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放学后,利用周三大教研时间,进行了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对自己不成熟的教育故事进行了分享,献丑了。
用爱教育,做幸福的班主任
前几天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说的是一个专门照顾孤儿的机构叫xx助学中心,其中当看到xx助学中心的王妈妈为了助学中心的孩子们而不能照顾自己的孩子时,我在感动之余问我自己:“我能像助学中心的老师那样爱自己的学生胜过爱自己的孩子吗?”我的答案是:“不能。”孩子是我带到这个世界的,是我最亲近的人,我爱她胜过爱我自己。然后我又退一步想:“我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我的学生吗?”我想了半天,答案是:“也不能。”我了解自己的孩子,我能进入我孩子的心灵,而面对40个孩子,我不可能想了解自己的孩子一样去了解我的每一个学生。但是我想我最起码应该做到:在面对我的学生的时时刻刻,我应该想到:“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希望她遇到一个怎样的老师,我希望老师怎样对待我的孩子,我就怎样对待我的学生。教育的真谛是爱,只有有爱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只有爱自己的学生,你才会有幸福的感觉。
一、刘xx和我说:“老师,你学习的时候,我想你了。”
刘xx和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正在擦教室外的玻璃,他一直在我旁边跑来跑去,很高兴的样子,因为我用了他的抹布。
刘xx是一个在班内被边缘化的学生,上课不听讲,自己玩自己的,物品摆放很乱,经常被学校查到,基于此,平时在班内对刘xx多的是指责和批评,虽然极力掩饰,但难免会流露出厌恶的情绪,但孩子说想我了,我很惭愧,确实没有给孩子多少关爱。
说起刘xx的抹布,还有一些曲折。开学初给每个同学安排了卫生打扫的任务,刘xx的任务是擦玻璃,需要带抹布,但是一连好几天,他都没带来,所以少不了批评他。刘xx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平时由奶奶照顾,看他一直带不来抹布,我也很无奈,于是就在家里带了一块抹布,准备给他用,谁知早上刚到教室,刘军强就拿了一块竹纤维的抹布很自豪的给我看,我表扬了他,嘱咐他好好擦玻璃。
今天是周二,下午第三节集体打扫卫生,重点是擦玻璃,作为二年级的学生都不会擦玻璃,越擦越脏,由于抹布没拧干,玻璃全是水珠干后的斑渍,我就用刘军强的窗户给学生示范,对刘xx说:“把你的抹布拿给我用。”刘xx的抹布在课桌里,他连忙跑去拿,这时手里有抹布的学生争先恐后的说:“老师,用我的。”“用我的”我笑着说:“不,我用刘xx的,刘xx的抹布很好。”这时刘xx很自豪的把抹布递给我。示范后,让学生擦教室内的玻璃,考虑到安全因素,我亲自擦教室外的玻璃,由于刘xx的抹布我用着,他负责的玻璃我也擦干净了,就安排刘xx说给我搬个座位到教室外。放下座位后刘xx并没有走,而是在我身边转来转去,突然对我说:“老师,你学习的时候,我想你了。”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学生?学习优秀,聪明伶俐的学生人见人爱,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渴望得到教师的爱,而是我们稍稍的关爱,孩子就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上一学期教的学生焦金杰是一个和刘军强差不多的学生,由于经常完不成作业,批评和训斥是少不了的,今年不教他了,焦金杰总是主动问老师好,其他的学生做的都不如他做得好。现在想想,孩子没完成作业,好像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孩子的智力有差别,不可能一刀切,怎样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快乐,让他们成为教室的一员,而不是边缘化,那才是完美的教室,让孩子进入教室时是憧憬和向往,期待今天老师会表扬我吗?而不是忐忑和恐惧,我做错了什么,不会挨批评吧。那我们的教室就离完美教室又近了一点。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说:“老师,你不在我好想你。”想想真美!
