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黄河铁桥的导游词

2024-12-25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2024年甘肃黄河铁桥的导游词(精选5篇)

2024年甘肃黄河铁桥的导游词 篇1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铁桥长233。33米,宽7。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其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名叫镇远桥。根据清道光“兰州府志”记载,该桥以二十四艘大船贯连,浮于河面,冬拆夏设。严冬时黄河结冰,车马都可通行。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20xx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 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33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 导,建起了长达233。33米,宽7。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人民政府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2024年甘肃黄河铁桥的导游词 篇2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20_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1920_年,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920_年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2024年甘肃黄河铁桥的导游词 篇3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兰州城内水域并不像其下游那样开阔,但兰州人近年投入巨资打造的四十里黄河风情线却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就连一些南方的游客也盛赞其美丽。

  近年才建成的七里河黄河大桥,气势雄伟,造型独特,其主桥墩虽仅有三个,却依仗桥面上有两束起牵拉作用的钢管,从而使大桥更加坚固悦目。

  位于大桥不远的“黄河母亲”雕像可谓天下闻名,故而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人在此摄影留念。而离“黄河母亲”不远的“兰州水车园”,那两轮高达数十米的水车虽已“赋闲”不用,却似在诉说兰州黄河的过去。水车系明代兰州段家台人段续所创,曾悠悠灌溉了黄河两岸的万亩良田。然最令人感奋的当属离“水车园”不远的黄河索道。远远望去,只见载人的电缆车正徐徐从河南岸向河北岸滑去,而滚滚奔涌的黄河则被飞越而过。

  河对岸的白塔山,巍峨起伏,大有拱抱金城之势。立白塔下,可俯瞰山下的黄河及兰州全城,虽无“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势却犹如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让人面对美景,赞叹不已。 兰州沿河而建的黄河风情线,像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据说,兰州为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准备把“两山、两线、两园”都纳入到黄河风情线的建设议程。

2024年甘肃黄河铁桥的导游词 篇4

  为了切实保护和维护铁桥,甘肃洋务总局于宣统元年()十月初九专门颁布了管理铁桥暨岁修铁桥法程以及巡兵站岗、车马行人来往条规。管理暨岁修法程共10条,详细规定了铁桥平时的养护、维修规则和具体方法。如规定铁桥每年八月必须油漆一次,“油桥物料,用鱼油和红色膏为之,每斤兑松香水三两,不计斤两多寡,总以油完为止。”“铁桥上下一切螺丝钉,凡用白粉油者,每七日上紧一次”,“稍有损坏,当即更换”。铁桥招募巡兵12名,分三班倒巡逻,两名分站南北码头,两名站在桥中间,“凡车马人民之行不合法者,均须随时指点。”并且规定车马走中间,行人走两边,由北而南者靠东,由南而北者靠西,无论是车马行人皆需鱼贯而行,“毋得久立观望,有碍通行。”载货过重的车辆,不宜并驾齐驱,以防损坏桥板……宣统二年()五月二十,针对有人在铁桥上驰骋车马的现象,兰州巡警道、甘肃洋务总局专门发布了一道严禁在铁桥上驰跑车马的禁令,规定“嗣后,行过铁桥,无论车马,务须缓辔徐行,不准驰骤急跑。倘敢不遵,即由站岗巡兵扭送来局。轻则责罚,重则枷号示众。”,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由当时的甘肃省主席刘郁芬手书的“中山桥”匾额,被悬挂于铁桥南面的牌厦上,“第一桥”从此改名中山桥,沿用至今。

2024年甘肃黄河铁桥的导游词 篇5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

  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而:

  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冬季,黄河结冰,行人和车马要过黄河,就只有靠冰“桥”。翌年,河冰消融,又重新搭浮桥,不但十分麻烦,而且一年之中拆了建,建了又拆,耗资巨大。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将军宋国公冯胜与元将廓扩铁木尔(王保保)作战时,在七里河(今七里河黄河大桥西500米处)搭造了浮桥,这是兰州地区最早的黄河浮桥。但这座浮桥当时只是为了方便军队渡河,仗一打完就拆除了。洪武八年(1375),卫国公邓愈率军平定河西,在城西十里建浮桥,以运送粮饷,命名为“镇远浮桥”。20xx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4),兰州卫指挥佥事扬廉,将浮桥移至“河水少缓,近且易守”的白塔山下,因为靠近城区,除了军事用途外,这座黄河浮桥也成了黄河历史上第一座可供民众过河的浮桥。

  ,总办甘肃洋务的彭英甲奏清朝廷,批准修建黄河铁桥,并在10月以16.5万两白银包工包料的总价承包价德国泰来洋行,合同规定,铁桥自完工之日起保固八十年。黄河铁桥竣工之后,实际耗银30.66万两。

  修建铁桥所用的钢材、水泥等材料都是从德国购置,海运到天津,由京奉铁路运到北京丰台火车站,再由京汉铁路运到河南新乡。从新乡取道西安,分36批,用马车运到兰州。

  一个清晨,数十辆大马车浩浩荡荡从新乡火车站简陋的货场里潮水般涌了出来,车轮声,马蹄声,铃铛声,还有梆子,秦腔,花儿,马的嘶鸣,汇成了一曲众声混杂的交响乐,响彻漫漫古道,从新乡到西安,从西安到兰州,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到第二年五月……

  桥建成后,两边建了两座分别刻有“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的大石坊,分别有楹联:

  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第一桥。

  天险化康衢直入海市楼中现不住法;

  河蠕开画本安得云梯天外作如是观。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

  中山桥不但经受了三次黄河特大流量的考验,而且在1949年8月26日的解放兰州战役中,炮弹击中了过桥的两辆国民党军车,车上弹药爆炸,大火烧毁了桥南端18节木桥面和部分纵梁。军管会组织了300多人星夜抢修。

  1954年,兰州市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了五座弧形钢架拱梁,将原来的木板桥面全部换成现在的铁板桥面。现在兰州市的桥梁已达十余座,使自西固达川入境从榆中与白银交界的乌金峡出境,在兰州境内全长152公里的黄河成为桥梁最密集的河段。

  铁桥古渡老斜阳,塔影河声寻旧梦……

  今天,中山桥的观赏价值、历史和文物价值,已远远大于它的交通价值,成为百里黄河风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