活动;分赴全县中小学的`“展示课”交流活动,向全县中小学展示了骨干学员蓬勃的朝气和课改的热情,在全县掀起了骨干教师“展示课”交流的热潮,触动了各中小学学科教师的课改神经,这次活动在全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反响,显示了骨干培训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引领示范作用,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个、影响一校、带动一片”的培训效能。
“三五”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在我县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县其他培训项目开展培训工作的“示范”,特别是她所秉承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一直是我们做有“实效”教师培训工作的方向。
20xx年10月,在新任教师培训中加大行为培训力度,突破实践瓶颈。在集中培训阶段我们组织了两次到基地学校的教学实践活动。一次是参加“基地学校课堂开放活动”,基地学校将所有课堂开放出来,让学员自主选择课堂观课,并与指导教师现场议课。二次是参加“学员课堂开放活动”,基地学校将开放出所有课堂,让345名学员联系班级进课堂上课,并接受指导教师现场指导和评价。通过这些有效的实践方式,让新教师不但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学,还实现了动手做,提高了学员的教学实践能力。
20xx年4月,我们组织开展了“校本研修管理人员及指导教师培训”,此次培训重在交流、研讨、总结学校校本研修经验、模式。此次培训,我们采取了“现场会”、“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我们称为“两会模式”。学员通过现场观摩、亲身感受、小组交流、大会研讨、聆听讲座,既丰富了理论知识,积累了研修经验,更提高了研修水平,赢得了学员们的赞赏。
当前,教师培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整合县域教师培训、科研、电教等各方面的资源,促进县域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科的发展。
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完善对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及教师培训工作的考核和奖补机制。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 篇2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校本研修的质量,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xx年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省级培训工作的通知》,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全省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任务
实施20xx—20xx年培训规划,用四年的时间为全省每所小学培训1名语文、1名数学骨干教师,促进全省小学教师队伍的高位均衡发展。今年培训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各1500人。
二、培训对象
具有小学高级及以上职称,能承担本学科校本研修工作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或县(市、区)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近两年已参加过省级及以上培训的骨干教师不再选派。
三、培训内容和时间
总结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反思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掌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法,养成不断反思教学行为的习惯;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实施校本研修的能力和教科研水平。
集中培训5天,共40学时,记入继续教育学时。一般安排在暑期进行。
四、培训经费
培训经费由我厅全额承担,各培训单位不得向学员收取其他任何费用。我厅于年底前根据各培训单位的实际培训人数,按每人750元的标准拨付培训经费,学员的往返交通费由所在单位报销。教材由省教师培训中心编写、配发,我厅按50元/人的标准另行支付。
五、工作要求
请省教师培训中心根据培训的总体要求,分模块细化培训内容和学时,制定教学大纲。在内容的设计上,要体现从单一的学科知识的培训,向强调综合素养的培训的`转变;体现从单纯的按教材施教,向掌握完整的课程评价的能力的转变;体现从掌握应知应会内容,向培养自主研修能力的转变;体现从个人能力的培养,向校本研修、团队建设的领导力的培养的转变。采取指定单位、指定内容的形式,又好又省的做好培训过程的摄录和其他培训资源的积累工作。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 篇3
根据市骨干教师的整体培训精神,遵循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成长规律,渗透“教学科研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中国教育学会、市教科所、区教培中心资源,坚持按需施教,学、研、用结合,突出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先进性,探索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以“研究课堂教学、追求高效教学”为主要实践内容的教师文化;引导学员主动地与教学实践对话、与骨干班成员对话、与自我对话,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研究教材教法到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从重组织活动到重在培育研究状态;从关注狭隘经验到理念更新和文化再造,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以促进我市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工作目标
1、研究课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深入实践,提升教师的素质和实践智慧。
3、持续发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4、经验重组,促进骨干教师回学校后对校本教研的纵向发展。
三、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师德修养”为核心。具体分为以下三大板块:1、新理念;2、理论与技能;3、课堂实践。
1、新理念
了解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的职业修养,促进进教师的成长。
2、理论与技能。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相关学科知识、课堂教学技能、课堂观察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等内容的培训,提高参培教师理论文化素养,开拓视野,确立现代数学教学观念,增强理论思维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3、课堂实践。
学员深入到各个学校,通过课堂案例的深入剖析和研究,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常规,跟随指导教师听随堂课,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备课、说课、评课,每人至少上一节研究课。
四、研究方法
利用课堂观察技术,改进行为的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以“问题”为中心,将课堂中的`问题转化为专题,整合相关资源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五、研究途径
