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清明节祭奠烈士活动个人心得感想

2024-06-01下载文档一键复制全文

2023清明节祭奠烈士活动个人心得感想(精选6篇)

2023清明节祭奠烈士活动个人心得感想 篇1

  走进烈士陵园,来到烈士墓前,我们举行有意义的纪念活动,缅怀先烈。因为我们知道:先烈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国旗,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共和国奠基。先烈的功绩是不朽的,他们的精神是永存的,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我们少年儿童更不会忘记他们。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是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这个光荣的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漫长的里程。今天,在这个隆重的仪式上,又有一大批一年级的小同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少年先锋队,为我们的组织增添了新鲜的血液。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

  少先队员们,不管我们将来走到哪里,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是祖国的儿女,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只要祖国需要,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毫不犹豫地奉献一切,即使没有网显赫的名声,没有丰厚的报酬,我们也无怨无悔。让我们不忘过去,接过先辈手中的旗,沿着先辈的足迹,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

2023清明节祭奠烈士活动个人心得感想 篇2

  清明节前扫墓,是中国人的传统。这天,五年级全体师生来到人民公园的烈士陵园给先烈们扫墓。

  大约下午一点时,我们来到了纪念碑前。首先,我们清扫了烈士陵园,把纪念塔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扫墓仪式开始了,首先同学们齐唱少先队队歌。我们的歌声多么嘹亮,多么激昂呀!唱出了对革命先烈的怀念,也唱出了对您们的钦佩!

  接着是献花圈。只见两个学生,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整齐的校服缓步走到墓前,把花圈安放在碑前。全体同学默哀3分钟。此时此刻,我的心潮澎湃,思绪万千:革命先烈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热血洒在祖国的大地上,虽然您们牺牲了,但您们的精神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您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接下来的活动是诗朗诵。我们大家那激情高昂的声音多么动听,多么响亮,在烈士塔上空久久回荡。最后,我们怀首崇敬的心情,以班级为单位有秩序地瞻仰了纪念碑。

  扫墓活动结束了,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回学校的路上,仍然思绪纷飞。我们今日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日子都是先烈们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我们能不好好珍惜吗?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从小立下报国志向,当好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3清明节祭奠烈士活动个人心得感想 篇3

  清明节是祭奠逝者、缅怀先烈、感恩先人的传统节日,今年正逢全国上下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为避免人员过度聚集,降低感染风险,博山区卫生健康局围绕“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祭奠活动,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同时引导大家“网上祭扫”,避免现场祭扫聚集。

  缅怀革命先烈,网上祭英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登录中华英烈网,通过给英烈网上献花篮,查看英烈事迹,足不出户进入陵园扫墓三个版块,在网上为先烈献花、点烛、祭拜、寄语留言,学习英烈事迹,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倡导网络祭扫、助力疫情防控。在系统内发起“文明追思祭祀、绿色清明”宣传活动,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干部群众不聚集,通过网络祭扫平台或家庭追思等方式祭奠先人,弘扬时代新风;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健康志愿者到博山镇谢家店村向沿街店面和过往群众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号召村民清明祭祀期间不现场祭拜、不踏青祭拜,不抛撒纸钱、不焚烧冥纸香烛,避免火灾,同时宣传厚养礼葬,丧事简办新风尚,普及文明祭扫新方式。

2023清明节祭奠烈士活动个人心得感想 篇4

  由于受疫情影响,集中性的祭扫受到限制,回乡祭祖的计划也无法成行,让人或多或少地感到遗憾与惆怅。为此,广东、甘肃、江苏、河南、四川等省的多个地市先后发布通告或通知,明确提出暂停现场祭扫的要求,建议各公墓设立“网上公墓”,推广更为环保、更为文明的“网络祭扫”方式。

  实施“网络祭扫”,虽然人们不到现场焚烧纸钱、燃放鞭炮,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家中采取家族微信群、网络追思会、制作思念卡及敬献鲜花、书写寄语等方式祭奠先祖,那些虚拟的纸钱、鞭炮、鲜花等也同样可以表达对亲人的追思与悼念。事实必将证明,这种“网络祭扫”的方式,可以减去传统祭扫过程中的舟车劳顿及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现象,因而会逐渐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人所接受,成为坚守与创新传统祭祖扫墓等文化的新方式。

