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福建开元寺的导游词范文

2024-07-2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介绍福建开元寺的导游词范文(精选3篇)

介绍福建开元寺的导游词范文 篇1

  泉州开元寺的檀樾主黄守恭,为轩辕黄帝子有熊氏之后。据《江夏紫云黄氏大成宗谱》记载,黄守恭为黄姓一世祖第一百一十二世子孙,生于贞观三年(620xx年),卒于先天元年(720xx年)。

  黄守恭为官泉州(另说,黄守恭家中种桑养蚕,为泉州最早的桑蚕业开拓者),成巨富,有地三百六十庄。有僧名匡护禅师,向黄守恭求地建寺,黄不给。匡护禅师遂朝来暮往,殷勤日久。

  黄守恭对匡护禅师说:“若欲吾地,待吾后园桑树开莲花。吾将舍地给你。”匡护禅师欢喜而去。

  第二天,匡护禅师又来,对黄守恭说,你后园的桑树开了莲花,请去欣赏。黄见花,颇不安,欲拂前言。僧飘然而去,并无踪迹。

  公即染病,三年不愈,桑树三年开花不绝。

  公(按:黄守恭)叹曰:此僧人非常人也。乃榜贴各街寻之。

  僧忽自至。公拜曰,前言已发,故所愿也,但未知地要几许?

  僧曰,一袈裟影足矣。公许之。僧以袈裟抛至半天,三百六十庄地尽行遮荫,黄守恭献地造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开始,先后建成莲花寺、兴教寺、龙兴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名开元寺)。

  因其处常有紫云盖地(另说寺的大殿建成后,忽然天降“紫云盖地”,致使殿前大庭一千三百余年众草不能繁殖。大书“紫云”二字揭于山门。开元寺的土地是黄守恭献的,寺内建檀樾祠,专奉黄守恭的禄位,遵奉黄守恭及其子孙为檀樾主。

介绍福建开元寺的导游词范文 篇2

  古时桃源洞一带山上有许多栟榈树,所以历史上又称为栟榈山。据有关记载,唐代就有头陀僧结庐于葛里,五代后晋时期建有栟榈寺。明代万历年间( 公元1620xx年)当地安砂人两郡司马陈源湛捐资建有亭、台、楼、阁十余处,取“世外桃源”之意改名为桃源洞,并在入口120米高的峭壁上36米高处刻有“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南宋宰相李纲和左正言邓肃曾在此隐居、读书,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游览此地,并都留有诗句。从此桃源洞名闻遐尔。

  主要景点

  有锁洞桥、观音大士殿、通天亭、一线天、环玉洞、古井寒泉、望象台、仙人棋盘、跨虹桥、凤冠亭、阆风台、奇云关寨门、不尘馆等10多处。其中最著名的是高90米、长120米的“一线天”。悬崖断处,一隙通明,拾级而上,窄处仅容侧身而过。《徐霞客游记》称:“缝隙一线,上劈山巅,还透山北,中不容肩。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大而逼、远而整者”。

  山后为百丈岩景区,有千人洞、放生潭、桥屋等旅游景点。

  山脚的十里栟榈潭,清澈如镜,泛舟可见剑岩、鹰嘴岩、狮子岩、观音岩、卧龙岩、乌鸦岩等。

  对岸左前方为修竹湾景区,有群玉谷、铁树、寒翠门、禅顿庵、石头城、“紫云低”等景观。右前方为葛里景区,其中天柱岩上镌“凌霄劈秀”四字,舟行溪中即可望见。岩石嶙峋,林木苍翠,丹山碧水,景点紧凑连贯,奇绝秀幽险俱全,来此游客必到桃源洞景区的一线天等处。

