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搜索:

临渴掘井

临渴掘井
拼音 lín kě jué jǐng
简拼 lkjj
基本解释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详细解释

  临渴掘井

  lín kě jué jǐng

  [释义] 临:到;掘:挖。口渴了才去挖井。比喻事先不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动手想办法。[语出] 明·朱伯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正音] 掘;不能读作“qū”。[辨形] 渴;不能写作“喝”;掘;不能写作“挖”。 [近义] 措手不及 临阵磨枪 [反义] 有备无患 常备不懈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结构] 连动式。 [辨析] ~和“临阵磨枪”;都比喻事到临头才想办法。有时可通用。但~强调的是“临渴”;指临时急需;“临阵磨枪”强调的是“临阵”;指临到做事。 [例句] 小林平时不好好学习;快考试了才开夜车;这种~的方法;能解决问题吗? [英译] lack of forethought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昭公亲近小人,不听品格高尚之人的规劝,结果被赶出国家,逃到了齐国,这才明白自己原来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齐景公觉得昭公已知道悔过,认为若让他回去,应该能成为一个贤良的国君。齐国大夫晏子却认为:掉在水里的人,一定要等到掉进水里以后,才会想起应该防备失足;迷路的人,迷失了方向之后,才知道应该注意路径。犹如面临灾难的人,才急着铸造兵器;吃东西塞住咽喉的人,才急着去挖井取水(这就是成语临渴掘井的意思)。虽然这时候用最快的速度,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平时对各种事情不做准备,不加提防,等到事情已就要发生时,才忙着采取措施去应付,那是行不通的。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鲁昭公因为在国内待不下去,就出奔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你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怎么会搞到今天的地步呢?”鲁昭公说:“因为我没有接近爱护我的人,也没有接纳规劝我的人,结果弄得内外孤立,到现在已经没有人真心要帮助我了。倒是那些奉承和对我说假话的人很多,我现在就好比蓬草一般,等到秋天一到,就会被连...[点击查看详细]
站内推荐