(一)专题研究课
采取“行动教育”模式开展工作,专题研讨“教师大比武”的各种课题。以课例为载体,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通过骨干班学员共同研究,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
第二阶段的专题研究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步骤开展研究:
1、由“区教师大比武”上交的初赛中选拔出研究的课例;
2、分成26个培训班学习小组,配备导师,并和参加赛课的教师随机抽签形成“学习共同体”;
3、针对抽取的课例研究并围绕主题,学科组进行集体研讨,形成同课异构研究方案;
4、“学习共同体”根据研讨内容,撰写课堂教学反思,上传博客圈;
5、由学员组长召集组员对活动进行总结,指定推荐组员就每次活动进行专题综述。
(二)课堂问题研究方法途径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 篇4
一、培训相关情况总结
1、培训目的:强化科技教师的科学素养,开拓教师的发展视野,转变教师的科学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升教师辅导学生开展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为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更加蓬勃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培训方式和内容:专家讲座、模拟学习、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培训方法交叉使用,培训重在创设情境,促使教师在与他人充分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界定、分析与解决。按以下七个学科:数学、物理与工程、化学、生物、计算机、地球与空间、环境科学来设立班,一个学科一个班,共计七个班,每班参训学员30人左右。
3、项目支持:《中国科协“科教合作”共建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项目,该项目由中国科协、华东师范大学和全国60所项目实验学校共同实施,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是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从精英转向大众的当代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研究》的子项目。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承办的此次培训活动是该项目开展的'“项目孵化”的相关工作。
4、参与此次培训的相关人员:
二、本人学习体会
首先,我最大的收获是跟黄教授系统地学习了如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包括:设计选题、撰写开题报告、撰写研究报告、准备答辩等,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案例讨论和实战练习。通过学习,我发现了以前工作中的一些不规范之处,思路也更加清晰了。
其次,通过黄教授的讲授我知道了很多生物学的前沿知识,尤其是植物生理学和细胞工程方面的,这些资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和科研都是很有用的。生物学科发展很快,我觉得,作为教师,我们应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知识结构才不会陈旧。
此外,生物班只有我一个学员是来自安徽的,我认识了多位四川的同仁以及三位宁夏的同仁,从他们那,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 篇5
20xx年新干县司法局在县关工委精心指导和各成员单位大力协作下,我局狠抓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XX年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建普法讲师团。我局组建了一支普法讲师团,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法制宣传教育骨干队伍。全体普法讲师团成员深入到全县各中小学开展法制讲课。将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举办专题讲座30场次。
受教育人数达5万余人次。
(二)完善法制副校长制度。今年,我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着力在全县完善了法制副校长制度,已有三十六所中小学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和校外法制辅导员。各中小学校每半年举办一次法律知识大讲座,促进了未成年人从小根植法制意识,全年共上法制课100场次;
(三)积极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我局还注意借助社会资源,与爱心阳光义工群合作,今年6月份组织义工成员深入到城乡5所中小学开展了“关爱留守学生、普法帮教进校园”活动,用县内身边案例说法,举办法制讲座,结对帮教千余名留守学生,受教育学生达x余名;今夏5、6月结合全县夏季百日严打整治和校园周边环境专项综合治理活动,我局要求各基层司法所在全县中小学校普遍性开展了一场法制讲座、召开一次法制主题班会,预防和减少校园违法犯罪现象。我局还挑选法律业务骨干收集县内案例编写了两本青少年法制教育读物,并将沉谜网瘾警示案例编进法制教育读本,该读物共印刷5万册,人手一册免费发放到全县中小学生手里,各校纷纷安排课时组织学习,取得良好效果。今年7月份,我局还在新干县报特开辟“法治新干”专栏,刊登50期。其中涉及青少年法制教育12期。
(四)积极为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法律援助中心和县赣泰律师事务所,开辟了青少年义务法律咨询热线,法援律师对初次犯罪的青少年进行“一对一”的正面法制教育和思想工作,促使违法青少年真诚悔过,争取依法从轻从宽处理,及时给予挽救,防止形成社会“渣滓”。法援律师还认真承办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案件。一年来,共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20件,依法维护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通过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既保障了未成年被告人的辩护权,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又增强了他们的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或重新犯罪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扎实做好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各基层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人员,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关心和帮助“回归”青少年,联合社区干部、包片民警、司法所人员、学校老师对失足青少年实施“一助一”结对子的帮教措施。
(六)发挥基层调解工作。在矛盾纠纷排调中,重点关注七类青少年。明确要求各乡镇司法所、村街民调会,在进行日常矛盾纠纷排调工作中将流动务工青年、行为不端的“双差生”和“流失生”、曾有不良记录的失足青少年、家庭教育失范的闲散少年、服刑人员子女、流浪儿童、留守儿童等七类青少年作为重点关注对象,掌握苗头动向,及时帮助解决困难,防患于未然。
(七)积极开展法治学校创建活动,渗透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今年法治县创建推进会结束后,司法局积极起草“法治学校创建活动”实施细则,并以县委政府的名义下发了[]117号文件,将其纳入全县普法依法治理综治目标考评中,我局以普法为契机,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将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作为重点,开展了法律进乡镇、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单位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法制环境。