  当然,我们不能因疫情而自此将现场祭扫摒弃,而应该大力提供文明祭扫、低碳祭扫、环保祭扫。疫情过去到现场祭扫,也应该自觉做到不燃放鞭炮,不烧纸钱,可采取送上一束鲜花、种上一棵小树等形式来祭奠先祖,寄托哀思。也可继续采取“网络祭扫”方式祭拜先祖,从而避免那些兴师动众、铺张浪费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祭扫活动,进而真正使“网络”成为清明祭扫的新平台。

2023清明节祭奠烈士活动个人心得感想 篇5

  清明扫墓由来已久,适时举行简朴、文明的祭奠仪式,一方面慎终追远、缅怀先人,另一方面借以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先祖们的优良传统,其积极意义不可小觑。

  在梅州,文明低碳扫墓早已深入人心,网络祭扫也逐步得到人们的认可。在当前夺取战“疫”全面胜利的紧要关头,清明祭扫亦应随“疫”而变,大力倡导居家追思、网络祭扫、书写寄语等文明简约的祭扫方式正当时。这样做说到底是为了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体现的是一种公共责任,也是响应移风易俗号召的创新实践。

  寄托哀思、缅怀故人,需要的是静思怀想和心诚意至。与现场祭奠相比,在网上点击鼠标向先人鞠躬、献花,以点灯、寄语形式遥寄哀思,少了喧闹,少了污染,既符合绿色安全、防控疫情的要求,也契合清明节“清洁而明净”的本义。这样的祭祀方式既不扰逝者清净,又能沉淀生者的心灵,何乐而不为?

  经历这场疫情,“互联网+”催生了许多新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今年的网络祭扫或许是权宜之计,但置身于现代社会,借力移动客户端、微信二维码、小程序等现代科技手段,网络祭扫完全可以成为新的习俗。

  让网络祭扫成为时尚,政策指导、保障机制应该主动为这种意愿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便利性。比如,网络墓园与实体墓园要无缝对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虚拟和现实相结合,便于将逝者生平、照片、友人纪念文章等上传到网络空间追思缅怀。只有把人性化的服务落实到位,并求得制度化的正解,才能持久地激活“互联网+祭扫”的动力。

  当然,移风易俗有一个长期的、缓慢的改变过程,网络祭扫要渐成主流,既需要大张旗鼓、入脑入心地教育引导,更需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的文明示范。心诚则灵,感恩抒怀,健康文明的祭扫,才是对先人的缅怀。

2023清明节祭奠烈士活动个人心得感想 篇6

  清明节上坟扫墓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古已有之,20__年,国家把清明节正式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由此可见,清明节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辈的节日,也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节点。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凶险的新冠病毒疫情夺去了3000多国人的生命,让20__年的清明节更添愁思。人们希望,亲往墓前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

  然而,目前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期,虽然形势向好,但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复杂,不扎堆、不聚集已然成为一种防疫共识。而传统的祭扫模式,会造成人员聚集,让疫情防控工作压力剧增,燃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祭奠形式也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存在火灾隐患,上海倡导“集体祭扫”“网络祭扫”,代客祭扫三项便民服务措施,正当其时。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在着力推行提倡自然、科学的生态绿色安葬,上海的“集体祭扫”“网络祭扫”等祭奠形式虽然是疫情期间推出的便民服务,或将在今后予以固化、延续。因为此举符合绿色文明的现代殡葬发展理念、改革方向,有助于推进殡葬移风易俗,树立殡葬文明新风尚。

  我们看到,针对部分市民有落葬需求、个别市民因特殊原因需要现场祭扫的,上海市还实行了“预约落葬”和个别“预约祭扫”,不搞“一刀切”,在确保防疫安全及民众健康安全的基础上,慎重对待市民的个性化祭奠要求,充满人性化关怀,让20__年的清明节又增加了抚今忆昔、珍惜生命、感悟人生的厚重意义。

  清明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本就当传承传统,又与时俱进。防疫时期的清明节“网络祭扫”等新方式,既寄托了缅怀先人的情思,也符合绿色环保、防控疫情的要求,契合民俗民意和时代潮流,故受到民众的认可。毕竟,无论何种方式,心存思念,真诚祭奠,感恩抒怀,才是清明节最重要的节日含义。

The template file 'copy.htm' not found or have no acces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