  桃源洞雕塑

  大门右侧雕塑,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蒋志强教授设计制作,于20xx年5月开始施工,至7月完工。雕塑规格为宽4米高3米厚2米,重达30吨,两块石头的中央,下部空间象似“桃源洞口”;上部两块石头的夹缝象似“一线天”。作品采用自然石头为基本造型,与桃源洞的主题呼应,玲珑凸兀的造型,衬出桃源洞的古灵精怪,给桃源洞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作品整体的艺术造型别具匠心,构造简单而又让人遐想,凌乱而又不失秩序。作品的正面是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标志,背面镌刻上桃源洞的简介,体现了桃源洞独特的自然风景。

  桃源洞口

  特殊地貌形成两边悬崖对峙,这条小涧叫桃花涧,从景区深处流出,我们的游路也将沿着高山峡谷的缝隙向内延伸。桃源洞本没有“洞”,无论是步行,还是泛舟游览,都给人一种洞口的感觉右壁的悬崖高达120米,“桃源洞口”四个大字刻在36米高处,是明万历年间,辞官回永安的名士陈源湛于1620xx年所题,每字两米见方。下面小字每字也有50厘米见方,是陈源湛写的一首七律《桃源洞》诗:

  介破巉岩一涧流,探奇乘涨弄扁舟。 悬崖高削千寻玉,幽壑寒生六月秋。

  点岫烟云闲去住,忘机鸥鸟自沉浮。 武陵人远桃空在,临眺踌躇意未休。

  桃花涧

  桃花涧流经桃源洞、百丈岩风景区内,流程3公里,河曲有21处,跌水、急滩也达20多处,两岸峭壁夹峙。因古时两岸长满桃树而得名。涧水时宽时窄,时缓时急,玲珑剔透,迂回莫测。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气候宜人。沿涧而行,听着叮叮咚咚的泉声,随着路转峰回的变换,使人体验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折折有景,景景翻新。

  锁洞桥

  这座横跨桃花涧的石拱桥叫锁洞桥,桥的柱上盛着大桃子,此桥横贯幽谷,两岸桃树成林,颇有几分诗情画意,特别是桃花开时,可见小桥流水、桃花夹岸、漂花满涧,徜徉其间,韵味无穷。原桥系明万历年间陈源湛所建,早已损毁,后于1988年重建。桥下有一石头形似巨龟,把守洞桥,“锁洞桥”因此得名。

  观音大仕殿

  观音大仕殿是古时观音大仕殿的遗址。殿堂是利用崖壁在热力风化下所形成的凹片状地形,背崖而建。清丁亥年间,因战乱遭破坏,现仅存基座。对面就是“香炉峰”。

介绍福建开元寺的导游词范文 篇3

  在桃源洞“锁洞桥”桥旁,山下有一个小小的徐霞客广场,广场上有一座“徐霞客游记”碑,在一面石壁上镶嵌着一块黑色的大理石,上面镌刻着徐霞客游记里关于永安桃源洞的游览笔记,看着这些文字,就可以作为登山游览的导游词了。因为走下来的路程与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别无二致。看过此碑之后,再游桃源洞景观就如同旧地重游一般,山石风景历历在目。

  “十四日 行永安境内,始闻猿声。南四十里为巩川。上大滩十里,东南行,忽望见溪右峰石突兀。既而直逼其下,则突兀者转为参差,为崩削,俱盘亘壁立,为峰为岩,为屏为柱,次第而见。中一峰壁削到底,或大书其上,曰“凌霄”。于是溪左之奇,亦若起而争胜者。已舟折西北,左溪之崖较诡异,而更有出左溪上者,则桃源涧也。其峰排突溪南,上逼层汉即天宇,而下瞰回溪,峰底深裂,流泉迸下,仰其上,曲槛飞栏,遥带不一,急停舟登焉。