二、XX年青少年普法工作打算
1.加强与政法部门、教育、工商、文广、工青妇等组织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和职能,配合好职能部门开展网吧、游戏厅专项整治活动,净化社会法治环境,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2.发挥四支普法宣传队伍作用(即普法讲师团、法制宣传员、“五老讲师团”、阳光义工群)。普法办要定期派出宣讲团成员为学生上法制课。并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热爱普法工作的志愿者联系,继续开展”关爱留守少年,普法帮教活动”;定期举办法制教师培训班,邀请专业律师和讲师团成员给学校兼职法制教师进行授课,提高学校法制教师业务素质。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需要在社会环境中耳濡目染,接受熏陶。司法局将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普法宣传板报、墙报、报告会、演讲会、座谈会、主题班会、法制课、知识竞赛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弘扬法纪,倡导正气,努力向青少年灌输各种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辨别是非,正确选择人生之路。
4.开展实践性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如组织开展模拟法庭、观看法制电影、参观看守所,与在押少年犯进行座谈,旁听法院公开审判等实地警示教育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实践中得到启迪,在警示中得到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远离诱惑,防范犯罪。
5.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等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督,铲除毒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社会丑恶现象。如发现未成年人上网吧、游戏厅的等现象,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配合好职能部门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6.预防完善罪后帮教机制,努力减少重新犯罪。对于因沉迷网吧和游戏走向犯罪的未成年人,要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政策,并针对其心理、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规,明之以法,使其迷途知返,走自新之路。
一年来,我局青少年普法宣传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参与,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强化青少年普法宣传,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 篇6
10月6日至10月20日,我有幸作为威海市唯一一名初中化学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教育部举办的“20__年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在为期十五天的培训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首先,跟随郑长龙教授走进《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及最新变化》,我懂得了教学“回归学科教育本原”的重要性;走进冯守华院士的专题讲座《化学学科基本思想——21世纪化学所面临的挑战》,我知道了“化学是一门核心的科学,创造与实用的科学”,知道了“化学的核心是反应”,明白了“好奇心源于进取心,兴趣源于知识格局”;聆听周仕东博士有关“化学科学探究”以及“化学教学研究方法”的精彩讲座,我知道了“探究”须是有意义的探究,“探究”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懂得了“Lessismore”教育理念的意义,清楚了“小题大做”对教师教学研究的益处……
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同学共勉,让我大开眼见。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很多的切实可行的妙招;懂得了教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越走越宽;知道了知识储备、文化积蓄、道德修养是教师成功的基石……
随着国培研修的不断深入,专家、学者和名师们给了我越来越多的教育启迪和先进教学理念,使我这个在发展道路上处处有遗憾的教师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找到了打开迷茫心结的钥匙。
其次,十几天的大学校园学习,让我仿佛回到大学时代,使我重新体会那充满激情与浪漫的大学生活。白天听讲座,夜晚写感悟、读书,这种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使我能够精心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让我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长的快乐。
再次,十几天的学习研修,我被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感动着。感动的热浪时刻包围我,冲击着我。一方面,每一位专家教授让我感动,他们的大智大慧让我感动,他们的远见卓识让我感动,他们的严谨认真让我感动,他们的热情好客让我感动,他们的平易近人让我感动。另一方面,每一位学员老师让我感动,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我感动,他们的勤勉好学让我感动,他们的锐意进取让我感动。总之,感动伴我一路学习,一路前行。这些感动化作内心的激情,催我奋进,促我成长。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 篇7
20xx年10月6日至10月20日,我有幸作为威海市唯一一名初中化学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了教育部举办“20xx年国培计划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在为期十五天的培训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首先,跟随郑长龙教授走进《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及最新变化》,我懂得了教学“回归学科教育本原”的重要性;走进冯守华院士的专题讲座《化学学科基本思想——21世纪化学所面临的挑战》,我知道了“化学是一门核心的科学,创造与实用的科学”,知道了“化学的核心是反应”,明白了“好奇心源于进取心,兴趣源于知识格局”;聆听周仕东博士有关“化学科学探究”以及“化学教学研究方法”的精彩讲座,我知道了“探究”须是有意义的探究,“探究”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懂得了“Lessismore!”教育理念的意义,清楚了“小题大做”对教师教学研究的益处。
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同学共勉,让我大开眼见。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学到了很多的切实可行的妙招;懂得了教师如何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越走越宽;知道了知识储备、文化积蓄、道德修养是教师成功的基石。
随着国培研修的不断深入,专家、学者和名师们给了我越来越多的教育启迪和先进教学理念,使我这个在发展道路上处处有遗憾的教师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找到了打开迷茫心结的钥匙。