二、用孩子的眼睛看待孩子的世界
县里来学校视导,很忙,除去大课间带操外几乎没上班里去,中午的时候碰上张书浩,张书浩神秘的告诉我,“老师,王xx犯事了。”“犯事了?”我心里有点好笑,问:“犯什么事?”“我也不知道,我听写字老师说的。”由于太忙,想下午有时间的时候找王震宇了解一下情况。正好下午习字时间碰上张老师,问了一下,张老师说,在上午第三节的写字课上,王振宇说上厕所,过了有十分钟还不回来,张老师就到厕所去找,正碰上王振宇把纸篓里的手纸倒到马桶里。本想下午的时候找王振宇,可是由于下午到县里开会就没来得及找。周一到校后,找到王xx,没提周五的事,让王振宇反思一下上周表现,有哪些违反纪律的事,他想了半天说:“带钱到学校,买玩具,喝孙靓颖的水,到草坪上玩……”说了很多,我一一做了评价,可是就是不说周五的事,于是我提示说:“在厕所里干啥了?”“在厕所里冲纸玩来。”王振宇说。我注意到他用了一个字“玩”,而不是说把手纸倒进马桶,于是我问:“你知道手纸为什么放纸篓里吗?”“不知道。”是的,农村的孩子没见过马桶,不知道马桶会堵,他可能只是觉得水流冲下时觉得好玩。就像《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豆豆,上课时不停的开关课桌盖,以致影响正常上课,不是因为她故意捣蛋,而只是觉得:“学校真棒!家里桌子的抽斗是这样拉出来的,可学校的桌子上面有盖。和垃圾箱的盖子差不多,只不过更滑稽,什么东西都能收进去,可好玩哩!”我们习惯用成人的是非标准来评价孩子,给孩子带上道德败坏的帽子,让学生感觉自己是个坏人,并慢慢认同自己是个坏人,最终学生可能真的就变成了坏人。
三、捉蜗牛,逮蚂蚱
有一天午休时到班里转了一圈,高媛告状说:老师谁谁谁到那个水泥柱子那儿去捉蚂蚱,我拿眼看了一下被点到名字的几个同学,一脸的犯罪感,经过核实,又有几个同学被揪出来,我狠狠的教育了他们一番,学校规定、自身安全,道貌岸然的讲了一番道理,学生也表示做错了,再也不去了,我感到很满意。又过了几天,又有学生告状说:有的学生到土地里去找蜗牛,又被我训了一顿,从此班内太平。过后我反思自己的行为,他们在惊奇的主动地探索自然,认识这个世界,被我以安全为理由扼杀了学生的探索行为,其实还有一个私心,那就是学生捉蚂蚱、逮蜗牛的行为会把大量的泥土带到教室,破坏教室卫生。这个理由多么的苍白,和学生的探索行为比起来,教室的卫生脏一点、学生的个人卫生脏一点是多么的不重要。教室卫生脏了打造一下就好了,个人卫生脏一点洗一洗就可以了,俗话说一岁年纪一岁心,孩子的好奇心过了这个年龄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学生主动去探索时被我制止了,等到学生的好奇心被抹杀了,不想研究了,我们又在科学课上让学生去研究蜗牛,学习蚂蚱。我都干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我没问孩子们:蚂蚱蜗牛去哪儿了!
我们常常看到天真无邪的孩童欣赏昆虫之间厮杀,欣赏蚯蚓被裁成两截之后的挣扎,欣赏受伤后的蝙蝠无助的颤抖……我错失了一个多么好的生命教育的机会,学生捉蚂蚱,逮蜗牛,逮完后做了什么?逮的蚂蚱蜗牛是怎么处理的?我都没有过问,只是简单粗暴地制止,蚂蚱是美丽的,仔细观察,蚂蚱的腿简直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品,蜗牛是美丽的,蜗牛的壳是大自然的杰作,这些我都没有引导学生去发现,更重要的是没有问学生这些蚂蚱蜗牛的去向,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蚂蚱也好、蜗牛也好,都是一种生命,所有的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你揪掉蚂蚱的一条腿,就像有人砍掉你的一条腿一样都会疼,我们观察完后应该把他们放回他们生活的栖息地,让他们自由地生活。这让我想起了很多报道:虐猫事件、虐熊事件、弑母事件……太多太多对生命的漠视,甚而是一不如意就舍弃自己的生命,我们试想一个连蚂蚱都不忍伤害的孩子还会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前几年在中国地理杂志上看到一组蚊子吸血过程的图片,作者说:“我为这段视频深深着迷。我曾经在书上读到,蚊子的口器可以在皮肤中移动。能亲眼看到这一情景太棒了。因为蚊子的口器可以像针一样刺入皮肤,所以你会觉得它是一个坚硬的结构,但实际上,它柔软易弯,还可以控制弯曲的方向和角度。昆虫的身体结构真令人着迷!”这就是对生命的敬重,按照人类的说法,对人类有益的是益虫,对人类有害的是害虫。但是对于大自然,或者其他生物那就完全不同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害虫!站在人类的角度看,打不死、除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蟑螂是厨房或杂物间的常客,是人们的一块心病。但是站在蟑螂的角度看,他们只是循着食物气息生存,哪里阴暗潮湿有垃圾就去哪里,用报纸、用拖鞋、用杀虫剂将他们赶尽杀绝的人类,也是它们的头号敌人。这些道理我都可以在捉蚂蚱事件中传输给学生,可是我错过了,怎么办?补,亡羊补牢,我决定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日开一次主题班会,就捉蚂蚱事件展开讨论,我还要找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和孩子们一起去寻找蚂蚱、蜗牛、蜻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