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

2024-05-20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精选9篇)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 篇1

  在嘉峪关流传一个歌颂古代工匠的传说。说是明朝修嘉峪关时,主管官员给工程主管人出难题,要求他预算用材必须准确无误。在工匠们的帮助下,工程主管人进行了精确的计算。结果工程竣工时,所备的砖瓦木石恰恰用完,只剩下一块城砖,称为“最后一块砖”。这块砖仍放在会极门(西瓮城门)门楼檐台上,旅游者慕名都要来看一看这“最后一块砖”,引起对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智慧的敬佩之情。

  嘉峪关自建造以来,屡有战事。明正德年间的1515-1520xx年,吐鲁番满速尔兵数犯河西。当时嘉峪关只是座孤城,以致满速尔兵两破关城,并屡掠附近请部民众牛羊。直到1539年嘉峪关建成为一座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后,关城锁阴边睡,又有明墙暗壁相合,才真正成为固若金汤的天下第一关。

  如今,嘉峪关经过修葺,仍可见当年雄险的边关气势,登关楼远眺,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浩翰沙海,若断若续,忽隐忽现。天晴之日,或海市蜃楼,或塞上风光,奇特景色,尽收眼底。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 篇2

  嘉峪关关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168年(1372-1539年)的时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而得有“天下雄关”、“连陲锁阴”之称。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整个建筑布局精巧,气势雄浑,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 篇3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即将参观的八达岭景区。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而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高峰,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0xx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将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叫胡马度阴山”,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同时这也保护了新开发的丝绸之路,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新疆,东到辽东,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

  而明长城则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术之精是独一无二的。当年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当时元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是还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军事实力,加上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断侵扰,所以开始修筑长城。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达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6350公里。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严密。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而长城在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目的虽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时还起到了其他的作用。

  第一就是军事作用,第二则是经济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屯田的开发和北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了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不仅仅只有这三次修筑长城的经历,据统计,在上下两千年里,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建过长城,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长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绕地球10圈儿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畛さ姆烙?猿乔剑”椴剂宋夜?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8万里。

  刚才我们所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全长40里。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在关沟中的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可惜现在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了。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条铁路就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因为八达岭地区地势复杂,技术难点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设计的人字型铁路,成功解决了车不能直接爬坡和转弯的难题,而打通长达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叹服。现在在青龙桥火车站树立的铜像就是詹天佑的,还有纪念碑。关沟因为居庸关而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宏伟的建筑就是居庸关,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迁徙“庸徒”在这里居住所以得名。在关内,有一个著名的汉白玉石台,就是云台。它是元代的一坐过街塔,上边原来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来的地震中毁坏了。明代又在原处]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间又被毁了,只留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柱础和望柱。云台的面积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门上刻有狮、象、四不象、金翅鸟等浮雕,分别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骑,还有天龙八部护法天神的浮雕。内壁上还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兽图案,券顶上还布满了曼陀罗的图样,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还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些都是元代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讲长城修筑在这里?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毕竟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20xx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刚才介绍了那么多景观,您一定急切的想来到景区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好,这里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远处是壮丽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匾额:北门锁钥,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东门的匾额为:居庸外镇,意思是居庸关外又一重镇。现在我们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是崇祯年间制造的。

  八达岭长城有三台两墙组成,什么是三台两墙呢?现在就让我给大家来解释一下,三台分别是城台,敌台,其中城台构造的非常简单,只是驻守的官兵避风寒的地方。那敌台的构造相对就要复杂一些,分为两层,下层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组成,上层有垛口和望孔是观察军情和射箭用的,所以这里也具有防御敌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古人奖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白人,燃两烟点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

  说完了三台,下面就来说一下两墙。长城外侧的高墙叫做牒墙,有垛口是用来防御敌人的。而内侧不足一米高的则叫作女儿墙,也叫做宇墙。在最开始长城内侧是没有女儿墙的,可是经常有人会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这道墙。在长城墙根的地方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小水沟,雨天的时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冲刷城墙。而长城的墙体里面使用石头块铸成的,外边砌上砖,再在上面铺上石板,从而使建筑非常牢固!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 篇4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的汽车正行驶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即将参观的八达岭景区。前面的那座山就是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踞在这座山上。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那个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边界上纷纷修筑了长城,叫做互防长城。