其次,十几天的大学校园学习,让我仿佛回到大学时代,使我重新体会那充满激情与浪漫的大学生活。白天听讲座,夜晚写感悟、读书,这种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使我能够精心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让我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长的快乐。
再次,十几天的学习研修,我被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感动着。感动的热浪时刻包围我,冲击着我。一方面,每一位专家教授让我感动,他们的大智大慧让我感动,他们的远见卓识让我感动,他们的严谨认真让我感动,他们的热情好客让我感动,他们的平易近人让我感动。另一方面,每一位学员老师让我感动,他们的聪明才智让我感动,他们的勤勉好学让我感动,他们的锐意进取让我感动。总之,感动伴我一路学习,一路前行。这些感动化作内心的激情,催我奋进,促我成长。
现将所学精彩要点整理出来,与各位共勉。
1、教学要“回归学科教育的本原”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郑长龙教授说:化学教学要向生活回归,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是身边的那些熟悉的问题和事物。教师要从学科的本原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引导学会运用化学特有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化学,研究化学。要从学科高度看待所教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所教内容;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回归化学学科本原就是立足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使化学教育贴近生活,回归社会。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说到启发式教学,相信每位老师都有很多要说的话,也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认为所谓的“启发”就是“教师启,学生发”,因此当我们遇到学生面对我们的问题没有反应时,常抱怨学生“启而不发”。
然而这次的国培研修,听了路海东教授的讲座,我这个从教二十年的老教师如梦初醒,原来所谓的启发不是“教师启,学生发”,而是“教师启,教师发。”教学中教师的“启”和“发”要适时适度,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设置有效的“愤”与“悱”的情境,当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愤”与“悱”的状态时,教师适时地进行“启”与“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大声思维
即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讲出来。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是否完善,是否符合逻辑,因此“大声思维”既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完善自己体系。
4、化学是一门核心、创新与实用的科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守华指出:科学改变了人的认知,技术改变了生活生产方式,工程改变了世界。他认为学科是以“教学与积累”来传承、以“人与团队”来支撑、以“实验室与设备”为基础的知识体系。人们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必将产生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而这些技术发明只有转化为生产力,通过产业化形成资本,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
他说:化学是一门核心、创新和实用的科学,化学最重要的是创造新物质。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的本质,而且创造出新分子、新催化剂以及具有特殊反应性的新化合物。化学科学通过合成优美而对称的分子,赋予人们创造的艺术。化学以新方式重排原子,赋予人们创造劳动的机会,而这正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媲美的。他还指出了21世纪化学所面临的挑战,强调了化学与生物学、药物学、新功能材料设计与开发、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关系。所以说化学学科即可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为社会创造财富,是一门“核心”、“创新”、“实用”的学科。
5、化学习惯于从结构的观点看问题
冯院士从化学键到轨道杂化理论、价键理论、量子纠缠论等方面,介绍了合成化学的发展,例举了美日三位科学家共获20xx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实例,指出“分子聚集体的科学是化学发展的方向”。
6、好奇心源于进取心,兴趣源于知识格局。
冯院士以Jamesparsons发明固体燃料、NikolaTesla两手握电击的火花、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等精彩的事例阐述了“好奇心”源于进取心,“兴趣”源于知识格局的道理,启迪我们要有进取心,要有深厚的知识基础。
7、物质的基本形态
通常我们认为物质有三种存在状态,即:气态、液态、固态。其实物质的存在形态远不止这三种。冯院士告诉我们设计新概念材料的基础就是发现和研制新的物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物质的基本形态除气态、液态、固态之外,还有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激子凝聚态。其中第四、第五态已经被证实是存在的,第六、第七态还在论证中。
8、“Lessismore”的教育理念
“Lessismore。”是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在华东师大讲学时所说的一句话,即:“学习内容越少,学习的成果越多。”
回想我们的教学,为什么“讲了好多遍学生还是出错”?归结原因,就是我们“太热心”,说的太多,不懂得“Lessismore”的魅力。
教训是惨痛的。在提倡生命化教学的今天,我们教师不能在独霸课堂,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消化、巩固知识;要让学生“大声思维”,展示自我,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9、“探究”可能有多种结果,而发现只有一种结果
“科学探究”既是课标的内容之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我曾经认为自己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还算是搞得有模有样,然而听了周仕东博士的讲座后我方明白,原来自己所谓的“探究”充其量不过是发现学习,即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获得结论、交流讨论等等一系列的步骤,完成有关的任务,这看似很热闹,其实也只是验证了课本上或老师设计好的结论。这种“步调一致的结果”,完全没有学生自己创造的空间,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就可想而知了。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真应该好好想想。
10、今天的不方便是为了明天的更方便
