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蟒河导游词

2024-09-03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山西蟒河导游词(精选3篇)

山西蟒河导游词 篇1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现在我把景区给大家作个简单介绍:蟒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南部蟒河镇一带,距阳城县40公里,它四面环山,中为谷地。它北承太岳,东接太行,西依中条,南连王屋,地理位置特殊,居温带之南缘,亚热带之北界,1998年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蟒河景区东起三盘山,西至砥柱山,南至河南省界,北达花园岭,全区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9公里,总面积55.73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45.74平方公里.是集人文、山水、动植物等景观于一体的著名旅游区。景区内地貌以深涧、峡谷、奇峰为主。海拔最高的指柱山1572.6米。河谷最低处拐庄为300米,平均海拔为800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4℃,无霜期180天。年降水量600~900毫米。空气温和湿润,受气候影响不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千种生灵万种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素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称。

  目前景区有各种动物285种,其中鸟类214种,兽类43种,两栖爬行类28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黑鹳,金钱豹,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猕猴,大鲵(娃娃鱼)。景区共有种子植物 88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无喙兰,国家二级保护的植物有:山白树,连香树,药用植物有:山萸,连翘,五味子,天麻等百余种。其中以山萸最多,药用价值极高,现在景区约有7~8万株,年产量约30~50吨。质优色美,名列全国榜首,为蟒河地区的特产。因此蟒河又被称为“山萸之乡”,为我国四大山萸产地之一,因此这里的空气中含有各种中草药释放出来的气味。据专家讲,呼吸蟒河的空气,就像清洗皮肤一样清洗呼吸道。据统计,蟒河村内近百年没人得过癌症,呼吸道等疾病。

  蟒河的山水景观,有“奇”,“幽”,“秀”,“险”,四大特点。素有“黄土高原小桂林”的美称。蟒河的山层峦叠嶂,诸峰错列,有拔地而起的“望蟒孤峰”,有酷似天斧的“铡刀缝”,有振翅欲飞的“孔雀峰”,有形似莲花的“莲花峰”,雄视千古的“指柱山”,有中通一孔的“窟窿山”,连绵不绝的“三盘山”,“五指山”,“绿化亭”,还有“石人山”,“石斧山”等。蟒河之水洞中来,悬者为瀑,落者为潭,走者为湍,停者为泓。有清泉喷涌的“出水口”,有曲折回绕的“二龙戏珠”,有光洁如镜的“养心池”,还有“天龙瀑”,“神龟池”,“翡翠池”,“蟒湖”等。为黄土高原罕见的一处水景富集区。蟒河的洞幽深莫测,其中黑龙,黄龙,白龙三洞,被称为“幽洞三绝”。蟒河的峡谷曲径通幽,每一处每一景都有美丽的传说。

  目前,经蟒河旅游有限责任公司大力开发。使它集地质地貌,秀美山川,野生动植物等观赏,休闲,娱乐为一体,具有极大的旅游价值,特别是那数百万年形成的地表钙化景观,为我国东部唯一的钙化型峡谷风光。据中科院地质学家李永兵教授研究,有资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除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还有许多美丽动听的人文传说。历史上舜渔获泽,汤王祈雨,穆王东巡,唐代杰出的诗人王维,李商隐都来过这里。

山西蟒河导游词 篇2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蟒河位于阳城县城南33千米的蟒河与河南省济源市交界处,总面积达5573公顷,是保护猕猴和亚热带植被为主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经过2千米的盘山路,我们来到了蟒河。一下车,四面环山的沟谷中,有一条碧绿如翡翠般的大河映入我的眼帘,它清澈见底,湖泊与湖泊之间有一级级高低错落的石阶,水流下来,形成了一个个小瀑布。我们沿着这条河,继续向景区深处行进。沿着小路一直向上攀行,我们来到了猴山。在这儿,只要你稍不留神,一只猴子就会窜出来抢你手中的食物,这里的猴子可一点儿也不怕人。

  到了山顶,随着饲养员一声哨响,四面八方的猴子都向一块聚拢来。等在这里的游客,早已拿出吃的,准备招待可爱的猴子们。它们见了食物,迫不及待地去拿,有的人吓得扔下东西就跑,有的猴子更热情,一下子就扑到了游客身上,吓得游客“哇哇”大叫。我呢,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这么多的猴子,心里又激动又害怕,生怕它们突然扑上来。我给它们喂食时总是把吃的一扔就躲到了一边。再看爸爸,他手里拿着馍片,轻轻给了猴子,我也来试试,啊!我成功了,它们挺通人性的。吃饱了的猴子们有的喝水,有的玩耍,有的爬树……好像这里一个人也没有。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猴山,接着来到饮马泉。在这里,我发现了许多小蝌蚪,小螃蟹。

  看,那有一条瀑布,清凉的泉水从岩壁上流泻下来,一阵风吹过,水花飞溅,又好看,又凉爽。来到饮马泉下游,我看见许多人的蹲在河边,咦,他们在干什么?我走过去一看,啊,原来他们在捉螃蟹,我们也赶紧跑过去加入到他们的阵营中。我翻动石块,呀!运气不错,我很开就发现了一只螃蟹的踪迹,我赶紧叫;“妈妈,妈妈,快来呀!”为了这小家伙,可怜的妈妈被夹了一下,不过,这也是我们的战利品。爸爸也来帮忙,很快,又捉了七八只,我们满载而归。