  循涧而入,两崖仅裂一罅,竹影逼溪内。得桥渡涧再上,有门曰“长春圃”。亟趋之,则溪南之峰,前所仰眺者,已在其北。乃北上,路旁一石,方平如砥。时暮色满山,路纵横不可辨,乃入大士殿,得道人为导。随之北,即循崖经文昌阁,转越两亭,俱悬崖缀壁。从此折入峭夹间,其隙仅分一线,上劈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凿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彝、黄山、浮盖,曾未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既而得天一方、四峰攒列。透隙而上,一石方整,曰棋坪。中复得一台,一树当空,根盘于上。有飞桥架两崖间,上下壁削,悬空而度,峰攒石裂,岈然成洞,曰环玉。出洞,复由棋坪侧历西坞而上,得一井,水甚甘冽。跻峰北隅,有亭甚豁,第北溪下绕,反以逼仄不能俯瞰。由此左下,又有泉一泓汇为池,以暮不及往。乃南上绝顶,一八角亭冠其上。复从西路下山,出倚云关,则石磴垂绝,罅间一下百丈。盖是山四面斗削,惟一线为暗磴,百丈为明梯,游者以梯下而一线上,始尽奇概,舍此别无可阶也。

  还至大士殿,昏黑不可出。道人命徒碎木燃火,送之溪旁,孤灯穿绿坞,几若阴房磷火。道人云:“由长春圃二里,有不尘馆,旁又有一百丈岩,皆有胜可游。”余颔之即点头接受建议。返舟,促舟子夜行,不可,乃与奴辈并力刺舟撑船。幸滩无石,月渐朗,二鼓,泊废石梁下。行二十里,去永安止二里。”

  徐霞客是公元1630年(明朝崇祯三年,庚午年)阴历八月十四日到达永安桃源洞的,根据游记文字推断,他应该是中午时分才到桃源洞,到游完桃源洞景观已经是“昏黑不可出了”,天已经黑透了,在桃源洞这个地方夏天八月的天黑时间应该在晚上7点多钟,整个桃源洞的地方并不大,现在条件好,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可以游完。明代桃源洞的游览条件应该没有现在的好,登山的道路崎岖,不好走,所以徐霞客用的时间要比今人要长,但是半天应该够了,所以以此判断他是中午时分到达的桃源洞。徐霞客在游记中说明了这次游历的原因和行程:“庚午春,漳州司理叔促赴署。余拟是年暂止游屐,而漳南之使络绎于道,叔祖念莪翁,高年冒暑,坐促于家,遂以七月十七日启行。二十一日到武林。二十四日渡钱唐即钱塘,今钱唐江,波平不谷,原意指有绉纹的纱,即处只作“皱”,如履平地。二十八日至龙游,觅得青湖舟,去衢尚二十里,泊于樟树潭。”当年春天,在漳州任司理的族叔徐日升信函邀约徐霞客赴漳州游历,在徐日升父念莪翁的多次催促下,于是徐霞客虽决定当年“暂止游屐”,但是在长辈们的多次催促下“漳南之使络绎于道,叔祖念莪翁,高年冒暑,坐促于家”,不好意思再加推辞,遂于七月十七日启程,七月二十一日到达浙江武林,二十四日渡过钱塘江,七月二十八日到达浙江龙游,三十日过浙江江山县。八月初二登仙霞关,八月初四游龙洞,八月五日在福建浦城上船,八月九日抵达延平郡(现在南平市)。八月初十,转入沙溪,登舟向永安进发,八月十一日,“泊于旧县”,八月十二日,“抵沙县”,八月十三日,“入永安界,曰新凌铺”。 八月十四日“行永安境内,始闻猿声。南四十里为巩川。”从七月十七日从江苏江阴家中启程到八月十四日到达永安,徐霞客在路上走了27天,一路走一路游,算得上是货真价实的“游山玩水”。但是游一路记一路,这才给我们留下一本千古名著“徐霞客游记”。关于桃源洞这一段,徐霞客共用了756字,分三段描叙了他的永安桃源洞之游,第一段是发现桃源洞,第二段是游桃源洞,第三段是离开桃源洞。字简言赅,概括全面,把桃源洞的景色和景点都简要的介绍出来了。