“探究活动”费时费事,这是很多老师的同感,在暑期的远程研修中专家们也为我们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告诉我们“探究”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次的国培研修,专家再次强调了“探究”的重要性。确实,从一节课、一个课题来看,“探究”确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且从短时间的效果来看,“探究”不一定能马上收到有效的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探究”绝对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探究中,教师不要包办一切,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尽情地想,尽情地问,尽情地去探索,要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学生有了这样的探究活动训练,日后遇到问题一定会知道该怎样处理,所以说:“今天的不方便是为了明天的更方便。”
11、中考成绩一定是动手写出来的
学生进行动脑思考只是会做,但不一定能做对,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写以加深印象。当然动手写不是搞题海战术。
当然从专家那里所学到的远不止几段文字就能表达的,不过以上几点对我的触动最大,希望也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 篇8
紧张而又忙碌的个人研修时间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将近一年时间的个人研修,我的水平和能力有了提高,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同时也让我感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强化了加强学习的观念。
通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我深深地认识到,要想在急速发展的社会中当好一名中学语文骨干教师,不加强学习是万万不行的;集中学习中自己对老师讲的很多观念、方法、策略感到很陌生,就是因为自己平时没有坚持学习,一直在“吃老本”。返回学校后,我认真整理了集中培训所学的内容,并及时对相关课程进行的“回头看”。我还买了《新课程与多元智能理论》、《语文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初中版)》、《语文阅读教学新视野》等几本书,利用课余时间把这些书认真地看了一遍,收获颇丰。回校时,我自己买了几本书。这些书不但提高了我的师德修养,同时更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通过广泛阅读,充实、更新了自己的专业知识,领悟到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注意多钻研、勤思考,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在总结和反思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近期内,我还精读了《中小学教学管理基准》、《当代教育新视野》、《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常用软件课件制作教程》、《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等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及时提升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手段,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
二、围绕科研课题进行学习和研究。
针对自己的工作实际,选定了《中学生作文有效评改策略研究》这一微型科研课题。并围绕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学习,寻找国内同一内容的相关资料进行学习。20__年11月,我主持研究的“创新写作教学”课题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重点科研项目“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吸收为子课题,现在已经进入具体研究阶段。研究中,作为课题负责人,我既注重抓课题管理,更注重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各项研究与实验活动,尤其注意通过课题活动的开展,想方设法搞好作文教学的创新研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现在可以自豪的说,这一愿望正在逐步变为现实,我所教班级的学生作文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写作兴趣也日渐浓厚。今年,我辅导的学生作文《难忘20__》、《母亲,冬日里的太阳》参加作文比赛获一、二等奖。
三、积极参加公开课和研究课活动。
坚持参加每周一次以上多媒体公开课和研究课教学活动,其中,个人执教的多媒体公开课《与朱元思书》参加桂阳县20__年中学语文教学比武获一等奖。
四、认真指导青年教师搞好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参加写作课题研究。
在这一年中,作为学校领导,我联系指#工作总结# 导语文组。工作中,注意重点突出对新课程标准的辅导学习,结合我自身在教学中的体会让老师们对课程标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同时注意深入课堂听课(计划式和推门式),随后着重对上课老师在阅读教学环节的有效性、作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和对语文课堂的驾驭等三方面进行指导。一年来,受指导的新教师进步很大,成效也很显著。其中曾林中、彭昭良两位老师的阅读教学进步很大,深受学生喜欢。我个人指导学生作文公开发表1篇,获奖3篇,市县级奖2篇,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五、三点比较顺手的做法。
在研修中,尝试过几种方法去稳固学生的根基,其中比较顺手的有两点:
一是坚持语言积累指导。《新课标》突出强调了语言的积累。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在作文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在课外阅读中,对自己喜欢的语言,能大体理解它的意思,摘抄下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理解了的语言在记忆仓库中处于激活状态,才能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才能文思如泉涌,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是强化逆向思维训练。苏东坡曾说过:“文章最忌随人后”,陆游也说过:“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要创新,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为此,我一直注意强化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即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一反传统看法,想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求异性、独创性。运用逆向思维审题构思,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如班门弄斧,通常用来比喻和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敢在行家面前显示自己本领的人。如果运用逆向思维,便可以从中演化出“班门弄斧又何妨,这种胆识和魄力不正是改革中每一个成功者所必有的吗?”这样的见解常能使人耳目一新。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让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谁最聪明谁最愚蠢?皇帝大臣是否愚蠢,为什么?经过讨论,皇帝大臣并不愚蠢,只是因为他们昏庸虚伪才造成他们的愚蠢。讨论中逆向思维活跃,讨论的结果,主题明确而清楚。