  蟒河风景如画,水清如碧玉,山秀如诗画,是一幅仙山秀水的自然画卷。

山西蟒河导游词 篇3

  在弥陀殿佛坛上是铜铸的阿弥陀佛,前面是释迦牟尼像,东西两侧是泥塑的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这两尊泥塑可以说是广胜寺的泥墪精华,她们面庞丰满,衣带飘洒,比例适度,姿态优美,是元代泥塑中的佳作,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点:从前面看是直立的,从后面和侧面看都是向前倾的,从艺术上讲塑像的比例是适度的,并且给广大游客一种亲切的感觉,虽然塑像前倾,可它经历了数百年的沧桑,清康熙年间八级地震也没能改变他的形象,可见它有可相当深奥的力学原理请看这些经柜,在佛教经典史上闻名中外的罕世孤本金版藏经(俗称赵城经藏)就曾存放在这里,现在这部藏经做为国家一级文物收藏在北京图书馆。这部浩瀚的佛教典籍是东汉至北宋年间的著名高僧积数代辛苦而写成的。参加编撰、翻译的中外高僧多达三百多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安世高、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等人。这部经典编写完后,在金皇统九年(1149年)由以山西平水县(今临汾)的尼姑崔法珍断臂盟誓,化缘募捐长达三下余年,共请名师高手篆刻了二十五年,才使世界第一个七千卷的大型巨典式大藏经典得以问世,当时共印刷了43部,每部七千卷,但现在只留下一部,也就是曾经存放在这里的汇集了佛经、史料,并且字刚劲,雕刻工整,纸质优良,印刷清楚,是极为珍贵的罕世孤本。现在这里存放的是以为蓝本的名为“中华大藏经”,请各位到前殿的后大门,这里坐的是大肚弥勒佛,他大肚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扡所以坐在弥陀佛之后,因为他是未来佛,是佛的第二梯队,他在修行56亿七千万年之后才能成为真正的佛。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中殿-大雄宝殿,在参观之前请各位先仔细看一下中殿前面的这二棵柏树,它们都是唐柏,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左侧的柏树向右扭,右侧的柏树向左扭,被称为“广胜寺一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没有科学的答案。

  现在请各位参观中殿,又叫大雄宝殿,它是佛教寺院的中心所在殿内中间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两侧是文殊和普贤菩萨,这几尊佛像是木雕的,佛像体态丰满,形象逼真,再请看这佛龛木雕的花卉等图案都是非常精美的,这些都是明代的木雕精品,各位抬头看这块“光辉万古”的牌匾,这是清朝的第三个皇帝雍正亲笔书写的,是该寺的镇山之宝。大雄宝殿两侧是铁铸的十八罗汉,他们神态各异,各有千秋,释迦佛的背后不坐着观音菩萨,因为背对而坐也称为倒坐观音,两侧是其左右胁侍善财童子和龙女称为童子拜观音。

  在往后殿走的途中我们要路过两个偏殿:一是地藏王殿,中间端坐的是地藏王菩萨,他是地府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两侧各有五位阎君,在下方还有6位判官,两边的童男童女手里拿的是生死薄,在这里组成了一冥府世界。

  后殿称为毗卢殿,又叫天中天殿,它是元代大至二年(1309年)创建,明弘治十年(1497年)重修殿内的神台上供有主佛三尊,中间是毗卢佛,左边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右边是东方药师佛,前面是四大菩萨,他们分别是浙江普陀山的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四川峨嵋山的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的地藏菩萨。

  前面的是铜铸千佛台,释迦牟尼稳坐莲花台,高2.02米,周围的小佛像整整有一千个,所以称为千佛台,殿的东西墙壁绘有五十三佛像,系明代所绘,下方的木雕神龛里是三十五佛,铁铸与墙壁上所绘的五十三佛像加起来和称八十八佛,在殿内的四个角有四大圣王在大殿的门内侧是哼哈二将(哼:红脸,名郑伦;哈:黑脸,名陈其)他们被为守门神.

  各位请看,在前明间隔扇上碉楼着六种圆心相交的漆花,匠心独具,极其精美,请各位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下,它可以构成好几种图案,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等.

  在后殿的外面墙上二个石碑,一个是唐王李世民为广胜寺书写的,一个是汾阳王郭子仪写的奏章。

  后殿的后面有一洞,人称神仙洞,关于这个洞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唐朝时,广胜寺紫气缭绕,山青水秀,香客众多是出家修行的好地方。有一天傍晚,来了一个鹤发童颜的道人,要求借宿,但寺内实在找不到可住的地方,道人见住持十分为难,便说:只要有个小洞,能栖身即可。住持无耐,只好交款道领到后院小崖上的石洞里,抱歉地说:只有这个地方。道人笑着说:正好正好。次日凌晨,住持去请道人用斋,发现道人不见了,众僧非常非常奇怪,寺门未开,道人怎么出去的?正在纷纷议论,住持看见壁上有诗一首,墨迹未干,上写“洞府别有天,宾至伴云眠,来朝庐山去,此处好参禅”,有人发现这是一首藏头诗,其义是“此处好参禅”,主持便命人在洞口挖了一个小洞,内塑吕洞宾像,此后人们便将这里称为“神仙洞”。

  (引游客至下寺)我们现在来到的是下寺的山门,这座殿称为天王殿,是一座元代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檐下无廊柱,天王殿的后面是下寺的前殿,是明代重修的,在两侧还有清代增建的钟楼和鼓楼。下寺的主殿是大佛殿,殿堂体形庞大,气势威严,面宽九丈四尺,单檐歇山顶式的建筑,门额上挂有巨大匾额,匾上有赵城知县李寿芝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根据李白的一首诗的内容而所书的四个浑圆的大字,十分引人注目。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