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制度—规范基地运行
科学规范的制度是一切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的前提,我们本着“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来调动人”的思想,建立、完善了学科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教师学习研讨使制度深入人心,融入每个教师课堂教学每个环节之中。严格依法办事,照章运行,使制度真正成为每位教师施教行为的一把尺子,一个标准。
二、组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深知,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基地的成功与否。我们充分利用学科组的力量,进行“组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每周一,政治教师都会收到一份近5000字的有关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管理、学科课堂教学、教育教学案例、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学习材料,我们称之为这些都是政治教研组、教科室利用网络资源和报刊资料,结合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选编出来的材料,满足了教师们的“胃口”,提升了教师们的业务水平,营造了学习研究的氛围。到目前为止,这份特殊的礼物已经推出了100多期,它让广大政治教师及时了解课改的前沿理论,打开了老师们的视野,提升了理论水平。
同时,我们受学校“校本教研论坛”的启发,建立了“思想品德教研论坛”,每月举办一次,老师们可以畅所欲言,展示自我才华、进行思想交流。有时我们也邀请其他学科组的教师参加论坛,取长补短。老师们深深感到论坛是他们解决问题、获取灵感的最佳场所,多日的困惑与迷茫可能在论坛上茅塞顿开,许多的心结在论坛上就此打开,校本教研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满足了教师的发展欲望。
针对新课改形势下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教学思路变化比较大的实际,为了检验培训的效果,强化教师的学科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研组利用寒暑假期间对政治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和考试。教研组精选学习内容,认真组织,对所有教师进行考试,考试成绩计入个人年终考核,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从XX年9月始,我们在政治教师中开展了每学期读一本教育名著的活动,把读书内容也纳入教师测试的范围,并在期末举行一次“读书论坛”,要求教师在论坛上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测试制度的实施提高了教师主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为自己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组为本”的教师培训,提高了政治教师的素质,为学科基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备课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行为之一,为了教师之间交流,整合优势资源,我们在备课——教学常规的第一环节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以前教师备课都是“各自为战”,即个人备、个人上,加之教师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自我封闭”现象相对突出,教师间缺乏交流,优势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为此,我们推行了集体备课制度,形成了集体备课的基本流程——“个人构思—集体研讨—形成通案—个性化修改—课后反思”,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都大幅度地缩小了差距。在推进集体备课改革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种备课流程只是停留在“预设”和“研讨”上,而忽略了“实践”的研究,从而制约了集体备课的效果提高。于是我们将课堂实践——“先行课的研究”这一环节引入集体备课,使之成为其一个组成部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行课下的集体备课制度”。其基本流程是:个人构思——集体研讨——先行验证(谁主备谁先上,听后研讨)——个性化修改——课后反思。
“先行课”制度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化了教师的合作和责任意识,提高了教学水平,缩小了教师之间的差距,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目前这一制度已经在其余学科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直接动力
课堂教学是教研活动的核心,针对新课改对思想品德课的要求和我校实际,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
我们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反思,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方面的经验不足,人人写出体会经验,在全组教师中推广。举行各种听评课活动,观摩课、优质课、探讨课等,对每一环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在课堂教学教法陈旧的教师,举行师帮徒活动,由理念新、教法活的教师对其帮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通过新课改立标人评选,课堂教学比武等方式,提高整体课堂教学水平。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专题系列化”,即将研究的问题形成系列,计划好完成的时间、目标、形式和相关责任人;每一个阶段重点完成一个专题,扎实推进,提高了研究的效率与针对性。
我们所进行的“思想政治课堂结构教学研究”已经通过肥城市验收,现已申报泰安市级课题。该课题的研究以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为主攻方向、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为目的,以研究课堂教学过程各环节的设置与优化为手段,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四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在课堂教学方面,形成了以“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精心设疑、问题导学——精讲精练、指导方法——巩固提高,注重反思”为主要思路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教育改革形势下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明显提高。其次,改变了以往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现象,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增强,学科成绩也不断提高。再次,就老师而言,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高素质的政治教师队伍。
五、关注生命—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思想品德课要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为此,我们提出思想品德课的口号是:关注生命—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首先,创新教育机制,实施“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思想品德教师自我加压,提出考核政治教师不仅要看学生分数,也要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学校接受了这一建议并推而广之,实施“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意即班主任、课任教师、政治课教师同样承担学生的教育任务,学生犯了有影响的错误或获得了某种荣誉,相关的班主任、课任教师、政治课教师按一定比例进行加分或减分,并计入教师个人年度考核。这种模式强化了每位教师的思想教育责任,并真正把思想政治课教学回归了本位,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立体式的教育网络。这一经验在《中国中学生报》上得到了推广,全文如下:
仪阳中学:学政治兼顾课内外
山东肥城仪阳中学的政治课兼顾课内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堂教育的同时,仪阳中学把政治课上到了课外。具体做法是:首先,创办刊物《导航》,及时发布时政资讯,同时给学生搭建提问的平台;其次,结合课本内容及社会实际开展小论文评选活动,论文题目涉及“我的感恩思想”、“关注生存家园”、“纪念抗战60周年,弘扬民族精神”等;再次,把学生在校表现纳入了学科成绩,对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加分。不久前,肥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表彰了初二(1)班“爱心小分队”,小队同学一律得到了加分。(《中国中学生报》第1234期)
其次,我们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小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思想品德领域,我们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寒暑假、星期天,组成合作小组,进行社会调查,对社会热点和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较好的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六、积极带动—发挥基地辐射作用
学科教研基地是推进课程改革,开展教学研究,促进学科教学发展的重要阵地,是加强校际间交流与合作、凝聚群体智慧和力量的重要活动场所。
积极协助教研室做好在基地举办的各项学科教研活动,认真做好开课、发言、交流材料等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我们的骨干教师积极承担上观摩课、介绍教育教学经验等教研任务。积极参与教研室组织的资料编写、课程培训、听课调研等教研工作。积极收集处理最新教学信息,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兄弟学校传递,成为全市思想品德教学的研究中心、辐射中心和示范窗口。每年中考前关键复习时期,我们仔细研究,把握中考趋势,分析命题特点,实际地成为科研中心,连续几年我们初三备课组编撰《中拷备考—时政热点专题》,在全市推开,几年来我们在做好自己的同时,积极发挥基地的样板、示范、辐射作用。
七、畅想未来——正视成绩,直面不足,再谋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多数教师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理论水平,课堂教学水平与教科研能力均有一定提高;课堂教学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个人构思——集体研讨——先行验证——个性化修改——课后反思”为基本环节的集体备课路子已经形成;教师整体素质有一定提高,累计已有3人获泰安市优质课一等奖共2页,当前第2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