三是注意抓作文的训练时机。作文的训练时机,以教师的目的,有计划的安排为主,也可以在“计划外”产生。好的教师应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即兴作文的训练。因为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在突发事件中,学生会有感而发。在不经意间表达出更真实,更自然的思想感情,展现出他们激-情的一面。所以教师善于抓住时机开展即兴作文训练,极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写作创造力。例如:前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铺天盖地,引起了同学的兴趣。学生站在阳台上望着天空,欢呼雀跃。我索性让学生放下课本,到楼下亲身感受雪的魅力,有的学生玩的连鞋子湿了也不肯罢手。到了第二天,在操场上积起了厚厚一层雪,从教学楼往下望,象一块雪白的地毯,在加上四周青树上开出的银花,更显得美不胜收。眼前的美景令人心动,学生到雪地上跑,学生象放飞的小鸟,在雪地上尽情的飞啊,飞啊,刹时,雪地上画出了图案,多美啊!然后让他们扔雪球、堆雪人、打雪仗,玩够了让他们进教室,谈感受、谈体会,说关系。有的学生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感受。还有的学生发挥奇思妙想,叙说了心中的一个美丽的童话。由于抓住了训练时机,学生们情动而辞发。在这个过程中,描述,抒情,想象结合在一起。不同的表达方式都得以训练。从口头作文整理成书面作文,大家普遍完成的比较好。这样的即兴训练,既能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实在不容疏忽。
当然,由于研修时间不长,对专家、教授的讲座还没有从深层次上予以领会,加上学校管理事务较多,个人的进步还不大,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还有待加强,研究的思路也有待进一步拓宽,在集体备课上还应努力开拓出操作性强的新路子,提高教学实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专业研修,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中学语文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 篇9
现将所学精彩要点整理出来,与各位共勉。
1.教学要“回归学科教育的本原”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郑长龙教授说:化学教学要向生活回归,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是身边的那些熟悉的问题和事物。教师要从学科的本原上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引导学会运用化学特有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化学,研究化学。要从学科高度看待所教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所教内容;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回归化学学科本原就是立足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使化学教育贴近生活,回归社会。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说到启发式教学,相信每位老师都有很多要说的话,也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样,认为所谓的“启发”就是“教师启,学生发”,因此当我们遇到学生面对我们的问题没有反应时,常抱怨学生“启而不发”。
然而这次的国培研修,听了路海东教授的讲座,我这个从教二十年的老教师如梦初醒,原来所谓的启发不是“教师启,学生发”,而是“教师启,教师发。”教学中教师的“启”和“发”要适时适度,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设置有效的“愤”与“悱”的情境,当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愤”与“悱”的状态时,教师适时地进行“启”与“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大声思维
即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讲出来。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是否完善,是否符合逻辑,因此“大声思维”既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完善自己体系。
4.化学是一门核心、创新与实用的科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冯守华指出:科学改变了人的认知,技术改变了生活生产方式,工程改变了世界。他认为学科是以“教学与积累”来传承、以“人与团队”来支撑、以“实验室与设备”为基础的知识体系。人们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必将产生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而这些技术发明只有转化为生产力,通过产业化形成资本,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
他说:化学是一门核心、创新和实用的科学,化学最重要的是创造新物质。化学不仅研究自然界的本质,而且创造出新分子、新催化剂以及具有特殊反应性的新化合物。化学科学通过合成优美而对称的分子,赋予人们创造的艺术。化学以新方式重排原子,赋予人们创造劳动的机会,而这正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媲美的。他还指出了21世纪化学所面临的挑战,强调了化学与生物学、药物学、新功能材料设计与开发、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关系。所以说化学学科即可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为社会创造财富,是一门“核心”、“创新”、“实用”的学科。
5.化学习惯于从结构的观点看问题
冯院士从化学键到轨道杂化理论、价键理论、量子纠缠论等方面,介绍了合成化学的发展,例举了美日三位科学家共获20__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实例,指出“分子聚集体的科学是化学发展的方向”。
6.好奇心源于进取心,兴趣源于知识格局。
冯院士以Jamesparsons发明固体燃料、NikolaTesla两手握电击的火花、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等精彩的事例阐述了“好奇心”源于进取心,“兴趣”源于知识格局的道理,启迪我们要有进取心,要有深厚的知识基础。
7.物质的基本形态
通常我们认为物质有三种存在状态,即:气态、液态、固态。其实物质的存在形态远不止这三种。冯院士告诉我们设计新概念材料的基础就是发现和研制新的物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发现物质的基本形态除气态、液态、固态之外,还有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激子凝聚态。其中第四、第五态已经被证实是存在的,第六、第七态还在论证中。
8.“Lessismore”的教育理念
“Lessismore。”是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在华东师大讲学时所说的一句话,即:“学习内容越少,学习的成果越多。”
回想我们的教学,为什么“讲了好多遍学生还是出错”?归结原因,就是我们“太热心”,说的太多,不懂得“Lessismore”的魅力。
教训是惨痛的。在提倡生命化教学的今天,我们教师不能在独霸课堂,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消化、巩固知识;要让学生“大声思维”,展示自我,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9.“探究”可能有多种结果,而发现只有一种结果
“科学探究”既是课标的内容之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我曾经认为自己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还算是搞得有模有样,然而听了周仕东博士的讲座后我方明白,原来自己所谓的“探究”充其量不过是发现学习,即学生按照老师预设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获得结论、交流讨论等等一系列的步骤,完成有关的任务,这看似很热闹,其实也只是验证了课本上或老师设计好的结论。这种“步调一致的结果”,完全没有学生自己创造的空间,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就可想而知了。如何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们真应该好好想想。