  而我国曾经出现了三个修筑长城的高峰,分别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0xx年统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将蒙恬30万军队和很多劳力将原来北方的燕、赵、秦长城连了起来,并加以扩充,历时9年修筑了一条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绵延万里的长城,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到了汉朝,汉武帝也是为了加强防御,“不叫胡马度阴山”,修筑了一条近两万里的长城,同时这也保护了新开发的丝绸之路,汉长城是秦长城的一道前沿阵地和防线,它西起新疆,东到辽东,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而明长城则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术之精是独一无二的。当年朱元璋在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的过程中,采纳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当时元朝虽然已经灭亡,但是还保持着比较完整的军事实力,加上逐渐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断侵扰,所以开始修筑长城。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达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东起辽宁丹东鸭绿江边的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的明长城全长6350公里。明长城具备三个特点,筑构完备,管理完善,布局严密。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长城的一部分。而长城在我国古代最原始的目的虽然是防御,但是它同时还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军事作用,第二则是经济作用,它不仅促进了屯田的开发和北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乐业,第三是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还保护了通讯和促进了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古代,不仅仅只有这三次修筑长城的经历,据统计,在上下两千年里,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都修建过长城,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如果将长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绕地球10圈儿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间传说烽火戏诸侯和孟姜女哭长城也是发生在万里长城上的。如今,长城在经过几次修整之后,基本恢复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它还是当今世界上畛さ姆烙?猿乔剑”椴剂宋夜?6个地区,全长达到了10。8万里。

  刚才我们所经过的路,就位于关沟中。关沟是燕山山脉和军都山山脉的交会处,南起昌平区南口镇,西北到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城关,全长40里。是中原地区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这里布置了四道防线,分别是南口关,居庸关,上关,八达岭。在关沟中的叠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可惜现在景观已经不复存在了。 刚才我们所看到的那条铁路就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由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因为八达岭地区地势复杂,技术难点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设计的人字型铁路,成功解决了车不能直接爬坡和转弯的难题,而打通长达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叹服。现在在青龙桥火车站树立的铜像就是詹天佑的,还有纪念碑。关沟因为居庸关而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宏伟的建筑就是居庸关,它的名字起源于秦朝,以秦始皇迁徙“庸徒”在这里居住所以得名。在关内,有一个著名的汉白玉石台,就是云台。它是元代的一坐过街塔,上边原来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后来的地震中毁坏了。明代又在原处]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间又被毁了,只留下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柱础和望柱。云台的面积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门上刻有狮、象、四不象、金翅鸟等浮雕,分别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骑,还有天龙八部护法天神的浮雕。内壁上还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兽图案,券顶上还布满了曼陀罗的图样,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还有六种文字镌刻的《陀罗尼经咒》和《造塔功德记》,这些都是元代的艺术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讲长城修筑在这里?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例如萧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慈禧太后西逃等等,八达岭都是毕竟之路。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要讲给大家位于关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20xx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 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刚才介绍了那么多景观,您一定急切的想来到景区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好,这里就是著名的八达岭长城远处是壮丽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险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两门之间相距63.9米,西门匾额北门锁钥,我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东门的匾额为居庸外镇,意思是居庸关外又一重镇。现在我们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侧陈列着一门大炮,名为神威大将军。是崇祯年间制造的。

  八达岭长城有三台两墙组成,什么是三台两墙呢?现在就让我给大家来解释一下,三台分别是城台,敌台,其中城台构造的非常简单,只是驻守的官兵避风寒的地方。那敌台的构造相对就要复杂一些,分为两层,下层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组成,上层有垛口和望孔是观察军情和射箭用的,所以这里也具有防御敌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古人奖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白人,燃两烟点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

  说完了三台,下面就来说一下两墙。长城外侧的高墙叫做牒墙,有垛口是用来防御敌人的。而内侧不足一米高的则叫作女儿墙,也叫做宇墙。在最开始长城内侧是没有女儿墙的,可是经常有人会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这道墙。在长城墙根的地方每隔不远就有一个小水沟,雨天的时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冲刷城墙。而长城的墙体里面使用石头块铸成的,外边砌上砖,再在上面铺上石板,从而使建筑非常牢固!

嘉峪关关城导游词范文 篇5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

  这里, 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 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 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 ,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 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 黑山,两山之间,只有 30 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

  关西的大草滩, 黄草平沙, 地域开阔, 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 紧靠关东南坡下, 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 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 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 城". 明王朝建立后, 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 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 在此选址建关, 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 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

  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 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首筑土城,周长 220 丈,高 2 丈许,就是现在的内 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公元 148 年) ,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 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 也就是说, 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 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 11 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 (公元 1506 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 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 年) ,尚 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 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 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 在关城上增修敌楼, 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 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 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公元 1873 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 峪关, 面对雄伟壮观, 气势磅榜的关城, 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 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 1842 年 10 月 11 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