  离开徐霞客诗碑,沿着小道向上走,半山腰上就是徐霞客提到的“大士殿”。小道全是绕着桃源洞这块大石头在转,“乃入大士殿,得道人为导。随之北,即循崖经文昌阁,转越两亭,俱悬崖缀壁。”千古江山依旧,世间人事常换。大士殿里的道士已不是当年指引徐霞客方向的道士,可殿外的风景却是依然秀丽。,大士殿名曰“观音大士殿”,据说始建于1620xx年(明万历三十三年),距今已有420xx年历史了。徐霞客来此游历时,此殿刚刚修好不久,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个仿古建筑,不经意间,被徐霞客用笔记录在案,倒也流芳千古。清朝时期被火焚毁,20xx年才在原址上重建,看来又是一个仿古建筑。虽然大士殿被火焚毁,但是观音菩萨的莲花座是在山洞中直接雕凿在山石之中的,所以大火只是将山洞外的殿堂焚毁,却没有影响观音菩萨的显灵,所以观音菩萨的香火四百年来未曾断过。大士殿外是个观景的好去处,对面两山之间的山形宛如观世音菩萨的手持玉净瓶倒置着,远处山头松树在清晨的云雾缭绕中,恰似天然香烛供奉着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谷底的桃花涧水就像是从玉净瓶中流出似的,源源不断,预示着香客们的财源滚滚如同涧水,永不断绝。绕石登山数百步,到此小憩,确是一个绝佳的去处。

  最新的福建桃源洞导游词范文(四)

  道观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是时武夷山仙灵之说吸引大批高士来此隐居修炼。会稽女冠孔氏、庄氏、叶氏(后人称三皇元君)结伴来武夷修炼,后皆结茅于桃源洞,并开发成一方避世隐居的乐土,桃树成林。宋儒陈石堂、高士吴正理也曾居此炼养著述,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也隐居桃源炼丹。元朝时扩建刘文简祠、三元庵,主奉三官大帝、刘文简公等神像。明朝,桃源道观已远近闻名,是武夷山主要道观之一。当时修建了三清殿、三皇元君殿、三官殿、真武殿、娘娘殿、功德祠等殿堂,殿堂占地面积有二千多平方米,修真高道多选此地居之;明吴拭《小桃源洞访道人》诗云:「……,穷源有古村,二三避世客;避世非避秦,栖心炼精魄;春田自耕割,衣食无需索;风动棕花落,雨过药苗摘。」道观经过清朝衰微破落,已有多处殿堂倒塌。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著名华侨胡文虎先生偕同海军司令萨镇冰先生来此朝山游玩,见道观破烂不堪,胡先生当场捐赠五百大洋作为重修资金,并一同题写「小桃源」匾额挂于山门上。道观经过「文革」破坏,只剩下中间一座殿堂空壳。

  1990年,桃源道观获批准为对外开放宫观。福建省宗教局对道教重振十分重视,并介绍三名从中国道教学院毕业的福建省籍道士到武夷山桃源道观开展教务工作,把桃源道观列为该省重点宫观之一。1991年,住观道士对大殿内部进行整修,并用闽北珍贵木杉---红豆杉雕刻了三清道祖圣像,像高二米一五,雕刻精细;装配红豆杉供桌、铜香炉、烛台和宗教用品,开展正常宗教活动。1993年,道观根据省人民政府颁布的《福建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暂行规定》,经核准给予登记发证,道教文化活动全面开展。1995年7月,桃源道观和武夷山景区筹集资金刻制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岩雕,并于1996年3月4日举行盛大开光大典,中国道协、省、地、市领导主持了开光仪式,海内外信众三千多人参加了开光盛典。老君圣像高十六米,宽十一米,厚十米;造像逼真庄严,神态和蔼可亲,线条畅然,洒脱自在,超然物外。

  桃源洞道观重修面积占地约为六千多平方米,主殿有三清殿、玉皇殿、灵官殿、山门(中轴部份)组成,左右配殿有三皇元君殿、真武殿、三官殿、藏经阁等殿堂组成。有道教徒 开展道务和修真之殿房,也有培养道教人才和宣传道教文化之场所。1995年桃源道观和 武夷山景区筹集资金刻制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岩雕。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