10.今天的不方便是为了明天的更方便
“探究活动”费时费事,这是很多老师的同感,在暑期的远程研修中专家们也为我们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告诉我们“探究”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次的国培研修,专家再次强调了“探究”的重要性。确实,从一节课、一个课题来看,“探究”确实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并且从短时间的效果来看,“探究”不一定能马上收到有效的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探究”绝对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探究中,教师不要包办一切,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尽情地想,尽情地问,尽情地去探索,要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学生有了这样的探究活动训练,日后遇到问题一定会知道该怎样处理,所以说:“今天的不方便是为了明天的更方便。”
11.中考成绩一定是动手写出来的
学生进行动脑思考只是会做,但不一定能做对,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动手写以加深印象。当然动手写不是搞题海战术。
当然从专家那里所学到的远不止几段文字就能表达的,不过以上几点对我的触动最大,希望也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 篇10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两个月的骨干教师研修已经接近尾声了。我庆幸能够成为骨干教师中的一员,因为在这段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在如饥似渴的知识充电过程中,不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提升了理论素养、转变了教学理念;既获得了视听的享受,又得到了精神的洗礼。
每天都在紧张忙碌之中度过,夜深人静时,坐在电脑前,倾听专家的讲解、在线研讨交流、阅读教育教学书刊、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虽然辛苦,但却乐在其中。每天用心地去解读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在交流互动中取长补短,在自主研修中提升,抒发内心真实的感悟,认真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感受着不断充实丰富自己的成长过程,享受着生命拔节的快乐。
一、让学习成为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
在“走进北师大”学习的过程中,真可谓是大开眼界,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成功的教学经验、科学的管理方法的同时,我也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与名校名师的差距,这差距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精深,源于知识视野不够开阔,源于教育理论功底不够深厚,而这些知识的积累只有靠读书学习来实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如同这源头活水,它会保持我们的专业成长之渠清澈无比。我想,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我相信,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一定会不断成长。
二、让反思成为专业成长的铺路基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句话用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上同样适用。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这次培训中,培训组织者为我们提供了交流反思的平台,启发我们不要只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要时常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有哪些成功之处,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改进,只有坚持长期反思,才能逐渐提升教学能力。
“学无止境”,让我们借这次国培之机,开始我们的专业成长之旅,多学习,引入源头活水,勤思考,铺下坚实的基石,最终才有可能攀上成长的巅峰。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 篇11
防未成年人犯罪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为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落实任务
为加强对法制教育的管理,我校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由邵培志校长担任组长,赵金喜副校长担任副组长,教育处及少队部总辅导员和班主任任组员。形成了校长负总责,总辅导员负责组织安排教育工作,其他成员负责具体实施的教育。领导小组经常组织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和解决法制教育中出现和存在的新问题,并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对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宣传、指导、监督协调作用,以确保我校法制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二、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质
通过各种政治学习、业务培训,通过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小学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使广大教职工增强了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自觉性,杜绝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行为的现象,明确了学校在未成年人保护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要求与法律责任。帮助教师确立了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生更重要的意识,加强帮教转化工作。对于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生,建立了帮教转化制度,充分发挥政教处及班主任队伍的作用,每人都当后进生的促进者。在工作中多给后进生一份理解,一份关心,一份爱心,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转化环境。
三、开展"学法、知法、守法"活动,提高学生法律水平
在法制教育工作中,我校除了利用周一升旗仪式上国旗下讲话外,我们还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1、在班级中开展主题班会。我们开展了以“守法小公民”主题班会。活动中,学生各抒己见,气氛热烈,从中懂得从小应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不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现不良行为倾向应及时纠正;应不断增强道德和法律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常识和法律素质。
2、法制教育与行为规范相结合。几年来,我校把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作为一个重点,将学生行为规范细化为国旗、国歌、国徽的认识教育及进校、离校、对人有礼貌、走楼梯要求、保护校园环境、爱护公共财物、见垃圾就捡等行为,收到良好效果。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 篇12
本学年,我校校本研修的活动安排的丰富多彩而又理论实际结合,深得教师好评。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以教育局、进修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意见为指导,积极贯彻以人为本和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理念,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校本研修。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深入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良、教学基本功过硬的教师队伍,开创我校教师培训工作新格局。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概况
1、围绕校本研修主题“敦本务实厚德致远——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学习教育理论,进行自我反思与提高通过对教育名家,如陶行知、于漪、于永正、朱永新、顾泠沅、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教育论著的学习,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使育人理念与时俱进。
2、长期聘请一位校外专家,结合本校和临时来校交流的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开阔教师视野,为教师搭建实现理想的平台,提高教师素养。
3、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切实加强校本培训力度,教师的全员培训率达100%。
4、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市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市德育先进评比等各级各类竞赛评比。通过创造分享和引领的平台,教师从不同的德育工作角度交流日常工作中的成功育人经验,以点带面,使更多教师在学习和借鉴中思考、解决自己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5、学校充分挖掘资源,开展案例分析。紧密结合教师的德育工作实际,征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代表性的真实案例,以“问题”的处理过程和解决方法为中心,开展案例分析研讨,通过问题再现进行问题再处理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师育人工作水平。大力宣传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育人经验,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6、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以讲座学习活动为载体,对教师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增强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幸福感。根据学校工作计
划和上级文件精神,发动教师撰写学习心得。学校行政班子成员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带头教学、带头上课、带头撰写文章、带头听课。
7、学校为全体教师提供集中的学习研讨时间,为全校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促使教师不断成长;为教师购买各种书籍和教辅资料供教师学习研究。
8、加强管理,做好校本研修及师资培训工作。积极推进师训工作的层级管理。校级决策层(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把握师训工作的全面;培训执行层(教导处组织和开展教师培训、校本研修活动,提高研修水平;办公室、年级组基础层(各办公室主任会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动员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培训,以组为单位主持校本研修活动。
二、取得成绩
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有所提高。xx老师获慈溪市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三等奖;获慈溪市“优秀教师”称号;获宁波市“优秀教练员”称号;获慈溪市“敬老尊老好校长”称号;xx老师被评为慈溪市第十四届艺术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xx老师获慈溪市阅读分享微视频大赛一等奖;等九位老师指导的学生分获慈溪市第十九届“小八仙”大会师一二三等奖;xx老师的德育管理论文《搭建高效平台,打造精彩校园——浅谈农村小学的发展途径》获市20__年《我与课改》征文活动三等奖。
教师德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也为学校带来了一系列集体荣誉xx市中小学智慧校园,xx市五星级活力基层工会,xx市5A级等级平安校园,第十四届艺术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xx市中小学体育评估工作优秀级学校,xx市课堂器乐现场比赛一等奖等。
骨干教师研修培训总结 篇13
20xx年7月7日下午华东师大教育学博士、教育管理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讲座《重建课堂文化:为思维而教》。
xx教授从她们曾做的一项研究“沪港两地课堂文化比较研究”为切入点,展示了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教育课堂的不同,就中小学校开展思维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了为思维而教的课堂文化、思维教学的学科视界、思维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及追求道德文化、培养学生思维人格等。教师理性(做“象教师的人”——传统文化的影响)的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很理性!不能收藏自己的个性!所有教师的风格差距不大!
她在课堂文化中从课堂风格的感性与理性、课堂思维的归纳与演绎、课堂内容的文以载道与回归生活、课堂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严谨四个方面讲述了香港教育与内地教育(包括上海这种走在时代前沿的大都市)的各方面的差异。
她在此举到一个实例:在沪港老师交流上课中,一名上海老师给香港学生上课,讲“愚公移山”这一课,教案设计中有一个问题,其实也是我们的常规设计的问题:愚公要移山到底傻不傻?按照我们的思路,我们的学生一定刚开始会说傻,但在我们的长期的教学影响,在老师的引导下会逐渐进入到精神层面,开始会说傻,逐步引导为总结愚公精神,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等等。但在香港,学生们由于文化背景的影响,根本不买账,怎么都无法认同教师的引导,就争论说:愚公干吗要移山,为什么不挖个山洞,术士可以节约好多时间与资源么;有人说为什么不架个索道;更有甚者说,愚公为什么不搬家,大山影响他的出行,搬个家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么……就这样争论不休,一节课只完成了一大半,就就无法进行,演变成争论课。这就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教育模式的差异。
其中还举到一个香港教师在上海的授课。讲到成语造句“如果我这次考不好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